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发展综述

时间:2022-06-06 08:46:24

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发展综述

1高校图书馆是“两化”融合发展的契合点

高校图书馆既是社会文化的收藏机构,又是校园文化的传播中心,在促进两化融合发展中占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条件,扮演着不可忽略的重要角色。

1.1高校图书馆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力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必须要有先进的文化。高校图书馆作为馆藏书刊文献信息资料的场所,凝聚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先进文化。除了本校师生外,高校图书馆还积极响应国家的全民文化发展号召,利用自身优势,通过文化教育、信息服务、社会活动等多种方式,向社会传递我国的先进文化,提高整个社会大众的文化素养。由于其环境因素和特殊地位,自身积累具有的文化先进性和前沿性促使高校图书馆已成为全力推进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力。

1.2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

图书馆是集知识、信息、文化于一体的重要场所,它不仅集中了学习知识、进行研究的文献资料,而且还汇集了文化、娱乐等多种信息资源。它营造的人文环境及文化氛围塑造着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内涵,它是校园文化的浓缩和典型代表,这也决定了图书馆必然成为传播校园文化的前沿阵地。

2高校图书馆促进“两化”融合发展的措施

2.1以“书”为媒介促进“两化”的相互交流

文化的传播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载体,书刊是文化传播最主要、最有效的工具,而书刊正是高校图书馆最主要的馆藏资源。优秀的图书可以引导人积极向上,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行和道德素养[4]。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注意收藏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先导的文献信息,并积极推荐优秀书刊,帮助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良好精神文化的形成。同时,可以通过书展的形式把学校的优秀书刊推荐给社会大众,或是通过推送服务的形式把这些书刊送给一些社会机构和部门,如政府机关、大中型企业、社区居民、各种教育机构和福利机构等,通过倡导“人人有书读,人人读好书”的人人阅读优秀书刊的理念来树立全民优秀的文化品格,通过优秀书刊的流动和传送来实现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最终推动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有效融合和传播。

2.2以“活动”为引导促进“两化”的相互融合

图书馆是每一位高校生必去和常去的地方,是社会各界人士想去和要去的地方。图书馆应内外兼顾,全方位、多角度营造文化气氛,校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校外为社会供给充分的文化养分,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来促进“两化”的相互融合。一是利用馆内资源开展大型书展活动。书展是一个集图书展销、文化交流于一身的大型活动,通过大型书展活动,为大众打造一个多元文化交流平台。二是利用馆内设施和有利条件,精选优秀的传统文化、特色的地域文化、鲜明的现代文化等内容,在校内校外开展文化展览活动。也可以将这些文化内容在社会的一些公共场所(公园、社区、街道两旁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园等地方,通过展览、视频、手册、条幅、图片、资料等形式在社会上广泛散播与宣传,营造“时时有文化处处有文化”“文化时刻在身边”的文化传播效果,引导社会大众对优秀文化的欣赏。在文化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培育和营造出能够体现“以人为本”和“学生至上”的良好的文化心态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创造者和又是社会文化的参与者,使他们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在文化中成为一种催人奋发向上、和谐的文化精神和文化风气[5]。

2.3以联合为支撑扩展文化服务空间

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长期、全民的工程,全民社会中有不同的社会群体,每个群体有着各异的知识文化需求,文化发展不能疏忽其中任何一个群体。由于高校图书馆的特殊身份,受其定位、资金、场地、人员等各方面的限制,单靠自身力量远不能满足全民文化的需求,这就需要加强与其他文化机构之间的合作,具有文化、资源、专业等优势的各级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站)、美术馆等这些公共文化机构成为与高校图书馆合作的首选对象。它们都同属文化教育事业单位,有着许多共同点与互补性,是相互开展合作的基础与动力。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和这些公共文化机构联合,在开展同一个文化主题活动之下充分发挥各个文化机构的优势,根据主题内容和活动目的采取合适的形式、选择适宜的地点,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举行一些地区性、典范性的文化活动,以此来实现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自然转化和默化吸收。例如与公共图书馆联合构建公共文化共享空间,与美术馆联合打造校园艺术殿堂,与博物馆联合共建国民教育基地,使高校图书馆成为文化服务空间的延伸与互补,更好地发挥作用。

3结语

高校图书馆作为传播文化、宣传文化的前沿阵地,在推动“两化”发展方面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文化发展赋予高校图书馆的历史使命。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社会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把握发展契机,为我国的文化发展事业做出贡献。

作者:王艳红 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上一篇:纺织类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初探 下一篇:专业发展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