渝东南少数民族同胞民族认同研究

时间:2022-06-07 09:43:46

渝东南少数民族同胞民族认同研究

【摘要】建国以来,我国综合多民族国家的现状,制定出民族区域自治方针,通过不断地开展民族工作、实施民族政策来提高少数民族生活水平、提高民族生活质量,从而从制度上、生活上,保障及支持少数民族的发展,以获得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认同。文章就渝东南少数民族进行分析,从国家层面上分析当前民族认同的方法。

【关键词】民族政策 身份认同 渝东南少数民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无论是从历史的发展还是从国家的发展上看,全国各民族之前都具有紧密的关联;从少数民族的总体来看,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少数民族不分彼此、和睦共处的方针,少数民族之间不但相互结合,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结合越来越紧密。山城重庆管辖的一些区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主要分布在石柱、酉阳等四个自治县,它们与黔江区统一被称为“一区四县”。这些区县不仅仅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更是无数革命先辈长眠的地方,由于以山地为主,交通不便,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有了较快发展,落后状况正在不断改善,保证了少数民族对国家政策的认同与信任,本文将分析渝东南少数民族的社会认同感与国家、自治区政策的关联。

构建少数民族识别机制增加认同感

对少数民族的识别是对当前民族工作的历史、民族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解,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提供出更多的客观科学依据,通过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所拥有的史料、传说以及其他资料,结合当前群众的期望,在识别、划分制定之后,国家明确以法律、规章的形式将普通民众的民族身份确立下来,并通过积极的民族政策,实施各种民族优惠政策与民族文化制度。其中主要涉及几个领域:

扩大就业机会。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所颁布的《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各个地方政府的有关法律规定,在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各级少数民族的行政首脑官员必须是人民所选择出来,代表着当地少数民族的民族考生。因此国家公务员录取考试时,优先选择当地自治区民族考生。在各种经济开发活动中,国家要求各级政府积极鼓励和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推行各种有利于区域自治的政策与发展要求。为了能够发展渝东南民族的经济,国家投入了大量的扶贫资金与项目建设,主要用于维护与发展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从而保证了渝东南民族就业人数的稳定。这些措施都能够切实保障渝东南民族的人民就业稳定,增加他们的民族认同感。

提高教育机会。我国的少数民族孩子大多身处经济不发达、学习条件艰苦的地区,针对这一现状,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扶持政策,例如:为了解决很多少数民族孩子因各种条件限制误了上学年龄的问题,采取放宽入学年龄限制,国家对学生的学费以及杂费进行减免,并且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工程。通过一系列的扶持贫困地区的教育政策,当地的平均文化程度显著提高。国家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不仅是针对中小学,还包括参加高考学生。针对少数民族考生高考成绩普遍较低,国家在规定的分数线上,根据不同民族的特殊情况,适当降低录取分数,使其能够更好地接受高等教育。针对语言问题,很多高校采取民族语言教学和双语教学,保证了少数民族下一代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让学成归来的学子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发展经济。

保证婚姻与人口政策。国家在进行婚姻保护、计划生育等基本国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推广时,特别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适当多生、优生鼓励政策。在我国少数民族的政策上,虽然我国从整体上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但是由于少数民族的人口依然偏少,因此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与鼓励,一般而言,只要人口未能够达到1千万的民族,国家会开放生育限制,根据当前民族存在的实际情况给予更多的生育政策支持。

维护民族团结与稳定。国家与地方政府为了保证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的积极性,通过各种切实行动来保证少数民族团结与稳定。从渝东南民族上看,少数民族人口已经增长到183万人口,是当初创建直辖区域时的2.3倍,而且由于交通道路建设通畅,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但纠纷、矛盾也在不断增多。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维护少数民族的稳定与团结,重庆市政府通过开展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活动以及城市民族相互救助等矛盾解决机制,以重庆市委、市政府为核心,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和民族之间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各项活动。这些活动进一步加强各个民族之间的情谊,让更多的民族能够真正溶入民族大团结的氛围中,让少数民族能够及时感受到政府以及全国各族人民的关怀与帮助,保证了民族的团结与稳定,增加了少数民族同胞的认同感。

