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轻易给孩子贴上“坏“标签

时间:2022-06-06 12:52:28

调皮捣蛋、飞扬跋扈、厌学、说谎、打架斗殴、逃课、成绩差、迷恋网络、彻夜不归……,如果有人把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用在孩子身上,你的头脑或许会很快浮现出一个词――“坏孩子”。的确,这些带着强烈感彩的贬义词,作为“坏孩子”的标签,在我们的观念中存在太久,以至于说到这些,我们就会很自然的想到那些大人说起来就摇头叹息的“坏”孩子。很少有几个人会冷静的想一想:坏孩子真的“坏”吗?

背景新闻:“坏孩子”妈妈联盟

日前,新疆乌鲁木齐市13个“坏孩子”妈妈组成“坏孩子妈妈联盟”,仅仅用了6个月,他们帮助“坏孩子”们脱胎换骨!这件事情引起了全国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到2006年7月23日,“坏孩子妈妈联盟”的成员已由成立之初的13个增加到107个,全国数万名“坏孩子”的妈妈要求加入该联盟……。

“坏”孩子真的“坏”吗?

听话的肖海和任性的肖涛

哥哥肖海和弟弟肖涛是一对双胞胎,这哥俩出生时前后相差不过十几分钟,性格却是截然不同。哥哥肖海听话懂事,家人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自己的东西收拾的干净整齐,学习刻苦认真,对人有礼貌,亲朋好友都喜欢他,老师也总夸他是个好孩子。

弟弟肖涛贪玩、不听话,还固执的很,用妈妈的话来说“小时候从来没坐着吃过一顿饭,总是他跑我追,围着饭桌跑着吃。长大点了,让他往东他往西,做什么事不撞墙,不吃点苦头,不回头”。肖涛的玩具总是残缺不全,因为他要看看它(玩具)是怎么动的。学习吊儿郎当成绩最差,因为他总是不认真听讲。跟哥哥比,肖涛实在是个不听话的“坏”孩子。家人和老师总说:你看你哥多棒,跟肖海学一学,听话懂事点!从小听这句话长大的肖涛“脸皮也够厚”,总是不屑一顾的一扭头甩出一句:“我才不学他呢,没出息。”对此妈妈感叹:这俩孩子差别太大,老二要是有老大的一半好,我也就省心了。

专家分析:拿“听话”与否作为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区分标准难免偏颇

孩子没有“好”“坏”之分。这位妈妈拿“听话”与否作为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区分标准难免偏颇。父母让做什么肖海就做什么,事事依从父母,也容易形成对父母的依赖性,时间久了就会有独立性、创新性差的问题。肖涛看起来有些固执任性,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意味着孩子有主见,自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比较执着。许多名人的童年时代,都是在“不听话”中度过的,像丘吉尔。事实上,勇于探索、敢于犯错的精神就是在“不听话中”慢慢孕育起来的。

专家支招:

1、 父母要反省一下自己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是否得当:听话的不一定是好孩子,不听话的也不一定是坏孩子。不要小瞧了孩子,他虽然小,但是他也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不能事事都依你。

2、 检阅一下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否妥当:孩子“不听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长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不要对孩子盲目比较,要针对孩子的个性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对肖海,父母应该鼓励他多思考,培养他的独立见解和敢于探索的精神。对肖涛,父母要多些尊重和宽容,尊重他的个性,宽容他的调皮。在肯定的基础上,给予更多的爱。和他一起分析缺点和不足,围绕他的兴趣点一起观察世界、体验生活,培养他的耐力和对事物的持久关注力等。

一意孤行的小珲

谈起儿子,小珲妈妈的激动一览无遗的写在生气的脸上,挥动的胳膊和越来越高的声调显露了她对孩子的愤怒。“我都让他气死了。给他铺好的路不走,让他往东他偏往西,让他往西他偏往东,我有什么办法?”父母让小珲练钢琴,他不去,偷着跑出去跟人家学变魔术。妈妈说“钢琴家和变戏法卖艺的能一样吗?”父母想让他课余多用点功看点书,他却整天下了课不是去学吉他就是去打台球。妈妈说:“不是我看不起,好孩子有几个打台球的?”结果一意孤行的小晖总是让父母一次次失望生气,以至于父母一说起他,就只有“叹气”的份。

专家点评:坚持走自己的路并不是一意孤行的“坏”孩子。

小珲尊重自己的兴趣,抱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坚持走自己的路。这正是我们应该鼓励和培养的好孩子啊!小珲的父母应该静下心来考虑一下:究竟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希望他独立负责、快乐健康的成长呢,还是要把孩子变成自己的附属品呢?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即使是父母,也不应该强迫孩子。父母不能把孩子当作资本来炫耀,让孩子走自己设计的理想道路,来实现自己未曾达到的目标。现在都是一个孩子,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很迫切。父母这种有条件的爱容易让孩子产生失望、恐惧、不信任。孩子会觉得父母看重的是成绩而不是自己。一旦孩子失去对父母爱的信任,就会造成逆反心理或心理失衡。

专家支招:

