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区二类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时间:2022-06-07 04:02:37

【摘要】目的 了解辖区内儿童二类苗免疫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探索行之有效的提高二类疫苗接种率的管理模式。方法 选取辖区内计划免疫工作开展的较好和薄弱的两个乡镇冈中镇和葛武镇,每个镇随机抽取四个自然村,对村内适龄儿童的流感、水痘、HIB和轮状病毒接种率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流感、水痘、HIB和轮状病毒冈中镇的接种率分别为87.23%、38.34%、78.68%、38.31%,葛武镇分别为54.21%、28.85%、47.49%、8.47%。接种率水平跟经济、健康教育等因素都有关系。

【关键词】二类苗 接种率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357-02

为研究二类疫苗的接种需求及群众的配合程度,探讨局部乡镇接种水平的差异,我们选择了区内冈中、葛武两个人口量相似,但二类苗接种率相差较大的两个镇级单位进行了调查。冈中镇地处盐都区中南城乡结合部,离市区十多公里,镇内人口密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较好,医院对预防保健及计划免疫工作较为重视;葛武镇地处盐都区南部,离市区较远,镇内人口在外打工经商较多,常住人口较少,医疗卫生相对较为薄弱。为全面了解辖区内儿童二类苗免疫接种现况,评估工作开展情况,探索行之有效的提高二类苗接种率的计划免疫管理模式,我们于2010年12月30日对辖区内两个乡镇中八个村的适龄儿童二类苗免疫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本底调查,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两个乡镇中八个村,分组走访村中12月龄~7周岁的儿童二类苗接种情况、家庭收入水平、家长文化程度、二类苗承受范围等。

1.2 调查方法

确定具体,挨家挨户的走访,对符合上述要求的儿童填写调查表。 本次调查主要由区疾控中心专人完成,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使用统一调查表。所有调查表转录成数据库,并计算相关指标关联性。

1.3 接种史的判断标准

凡同时符合以下要求者:①有准确的出生、接种时间记录;②接种时间符合二类苗接种要求。

2 结果与分析

2.1 走访儿童基本情况

共调查112名儿童,其中冈中镇53名,葛武镇59名。

走访儿童都为常住对象,年龄为12月龄-7周岁。

2.2 免疫接种率情况

2.2.1 两镇走访儿童免疫接种率

本次调查112名户籍儿童,其中冈中镇53名儿童流感、水痘、HIB和轮状病毒接种率分别为87.23%、38.34%、78.68%、38.31%;葛武镇59名儿童流感、水痘、HIB和轮状病毒接种率分别为54.21%、28.85%、47.49%、8.47%。冈中镇儿童四种二类疫苗的接种率均比葛武镇高。

2.2.2 推广三年以上二类苗和新推广二类苗免疫接种率

对四种作分类,流感、水痘、HIB为推广三年以上的,轮状病毒为新推广的二类苗。采用pearson卡方分析,两者的免疫接种率有显著性差异(P值小于

表1 推广三年以上和新推广的二类苗比较

x2=32.7014 P

2.2.3 价格低的二类苗和价格高的二类苗接种率

对四种二类苗作分类,以疫苗价100元为分界点,流感为相对价格低的,水痘、HIB、轮状病毒为价格相对高的。经分析,两者的免疫接种率有显著性差异(P值小于

表2 高价格苗的低价格苗的比较

x2=25.5903 P

3 讨论

从这次调查结果来看,葛武镇儿童二类苗免疫接种率比冈中镇低,初步分析其造成的原因有:一是薄弱地区宣传不够,群众对二类苗的有关知识,接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二是从事计划免疫的医生、村医生工作对接种安排上不过细,不能够跟儿童家长面对面开展宣传接种防病的重要性;三是不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不高,对接受多针次高价苗接种有难度。

在本次调查通过对调查对象的各种接种率的分组比较,初步可以得出二类苗接种率的一些影响因素:医院的重视程度及免疫规划工作现状、群众的接受程度、二类苗的推广宣传力度、二类苗的价格、接种儿童的身体素质。根据以上影响因素,初步探讨出一些提高二类苗接种率的途径:

①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督导力度,促进其增强对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视,提高其免疫规划工作的业务水准。

②提高疫苗的接种意识 及时通过电话、书面通知、上门通知等方式提醒家长接种;

③多做相关的健康防病宣传,提高家长及监护人的预防保健意识,以减少儿童患病的可能性。

④在选择二类苗品种的同时,充分考虑当地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尽量挑选性价比较高的二类苗进行推广。

上一篇:“菜盘子”连着战斗力―对消防官兵强化训练膳... 下一篇:县区结核病控制面临的挑战与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