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唐省试诗《小苑春望宫池柳色》

时间:2022-06-06 04:31:39

摘要:唐朝省试诗的艺术成就十分丰富,从选材之广,到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声韵严整,风格稳健平和,语言典雅工丽。在全唐诗315卷到472卷的省试诗中,《小苑春望宫池柳色》与《御沟新柳》这两个题目诗作较多,也集中体现了以上特色。

关键词:《小苑春望宫池柳色》;《御沟新柳》;宫柳意象;押韵

一、创作背景

唐代科举考试内容很多,进士是其中尤为重要。进士主要考诗、赋,二者均是有韵的文体,它讲究文辞华美,音韵和谐,诗歌要对仗工稳,赋要骈骊顿挫,基本上可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学才华和学识水平。因此诗赋便成为科举考试的一贯科目。唐德宗贞元七年,刑部侍郎杜黄裳作主考官,考诗一首,赋一篇。诗题是《青云干吕》,赋题是《珠还合浦》。第二年,兵部侍郎陆贽任主考官,诗题是《御沟新柳》,赋题是《明水》。贞元四年,诗题是《赋得春风扇微和》。唐代宗大历年间,有一年诗题为《小苑春望宫池柳色》。

这两类题目属于省试诗中的竹木花草类,这类内容主要是写梅、桃李、柳、松、桂、竹、木、花、草等,这类诗借松、柳、竹等植物的生长特点,表达自己具有与众不同的品质和个性。代表作品有:欧阳詹《御沟新柳》、丁位《小苑春望宫池柳色》等。而宫柳题材作品的大型创作首先是在进士考试中出现的。举子应试的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希望得到君主的赏识, 故他们对宫柳的赋咏, 一方面侧重于宫中柳树相对于其它柳树的优越感, 即宫柳地处皇宫或京都, 近君王之侧, 得地利之便; 另一方面, 借宫柳表达被人引荐的愿望。此文人常以杨柳移植宫中比喻受到君王的赏识。

《小苑春望宫池柳色》是大历十二年进士考试诗题,全唐诗中保留十首,涉及诗人有:黎逢、张昔、丁位、元有直、杨系、崔绩、张季略、裴达、沈回、杨凌。其中绝大多数人登进士第。

《御沟新柳》是唐德宗贞元八年的考试诗题,全唐诗中保留四首,涉及诗人有:欧阳詹、贾棱、刘遵古、陈羽。后三人通过考试及进士第,并都出任要职。

二、宫柳意象

杨柳随处可活, 分布很广, 是生活中常见的树木, 尤宜近水生长, 宫中亭台池沼众多, 更适宜种植。况且杨柳枝条细长, 婀娜多姿, 浓荫如盖, 不仅有赏心悦目的审美价值, 而且还具有遮阳避日的实用价值, 故杨柳至迟自汉以来,就被广泛种植于宫廷苑囿, 成为宫中常见的绿化树。并很快得到帝王文士的喜爱, 他们爱柳、赋柳, 甚至亲手种柳。杨柳也成为帝王、文士笔下常见的吟咏对象。

针对于中唐来看,大明宫和兴庆宫都广泛栽种杨柳,曲江池作为皇家公共园林, 每年新科进士聚集宴庆之地,池岸也栽种很多杨柳,这些提高了杨柳的地位,以致中唐出现了专门的吟咏宫柳的诗歌, 宫柳便正式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题材。宫中杨柳特殊的种植场所赋予杨柳别样的美感。文人对宫柳的反复吟咏, 表现了文人企盼君王赏识改变处境的愿望。在大历十二年和贞元八年的科举应试题中表现更为明显。

如贾棱的《御沟新柳》:

