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开发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06-07 08:54:15

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开发的实证分析

【摘要】农业科技开发工作是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桥梁和纽带。本文阐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开发工作的现状与成绩,分析其当前科技开发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产生原因,提出构建其科技开发体系和运行机制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农业科研机构 科技开发 路径选择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当今社会将科技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农业科技开发工作是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桥梁和纽带。建立与之匹配的农业科技开发体系和运行机制,是促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升级的关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热科院”)是专门从事热带农业科研与开发、在国内外热带农业研究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农业部直属的部级研究院;其1954年创建至今,为我国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本文以热科院为例,探索符合我国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实际的科技开发路径,为政府有关部门构建热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开发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一、热科院科技开发工作的现状与成绩

1、科技开发事业快速发展,研发体系初步形成

热科院的科技开发工作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2002年10月以前,即部级农业科研机构分类改革以前,科技开发工作主要由院办经营实体,如各类科技开发公司负责,院属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主要通过经营实体转化;2002年10月以后,即部级农业科研机构分类改革以后,院属科研机构面向国家、行业和市场需求搞科技开发,初步形成了以院属科研单位、经营实体协同发展的科技开发工作体系。2009年度,热科院获批各类科技项目425项,资助经费近1.4亿元,其中获国家973、转基因重大专项或专题4项;国家支撑计划及子课题18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7项;公益性行业专项15项;“948”10项;“木薯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集成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选育的木薯主栽品种以及高产高效率栽培和加工技术已在我国木薯主产区推广,20多年来,累计推广面积1.64亿亩,新增产量4867万吨,新增产值约110亿元;热科院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科普奖1项;获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特等奖2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

2、科技优势日渐凸显,优势产业初具规模

科技创新与科技开发密切相连、相互促进,没有先进实用的成果供给,科技开发将没有市场竞争力;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科技开发转化,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将会弱化。热科院的科技开发工作贯彻了突出“热农”特色,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通过现有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科技开发,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环植所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香蕉病毒病多重PCR检测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成本低,检测灵敏度高,可操作性强。该技术2005年通过了海南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并得到了海南省农业厅的认可。2005年12月,该成果获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在项目执行4年期间,共检测香蕉蕉头数9.5万个,项目转化的直接经济效益已达到143.62万元以上,实现香蕉增产8.82万吨,增加农民收入8820万元。带动农户0.2万户种植香蕉,实现带动农民就业0.2万人次,实现经济效益6000万元。

3、产品研发深入开展,产业系统效益得以体现

发挥科技成果的优势,组织技术成果物化产品研发,形成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例如椰子研究所的椰子加工系列产品、农机所的菠萝麻纺织品、环植所的生物农药和专用农药、生物所的天然产物提取产品、南亚所的澳洲坚果系列产品。特别是橡胶所研发的割胶刺激剂、死皮防治剂和橡胶专用肥等产品,每年推广面积达200多万亩,销售收入逐年提高,2007年销售收入达到近900万元,创造的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香饮所研发的系列40种香辛饮料产品,是热科院科技开发的典型代表。尤其是香饮所创立的“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把建园、科研、生产和旅游统一起来,形成以农业科研为依托,集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示范生产、农业加工开发、农业观赏旅游为一体特色的农业科技观光园,走出一条改革、创新与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加强了科技成果转化,2009年香饮所科技产品等开发收入达5500多万元。

二、当前热科院科技开发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开发观念滞后,项目管理不力

受“等、靠、要”思想的约束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部分研究所的领导和科技人员对科技开发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按市场机制运作科技开发项目,难以做大、做强科技产业;在产品设计研发封闭,不能有效整合资源从事科技研发;自身知识产权意识匮乏,专利技术保护不足,技术资产流失严重,个别科技人员为了个人私利和局部利益,将新品种、新配方、新技术、新产品私下转让,“富了方丈穷了庙”,造成了单位集体研发效益的损失。