1、 给孩子自由成长空间和选择的权利:对孩子的未来走向可以参与讨论,帮孩子分析利弊得失,但不能代替他拿主意。

2、 告诉自己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只要父母不把孩子当作资本来炫耀,父母对孩子的爱才会放下功利心,找回平常心,给孩子最完整、最真诚的爱,这种无条件的爱才会让孩子健康成长。

人见人厌的钟亮

小学阶段,钟亮还是所谓的“好孩子”。在大人们的眼中,钟亮虽然比较内向,资质一般,倒也刻苦努力,追求上进,成绩也说的过去。街坊邻里教育自己调皮的孩子时候都喜欢拿他做榜样。可是升入初中后,钟亮在学习上越来越吃力,几次考试成绩总在下降。他开始自暴自弃,跟几个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抽烟喝酒打扑克,逃课上网打游戏。以前乖巧的好孩子俨然成了一个小混混。老师找他谈心、亲戚朋友规劝都见起色,钟亮的父亲为此大打出手,下手最重的一次连皮带都打断了。每次挨打,钟亮不哭也不逃,下次错误照犯,而且越来越“坏”:沉溺网吧夜不归宿,偷钱离家出走……。老师没有办法了,直接找到钟亮父母说“你把孩子领回去吧,他这样搞得我们全班都不消停。我得对其他孩子的负责啊”。钟亮父母苦苦哀求,终于老师答应再给次机会。人暂时是留下了,可下面该怎么教育这个已经人见人厌的孩子,钟亮父母是一点主意都没有。

专家点评:成绩好坏也不是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

成绩不好不一定品德差,品德有问题也是我们的社会、学校、家长客观促成的。像钟亮,他的变化是因为成绩差让他丧失了自信心。现在的教育制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了“成绩好就什么都好,成绩不好就什么都不好的”的学生评价怪现象和“学生教育不好就推向社会”的不负责任的行为。“一考定终身”、“分流”也剥夺了很多孩子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专家支招:

1、 父母要帮助孩子重塑信心,走出逆境:“父母是孩子的良师益友。”学校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但父母可以做到。所以孩子成绩不好,切忌把孩子当成“坏孩子”来看,那样只会让亲子关系越来越糟。父母可以想像一下孩子成绩不好天天要面临的是什么: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同学朋友的疏远。孩子小小交际圈的这些关键人物如果给他们的都是冷眼和责备,孩子可能只好索性破罐子破摔。

2、 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接纳孩子:孩子越是成绩不好,父母越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接纳他,全心爱孩子,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平等的跟他对话。跟孩子交朋友,多交流沟通、帮助引导,问题就会逐渐解决。对孩子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融洽的亲子关系是解决众多问题的灵丹妙药。

家长圆桌:到底是我们“坏”还是孩子“坏了”?

程秋杰夫妇:“坏孩子妈妈联盟”的发起者

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坏”标签

儿子小龙总是不断犯错,不断受老师批评。转学、打骂,我们为教育孩子可谓操透了心,孩子却越来越“坏”。伤心绝望的我们曾经“万念俱灰”。然而有一天,发现儿子与十几个和他一样“坏”的孩子收留了一个流浪儿彭小军,帮他找住处,轮流带食物给他吃,并打零工挣钱养活他。为防止他被人贩子拐卖或者被坏人教唆,大家轮流陪他过夜,还找来用过的课本和试卷给彭小军“上课”。惊讶之余我们被触动了,我们相信,这些“坏”孩子身上也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只是还没有被激发出来。于是我们决心帮助被社会和学校、家庭抛弃的“坏孩子”健康成长。我们的想法得到了20多位“坏孩子”妈妈的支持。今年3月,我们成立了“心康少儿兴趣研究开发中心”,我们称自己的组织为“坏孩子妈妈联盟”。我们自己编写教材,以尊重孩子天性为前提,教孩子善良地做人,培养、锻炼他们的生活能力。从不同角度去接触孩子、理解孩子。慢慢地,后来,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越来越“好”了。

陈敏夫妇:不是孩子是我们自己“坏”

孩子成绩不好,每次开家长会,我们都觉得脸上无光,在学校丢了脸,回家就训孩子,打孩子,结果我们和孩子的感情越来越糟糕,直到有一天,又一次家长会之后,他爸爸情绪很过激,动手猛打孩子,没想到这时孩子突然跑向窗户边说要跳楼,把我吓得死死抱住他的腿不撒手。事后,我跟他爸爸都吓出一身冷汗,心想要是今天孩子跳下去了会是什么样子,难道他的成绩比生命还重要吗?第一次我们开始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从那以后,我们不再打骂孩子,和他平等沟通交流,我们也接受了他成绩不好这个现实,心想只要他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比什么都重要,结果孩子却越变越好,脾气变好了不说,成绩也有所提高。现在我们真正意识到了其实不是孩子“坏”,而是我们家长“坏”,因为家长们总是在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却根本不顾孩子心里所思所想。

上一篇:水漾魔法 第11期 下一篇:哑铃弹力绳亲密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