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究

时间:2022-06-06 11:50:15

薄弱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究

摘要: 在薄弱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本人一直不断追求的目标。从教十载,深知薄弱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像关公骑木马,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孜孜追求。

关键词: 高效课堂;教学效率

现今农村中学的计算机配置为国家二类标准。在硬件如此滞后的条件下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势必造成学生对计算机使用的抱怨情绪,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课堂效率必然低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受学生欢迎?在现实情况下,结合实际探索,本人大胆尝试,找到一套符合薄弱学校的高效率的教法。

一、优化整合教材

从开设信息技术课以来,每个班每周只有一节课,40分钟,除去老师讲课的时间,学生所剩的上机时间廖廖无几。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并非一件易事。加上学校的计算机是无盘工作站,内存低,速度慢。难以保证学生正常上机实践的问题,给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并非一件易事。因此,本人首选采取优化整合教材的措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减少操作性较弱的内容,取其精华

信息技术教材涉及不少理论性较强、实践操作较弱的内容,如果不做恰当的处理,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如在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给作品做个整体规划”,主要涉及作品的创意策划,因为具体的技术层面的操作少,理解层面的多,对于本校学生来说,本身缺少作品创作的基础,如果做强化处理去培养他们创作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也是比较吃力的。因此结合本人《开国总理――》多媒体课件的实例,从中分析规划界面设计稿本设计所需媒体分解等各个流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基础薄弱的同学有一定的参照和了解,有一定基础的同学理顺自己的创作思路,然后将更多的时间安排给后面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和作品的设计。

(二)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拓展他们的视野

学生对于感兴趣的知识都或多或少有一种学习的渴望。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构建科技节网站”,书本上对于网页制作的技术要求主要是网站的框架构建、网页中一些基本元素的设置(如文字、图片、表格)、超链接的设置。我们安排了4个课时要求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能在掌握相关操作基础上完成一个有2~3层有效链接、有文字、图片、字幕或交互式按钮的简单网站;考虑大多数学生对于一些网页动态效果设置比较感兴趣,利用2课时适当补充利用网上下载的特效代码或者有声有色、GIF Animator等特效制作软件来让简单、乏味的网页生动和更富有动态感。

(三)学科知识的迁移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word、frontpage中,都涉及到“超链接”的内容,而超链接的设置又基本一样。那么,在学习frontpage的过程中,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在word中设置超链接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忆在word中超链接是怎样设置的,学生根据已掌握的方法,顺利地完成了在frontpage中进行超链接的设置,同时也达到了教师所要求的实现知识点迁移的目标。

(四)紧扣学生实际,关注差异求多样

虽然学校硬件的滞后,但这并不影响学生对高科技的追求,现在的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不一,在上课时,有的学生能够很快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有的学生则接受的稍慢。那么,在实际上课中,那群很快接受老师知识的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很快完成老师的任务,坐在那里或者在上网,或者在发呆,或者在游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新教材的特色,结合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次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教学现实,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现有的中学生做什么事情都是出于兴趣、爱好,他们喜欢在信息技术课上打游戏、听音乐、看动画片等;不喜欢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习枯燥、单调、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

(一)以趣带学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如学习Excel的“输入数据”是一个比较抽象、枯燥的内容,这对于善于感性思维的初中生来说,有点难度。如果上课就直接讲数据是如何输入的,需要注意的地方等等,这样直接让学生去学习,学生肯定是没有兴趣的,而强迫其学习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过平时的上课观察,发现每次段考或期考结束后,学生总喜欢把自己的成绩与别的同学进行比较。因此,在学习该内容时,我就用他们的段考成绩作为例子,引入教学。学生的兴趣点一下就被吸引了,纷纷对自己的成绩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议论。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寓教于游戏

如果能在操作教学中利用游戏动画,使学生边看flas边学操作,或边操作边看flas,使flas游戏与操作具有一定的联系,又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是否需要学习。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记忆,又使课堂教学显得更加轻松活泼比如:在讲解计算机的构成这节课时,我用课件把计算机各部分及主要功能展示出来,给出十分钟的时间学生记忆,五分钟老师答疑,然后给出游戏内容:给你5000元钱,到各商场选购电脑部件,组装出你自己的电脑。当然所谓的电子商场就是一个一个的flas!学生玩得很高兴而且凭借记忆都能配置出自己的特色电脑。

(三)以优带弱

俗话说:“三人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根据本人自己的观察和记录,我将每班学生分为30个小组,小组组合一般是“强弱”“男女”组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讨论中学,向对方学,向优秀学生学。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交往最放松,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学习能力得到很好发展。在学生操作结束前先请组长检查,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的环境,促进了各类学生的共同发展。

(四)即学即用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 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 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课后评价,建立师生博客交流平台

现在的学生家庭基本上都有电脑,而他们在家也只是上网聊天游戏等,为了弥补学校硬件的滞后,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本人利用布置课外作业的方法达到学生课外学习的目的。同时也通过博客交流平台来评价学生的作品。每班学生之间通过Blog链接,建立起学生Blog群,从而形成了一个网上交流平台。Blog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空间,以可视化的形式记录了学生学习的过程。笔者让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完成后,结合完成的作品写一些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以及其他同学、教师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等等。

总之,要上好薄弱中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教材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一些单调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还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学有所用。

上一篇: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下一篇:合理利用中介语理论进行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