2、科技开发实体的整体经营效益欠佳

由于农业开发项目具有长周期性,大部分科研成果需要长期的积累,一般为6―13年,培育成一个农作物品种也需要5―8年的时间,技投入的风险较大。农业技术作用于植物生命个体,研究需要经过长时间和大范围的试种、观察和对比实验。由于农业科技成果的公开性和社会性,成果拥有者想从成果转化中获得高额回报的可能性小;农业技术保密性差,知识产权保护较难。农业科研单位的社会效益大于其经济效益,热科院所属的科研机构大多以经销种子、种苗、花卉以及农产品加工为主营业务,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科技开发实体的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经营机制与分配政策缺乏生机和活力,经营管理粗放,市场意识不强;院属科技开发总公司经营困难,其研发的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为热科院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较弱;部分科技开发实体甚至成为热科院的经济负担;研究所的科技开发项目,总体而言,尚未建立“开放、竞争、灵活、高效”经营实体,产品结构单一,经营规模较小,创收能力有限,市场竞争力较弱。

3、科技项目开发的财务监管亟待完善

部分研究所的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披露不充分,不能适应科技项目开发和农技推广服务的财务监管要求,存在将科研项目经费用作投资成本,非经营性资产挪作经营活动使用,开发人员的工资福利由财政事业经费负担等违规现象;单位财务监管不足,导致产品研发及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和库存手续不清,没有成本核算意识,成本费用计算随意性大,成本费用摊销不准确,利润贡献难以考量。

4、科研与开发的结合深度不够

有些农业科技人员为了评职称而搞科研,为了搞科研而立项目;部分研究所重项目立项而轻成果推广,没有针对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进行立项研究,成果转化率低;科研组织缺乏产前、产中、产后的系统研究,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标准化生产及深度研发方面相对薄弱,成果集成度不高;科研管理重视成果获奖而轻视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不足。凡此种种,较强地制约着热科院的技术成果转化,从而导致科技开发缺乏核心产品,特别是市场热销的产品。

5、科技开发人员和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缺乏

部分下属单位利用“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后的富余人员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和科技开发工作,以致开发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造成农技推广服务水平较低和科技开发效益欠佳;还有一些单位重视科研项目申报立项,而轻视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将开发人员视作“二线”人员,在业绩评定、职称晋升、住房分配、薪酬福利等方面低于“一线”的科研人员,致使有志于从事科技开发的人才裹足不前,已经从事科技开发的现有人员心态不稳;对科技开发和农技推广的高级专业人才和项目管理人才的引进和使用还缺乏力度;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不匹配,缺乏科技开发和农技推广的“软环境”。

三、热科院科技开发工作的路径选择

1、更新观念,构建“院所两级、以所为主”的科技开发体系

农业科技开发是农业科研的重要延伸,是增强农业科研机构自我发展实力的有效途径。院所领导要将高度重视科技开发工作,建立健全“院所两级、以所为主”的科技开发体系,立足全院优势科技开发项目资源。院级科技开发要发挥项目资金、科研团队与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优势,培育龙头企业;所级科技开发要发挥专业优势,依托自身的科技力量,创建自身品牌;促进院内科技开发实体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创收能力;各级科研机构要认真研究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规律和模式,探索符合本单位实际、有利于加快科技研发孵化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要充分发挥热科院的品牌优势,激发院内各研究所的协作创新;利用各单位的研发优势和资金投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密切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加强现有实体的整合,实现科技开发资源整合的整体效益。

2、强化制度管理,确保开发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热科院开发处要按照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进全院科技开发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管理。例如国有资产管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期权激励、经营目标奖励、知识产权归属、科技成果转化、无形资产等实施交易以及人员考核、评价、晋级、晋升等制度化建设。规范院属单位和职工在知识产权方面的行为,明确院、所、项目组、成果完成人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应用中所得权益费或所得收益的分配原则和比例,同时对在资源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科技人员除在效益分配中体现外,予以重奖。在职称评聘、职务晋级工作中,要把科技成果的转化情况作为考核科技人员的主要内容,以调动职工创造知识产权的积极性,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知识产权转化效益。对科技开发实体,要切实贯彻“目标管理、量化考核、效益奖罚”的机制,用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吸纳优秀的管理经营人才,调动科技开发实体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方式将科技成果推向市场,加快转化,产生经济效益。

