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浅探

时间:2022-06-06 08:29:09

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浅探

摘要:本文从施工实践中出发,从几个方面总结归纳了地基基础施工中的所有方法。既简明扼要,又相当实用,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水利水电;基础施工;工程技术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

1.1 在施工前,要具有地质勘查报告,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做出正确的工程地质评价,充分掌握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情况,并详细阅读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图纸等有关技术资料,为工程施工做好准备工作。

1.2 在土方开挖前要调查并清除施工途中妨碍施工的障碍物,包括各种已有建筑物、马路、电线、沟渠、坟墓、种植用地等,在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1.3 一些大型施工机械在行驶往施工现场的途中,要事先做好道路的疏通工作,必要时可对承载能力差的道路和桥梁进行加固、加宽,以确保机械的安全和工程能如期完工。

1.4 在山区中施工作业要注意地质、岩层、是否存在断裂地带,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土方施工中可能发生的滑坡现象,保证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另外要建立完善的预防机制,避免火山,泥石流和强烈风沙等自然灾害发生给施工带来的巨大不利影响。如遇其他不稳定迹象时,也要及时做妥善处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1.5 要保证测量放线的定位控制线、水准基准点及基槽的灰线尺寸的准确性,确保其达到工程的施工要求,办理预验手续,对其采取妥善的保护措施并定期进行检查,若不符合要求要及时调整,以保证工程质量。

1.6 做好施工地点的清理工作,保持其平整,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以确保积水的顺利排出。若在设计中没有明确要求,一般应向排水沟方向作成大于等于2%的坡度。

1.7 开方挖土较深时可能会低于地下水位,这时要采取措施,做好地下水排水工作,避免施工中出现安全隐患。通常将地下水位降至低于开挖底面的0.5 米左右,然后再开展作业,可保证施工安全。

2 提高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方法

水利水电的工程规模较大,对工程的质量要求非常高,工期很长,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要把一个有诸多特点和不利因素的大规模工程做好,更突显出其中技术要求的严格。经过分析研究,现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2.1 加强施工过程的运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施工中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种规章准则,完善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制度,依法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同时还应建立运行分析制度,在工作中耐心仔细、认真检查,对施工过程中各种仪表显示和数据记录进行分析,及时找出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解决,把问题都消灭在萌芽状态,并分析产生各种问题和现象的原因、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及对策。

2.2 加强施工技术的监督、更新、改造工作。通过先进的检修技术,保证设备的检修质量,逐步改进设备性能。要努力学习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熟悉新材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迅速了解并熟悉新材料,提高操作技术水平,提高工程质量。改革传统的检修方法和步骤,鼓励创新精神,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制定检修网络图,检修计划表和监督实行制度,提高工程检修质量,尽量做到,在能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工期,节约用料,降低能耗,减少工力和成本。运用各种科学试验方法进行技术监督和创新,对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验和检测,并要做到及时更新,了解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在运用中的变化规律,充分利用设备,保证设备有良好的技术状况。加强仪表监督、绝缘监督、金属监督和技术监督。技术监督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各项标准为依据,以技术检验和计量检测为手段,进一步加强技术监督。

2.3 施工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工程开工前,详细了解施工区和生活区的基本环境状况,根据各地区不同的环境特点编制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根据具体的施工计划制定出与工程同步的防止施工地区及周边生活营地环境污染的措施,认真做好防范工作,防止水利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以及对周围居民健康的威胁。施工调度部、试验室及职业健康环境要全面负责施工区及生活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接受监理工程师的指导,认真做好检测,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尽快做好协调工作。要遵守国家制定并落实的政策战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根据其交代的目标和任务作出适合自己施工区域内的环保问题的规划安排,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减少扰动环境,减少废物的排放,减少材料的浪费,不影响施工地区周围的植物生长,不伤害不侵扰,减少工程施工带来的废水废气排放。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施工用料,废料不可随意丢弃,对于不利于环境的噪声,有害物质,粉尘等及时敦促清理。对于必然排放的污染物经过恰当而合适的科学处理之后排放,以最大程度减少工程建筑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2.4 利用先进的GPS 定位系统。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各种各样的新技术不断产生,其中GPS 定位系统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GPS 定位系统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它是利用卫星的相互连接来实现信息的采集。相比于常规的地面定位技术,GPS 定位技术具有高速度,高效率,高精度等优点,近年来GPS 定位技术更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它不仅为工程测量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并且让测绘定位技术发生了彻底的变革。一直以来的常规的地面定位技术也逐渐的被GPS 定位技术所代替。在水利水电施工中,GPS 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GPS 接收机已渐渐成为一种通用的定位仪器,在工程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降低了施工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有效的利用GPS 定位技术,可以加快施工速度,提高施工质量,为水利水电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技术进步。

2.5 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导流方案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影响工程施工时间,精准度和效果。在水域周围的施工为了保证顺利完工必然要开展导流工作,一般是通过修建围堰的方法来处理。导流是一项动态工作,在水利建设时与河流等相互抢夺时间和施工地段的过程,所以整个施工过程到完工以前都少不了导流工作。按照国家建筑条例,将导流的水流量,时间的选择,与方案的选定相结合,与建筑物完成时间相结合,保证在规定时间,规定量度内与进度,河流的涨落赛跑,竞争,并保持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发生汛期时,河流水量加大,这个时间更要选定合适的处理方法,保证万无一失。

3 结束语

众所周知,水利工程,项目投资大、工期长、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我们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控制好工程质量,同时也要考虑到施工成本。水利水电基础施工也是水利水电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时我们同样要施工安全、进度、质量、造价等方面加以控制,为一个更加完善完美的工程打下良好基础。

加完善完美的工程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志良.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展望[J].水利水电施工,2008,02.

[2]陶忠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7,12.

上一篇: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分析 下一篇:浅析石油管道安全管理中GIS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