御苑阳和早,章沟柳色新。托根偏近日,布叶乍迎春。

秀质方含翠,清阴欲庇人。轻云度斜景,多露滴行尘。

袅袅堪离赠,依依独望频。王孙如可赏,攀折在芳辰。

长达千米的宫墙外面御沟引入流水, 沟边栽种杨柳。依依杨柳轻拂着连绵的宫墙, 修长的枝叶倒映在清澈的水中, 相映成趣, 形成京城一道靓丽的风景, 显出宫中柳树相对于其它柳树的优越感。前两句写宫柳的独特性,“偏近日”三个字描写了起地位的优越感。而中间两句,借描写柳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皇宫的向往,貌似写宫柳,实质通过柳描写宫廷的华丽脱俗。最后两句,则委婉道出了自己渴望得到赏识的心情,一句“攀折在芳辰”,写的既有诚心,又不缺魄力。

这种便是典型的宫柳诗。其内涵主要指的是, 通过对宫中(京中) 柳树处地利之便, 得阳气之早, 先荣于其它柳树的描摹, 表达对宫柳的羡慕之情, 并希望自己能够像宫柳一样得到君王的赏识。古诗中太阳往往是君王的象征, 韶光则是君王的恩泽。宫柳因地利之便得君王之赏识, 率先吐绿发芽, 茁壮成长。当然,由于科举考试多于春季举行,所以描写春季景色的诗题居多,春柳自然也不在话下。

如黎逢的《小苑春望宫池柳色》

上林新柳变,小苑暮天晴。始望和烟密,遥怜拂水轻。

色承阳气暖,阴带御沟清。不厌随风弱,仍宜向日明。

垂丝遍阁榭,飞絮触帘旌。渐到依依处,思闻出谷莺。

丁位的《小苑春望宫池柳色》

小苑宜春望,宫池柳色轻。低昂含晓景,萦转带新晴。

似盖芳初合,如丝荫渐成。依依连水暗,袅袅出墙明。

虽以阳和发,能令旅思生。他时花满路,从此接迁莺。

都以春望小苑开头,从远景写起,天晴气暖,一番蓬勃向上欣欣向荣之景,歌颂一片太平盛世。写到近景,也逐渐转到歌咏皇上和推荐自己。第一首“向日明”表现忠心,“垂丝遍阁榭”是感谢皇上的恩荫。第二首写柳芽渐丰,丝荫渐成,希望自己有幸可以得此荫佑,连水的茂密,出墙的婀娜,都让才子无比的向往,渴望得到一份功业,以此安家。再看结尾,“思闻出谷莺”“从此接迁莺”都明确表现了诗人乞求皇帝赏识,渴望被引荐的心情。

总而言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士大夫的理想, 这个理想只有在得到君王赏识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婀娜多姿的杨柳因得宫中地利之便, 受到历代帝王赏爱。帝王爱柳、咏柳,激发了文人对宫中柳树的羡慕之情, 他们反复吟咏宫柳, 使宫柳成为专门的题材和意象。宫柳的反复吟咏表现了文人企盼被君王赏识、改变处境的愿望。

三、押韵

省试诗以五言六韵为主,韵脚与诗的题目是有一定联系的。如《御沟新柳》中,皆以题中“新”字为韵,这种以题中某字为押韵的类型在省试诗中十分普遍。还有一种用题外韵,如《小苑春望宫池柳色》下注“宫限晴字”,皆不题韵。唐代省试诗用韵是十分严格的,如果失韵,就不能通过考试,因此韵律也是十分讲究。还有平仄,也十分严格。如李观《御沟新柳诗》“嫩阴初覆水,高影渐离尘。”对于“离”字,平声(支韵)离别,名词。仄声,离去,动词。根据平仄要求,“离”,其义用如动词应读作仄声,而按平仄规律,“离”在此只能读作平声。

另外,朝廷对省试诗的基本要求是“齐梁格体”,其内容多吟咏风花雪月,在形式上追求辞藻韵律,加上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就不可能出现深刻反映现实的真情实感之作。在自然风光中,为了媚悦朝廷,也常夹杂吹捧皇帝的俗词滥调。其庸俗一面,也是最大的弊端。

上一篇:加强中小学生写字教学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步伐 下一篇:新课标下的英语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