3、加强财务监管,全面考评科技开发工作的经营绩效

院属的科技开发实体原则上要单独建账,实行全成本独立经营和独立核算。热科院机关财务审计、国资管理、科技开发和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科技开发实体的项目投融资管理、经营成本的核算、审计与监督,重点审计财务预决算执行情况、国有资产购置使用管理和保值增值情况;建立和完善财务信息的披露制度,防范经营资金管理混乱、财务监管弱化、会计信息记录不健全或虚报业绩等弊端,及时排除经营亏损的隐患;坚持离任审计制度,正确评价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和加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强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约束机制,加强经营性资产的监管,建立科学合理的法人代表(科技开发项目负责人)绩效考评体系。

4、促进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的紧密结合

科学研究要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研究方向,结合市场和生产实际选题立项,紧紧抓住影响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难题,力争出成熟度高、配套性好、易开发产品的成果。整合全院科技资源,加强成果转化的实用技术集成示范和设施基地配套建设,着力提升全院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重点围绕提高热带农业应用研究和关键性技术、产品的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科技成果中试及转化能力建设。在科研课题立项之初,就应树立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意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采取灵活的转化方式促进成果产业化,将有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及时推向市场。对投资额较少的项目,采取一次性转让的方式;对投资额比较大的产业化项目,采取技术入股方式;对具有市场前景的成果,为了扩大产业化规模,则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基地的方式将成果产业化。充分利用热科院现有的科技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区域布局、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设计,力争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投入,带动企业资源投入,培育院属龙头科技开发企业。

5、加快科技开发与农技推广的人才队伍建设

选好科技开发队伍带头人,选拔懂经营、会开发、善决策和应变强的领导人才;鼓励和引导优秀科研人员从事科技开发,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开发团队;重视开发人才的业务培训,引导他们树立热爱“三农”事业,勇于开发创新的意识,提高他们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税收法规等业务实践能力,促进他们掌握系统的农业推广服务理论,了解热带农业领域的发展现状,熟悉“三农”政策,掌握热带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积极推行科技开发部门(企业)领导的社会公开招聘制度;全面实行人员聘任制和岗位管理;逐步建立科技开发与科学研究、党政管理之间人才流动的良性通道。制订相关政策,激励事业单位人员到科技开发部门工作,引导和支持科研课题组、专家带成果创业;改革薪酬福利制度,落实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重奖科技人员的“首创精神”。

(注:本文系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名称: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开发体系构建与机制的研究;项目编号:2008-YBJ-08。本文通讯作者为曾峰。)

【参考文献】

[1] 王庆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支撑热带农业发展[EB/OL].xw.省略/xw/2009V_ReadNews.asp?NewsID=10341

&ClassID=4,2010-01-12.

[2] 刘倩:我院又一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EB/OL].xw.省略/xw/2009V_ReadNews.asp?NewsID

=10325&ClassID=4,2010-01-11.

[3] 环植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香蕉病毒病多重PCR检测技术示范”成果推广会召开[EB/OL]. xw.省略/xw/2009V_ReadNews.asp?NewsID=10334&ClassID=4,2010-01-13.

[4] 橡胶所:橡胶研究所科技开发经验介绍[EB/OL].xw.省略/xw/2009V_ReadNews.asp?NewsID=8920&Class

ID=38,2008-08-06.

[5] 欧阳欢:农业科技观光园示范项目的设立研究[J].农业与技术,2006(2).

[6] 孙进昌:对转企农业科研院所的困境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5(6).

[7] 王庆煌:突出特色 发挥优势 创新机制 全面开创我院开发事业新局面[R].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院办产[2008]81号),2008-09-28.

[8] 欧阳欢、郭安平、张平恒、张盛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企业化转制的困境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7(6).

[9] 林森、王广福:农业科研机构的内部治理问题及对策[J].科协论坛,2008(1).

[10] 黄建国:中国公益性科研机构管理模式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2).

上一篇:论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影响 下一篇:审计费用影响因素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