我国的少数民族从总体上而言,在社会经济、文化上发展较慢,为了能够调动各个民族发展的步伐,真正实现渝东南地区的民族团结,在平等、互惠、互利下共同发展与繁荣,我国特别实行了公民民族成分与民族之间优惠的搭配政策。在上述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民族文化不但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和繁荣,而且在血缘、地缘、传统文化等民族特性的文化中获得进一步的国家认同,并通过制度化的形式规定下来,实现一系列的社会利益的共识,民族认同的方向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和发展。

虽然实行民族成分区分和民族优惠政策将会带来一系列的相关矛盾与问题,但是考虑到我国民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了让少数民族与多数民族之间能够共同发展与进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执行民族成分区分和民族优惠政策将能发挥出其积极的作用,这也将长期在制度上维系或强化各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少数民族身份认同

为了更好地保障少数民族人民的政治及经济利益,国家在全国很多区域建立了少数民族自治区,在这些区域内,国家只是做一些宏观方面的管理工作,而对其中很多具体内容都不进行参与。主要采取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综合管理模式,由自治机关自行管理当地的相关治理事务以及民族内部事务。

过去渝东南的五个县(区)都属于部级的贫困县,发展水平较低,存在严重的财政赤字,要依靠上级政府每月的拨款。随着渝怀铁路的开通,积压在当地的农产品有了销路,大量的矿产、农产品可以通过铁路运输,输出到全国各个县市;县级公路的开通与完善,也已经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支持与帮助,但连接重庆、黔江等中心城市的铁路、公路之间的道路发展依然过于缓慢,“道路连到家门”的交通发展规划无法迅速实现。除了交通之外,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其他基础建设规模依然落后,例如旅游业搭配的公共场所、公交车等硬件设施在数量、规模档次方面仍较落后。

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比2009年增长22.1%,为建区以来首次突破20%,连续4年保持高增长,5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6.5%。1997年重庆升级为直辖市以来,渝东南民族地区获得更大的发展与增强,社会管理、社会经济获得全面有效的发展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我们应当看到,由于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且不少地区资源较为贫乏,经济发展的效应并未得到全面体现,经济局限性的状况尚未能够根本解决。

针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情况,为了保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重庆市委、市政府在近几年来出台了不少相应的政策与文件,通过制定扶持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揽子方案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渝东南民族自我发展、自我升级,每年政府都安排出2000万元以上的资金投入其少数民族发展中,通过建立少数民族旅游行业,支持民族特色产业与社会保障型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重庆市政府在加大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上,也作出一定的协调和措施,市里每年都对渝东南民族地区提高财政转移支付15%左右,并且在民族地区实行税费优惠,减轻部分少数民族困难地区的税务等政策。通过深入开展开发式扶贫、继续实施集团定点式扶贫,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同胞能够在相互帮助、相互发展中学会科学技术,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

通过强有力的民族区域自治与各级市政府、机关单位的协助配合,少数民族在区域自治制度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民族特征优势,积极发展各项经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无疑也增加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荣誉感。与此同时,市政府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的参政、议政,通过支持少数民族精英从事政府工作,让其推动政府对于少数民族区域的开发与政策的制定,这让他们同时有了双重身份:不但作为少数民族代表干部和政府国家机关干部,而且他们成为了少数民族政策、文化的坚定支持者和代表者。党和国家政府的政策、法令都通过他们贯彻和传达到普通群众当中,通过他们积极的作用,增加少数民族群众对党和政府、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支持。

总体看来,国家通过开展民族工作和实施民族政策,建立起良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鼓励与发展我国少数民族的生活、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从根本上满足与增加了少数民族的认同感和国家的认同感。

(作者为长江师范学院思政部副教授)

上一篇:中国与新加坡行政价值观之比较 下一篇:农民工就业培训市场供求失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