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6-07 08:32:57

浅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并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以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基础。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产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例如,在讲长、正方形面积计算这节课时,先出示两个图形(单位:分米),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同学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还有的同学用1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我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想方法、开动脑筋的同时,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中国土地的面积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求图形的面积的方法呢?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萌芽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探求开始之时正是创造意识唤起之时,创造思维能力正是从这里起步。

二、细心指导观察,积极引导想象

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在观察中要及时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把一根细线的两端各系一个小球,然后甩动其中一个小球,使它旋转成一个圆。引导学生观察小球被甩动时,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旋转一周形成圆的过程。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小球旋转形成了一个圆。”“小球始终绕着中心旋转而不跑到别的地方去。”“我还看到好像有无数条线。”……这些学生朴素的语言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渗透了圆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看到“无数条线”则理解为圆的半径有无数条提供了感性材料。又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要求学生想象:如何把梯形的上底变得和下底同样长,这时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短为0,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立即打开了:三角形可以看做上底为零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做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这样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的能力。

三、鼓励求异,诱发灵感

要求异必须富于联想,善于假设、怀疑、幻想,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思路。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有这么一道习题:“修路队修一条3600米的公路,前4天修了全长的1/6,照这样的速度,修完余下的工程还要多少天?”就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用上具体量,解法1:3600÷(3600×1/6÷4)-4;解法2:(3600-3600×1/6)÷(3600×1/6÷4);解法3:4×[(3600-3600×1/6)÷(3600×1/6)]。思维较好的同学将本题与工程问题联系起来,抛开3600米这个具体量,讲全程看做单位“1”,解法4:1÷(1/6÷4)-4;解法5:(1-1/6)÷(1/6÷4);解法6:4×(1÷1/6-1);解法7:4÷1/6-4;解法8:4×(1÷1/6)-4;解法9:4×(6-1)。学生在求异思维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简捷方法,这样的解题活动有利于各层次的同学参与,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总之,教师要以崭新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要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真挚的情感,以数学知识本身的艺术魅力吸引住每一位学生的心,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激励,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上一篇:抓住“痒点”,适时“抓痒” 下一篇: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