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流勇退 第15期

时间:2022-06-06 11:46:44

01

拉希德・华莱士显然属于“成功者”之一。

在凶神恶煞般的外表下,华莱士拥有着联盟,中最缜密的心思,他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安排的井井有条――就像他总给人以粗犷的感觉但却拥有着细腻的手感一样。

总决赛第七场开始之前,拉希德在接受波士顿当地《WEEI》的采访时明确表示:“这将是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很多人认为这只不过是“怒吼天尊”玩的一个小把戏,制造一点噱头,鼓舞一些士气。但总决赛后,拉希德马上证明了自己是言出必行的,他在第一时间宣布退役――没有一丝犹豫。

虽然已经35岁,但华莱士至少还能在联盟打上三个赛季,本赛季他的场均得分虽然下降到9分――职业生涯首次单赛季场均得分低于10分,但效率并没有降低,单位时间内的得分比2008-09赛季还高。而在季后赛中,华莱士不但打满了全部24场比赛,而且在单位时间内的表现完全不逊于在活塞队时,以他的身高、防守、投篮和季后赛经验(季后赛出场177次),在任何球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他的退役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这正是华莱士高智商的体现,早在加盟凯尔特人队之前他便想到了这一步。作为一名在联盟摸爬滚打了15个年头的老球皮,拉希德什么也不缺,名(“怒吼天尊”),利(年薪总额高达1.5亿美元)双收,总冠军在握,出场超过千次,得分将近16000分,篮板球超过7000个,与其在联盟中苟延几年,任由小辈“欺凌”,不如在一个万众瞩目的关口急流勇退。

就像在加索尔身后预防的时候那样,拉希德突然一撤……

让我们看看华莱士在他的最后一场比赛中都干了些什么:

在帕金斯缺阵的情况下,拉希德获得了他今年季后赛中惟一的一次首发机会,作为首发中锋,他打了35分36秒,11投5中――包括一个三分球,贡献了11分、8个篮板球、2次助攻和2次盖帽,最重要的是,他吃到了六次犯规被罚下场,以一场典型的“天尊式”的比赛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赛后,华莱士出现在了裁判们的休息室门口,但被工作人员阻拦,其实,拉希德只是想和自己的老朋友们告一下别,谈一下心,我们甚至可以大胆假设他为那三名最后一次将他赶出场的裁判们准备了小礼物。

02

在参加今年总决赛的26名球员中,还有一名球赛将和华莱士一起退役,但他的离去很大程度上是“被迫”的。

迈克尔芬利和拉希德都是1995年的新秀,但他比“天尊”大一岁,状态下滑的也更严重一些。在总决赛之前,芬利几乎每一场季后赛中都能得到出场机会,但在总决赛中,他总共只出场两次,加在一起打了5分17秒――没有得分。

芬利本赛季状态不错,在凯尔特人队的21场常规赛中,他的投篮命中率和三分球命中率分别高达50.6%和46.3%,场均贡献5.2分,尽到了一名老将应尽的职责。但这样一名速度、力量都严重下降,只能进行定点投篮的37岁老将很难继续在联盟立足了,勉强留下只能徒增烦恼,在总决赛之后退役,可以说是最好的结束方式。

事实上,芬利的最佳退役时间应该是2007年。那一年芬利打满了马刺队常规赛和季后赛的全部102场比赛,总决赛中更是作为首发得分后卫出场,在随队夺取了职业生涯的首个总冠军之后,他没有选择退役,而是和鲍文、霍利等老将一起留了下来,但在经历了两个赛季的失败之后他被球队裁掉。

霍利坚持了一个赛季,鲍文坚持了两个赛季,最终都黯然退役。当时的马刺队阵中还有一名老将:布伦特・巴里,37岁的他在接下来的赛季加盟了火箭队,结果是一无所获地离开。这些老将的经历告诉我们:坚持不一定就是胜利,有时候换来的只是无奈。

众多的前车之鉴让拉希德作出了最正确的选择,试想一下,如果他继续打球,当然没有问题,因为他和凯尔特人队还有两年1300万美元的合同,但最终落个什么样的结果就很难说了。如果凯尔特人队留下“三巨头”,那么华莱士会获得一席之地,但这些都长了一岁的全明星们还能比这个赛季做得更好吗?肯定不会。如果凯尔特人队选择重建,那么华莱士下个赛季630万美元的合同就成了腾出薪金空间的目标――此前凯尔特人队已经有了这样的意图,而到了那时,拉希德的命运将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

退役之后,很多人都在劝说华莱士取消退役的决定,有消息称他会重新考虑此事,相信聪明的拉希德不会那么做――那比他职业生涯中的每一个“T”都愚蠢。

03

“总决赛后退役”,华莱士只是遵循了凯尔特人队的一个优良传统。

1961年,凯尔特人队连续第三年夺取了总冠军之后,比尔・沙曼退役;两年之后,鲍勃・库西退役;1965年,随队连续第七年夺得总冠军的汤姆,海因索恩退役;1969年,凯尔特人队王朝完成了13年11冠的伟业,萨姆,琼斯和伟大的比尔・拉塞尔同时退役;1976年,36岁的唐・尼尔森带着五枚总冠军戒指退役……这些把整个职业生涯都献给了波士顿的球员们(老尼尔森除外),都得到了最好的退役礼物。

比尔・沃尔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波士顿人”,他在职业生涯的最后时刻才加入绿军,然而正是这个英明的决定让职业生涯饱经伤病和坎坷的他享受了一次“夕阳红”。

1986年,34岁的沃尔顿在加入凯尔特人队的第一个赛季就随队夺冠。一年之后,虽然在常规赛中只打了10场比赛,但沃尔顿在季后赛时复出,并随队打进总决赛一那是凯尔特人队2008年之前最后一次打进总决赛,2-4负于湖人队之后飘然离去。2008年,老将P.J.布朗和萨姆・卡塞尔重现了这一幕,凯尔特人队时隔22年重夺总冠军之后,他们两人同时功成身退,为职业生涯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相比之下,卡塞尔更为神奇――他职业生涯的前两个赛季都获得了总冠军――首尾呼应。

其实,凯尔特人队的这个所谓的“传统”并不神奇,因为这支球队是NBA历史上夺冠次数最多的球队,自然也就比较容易急流勇退,有些巨星一辈子都没得过总冠军,甚至没进过总决赛,没经过“急流”,何谈勇退?

在50大巨星当中,除了凯尔特人队的几个人以外,只有威尔特・张伯伦(1973年)、奥斯卡・罗伯特森(1974年)、阿布杜尔・贾巴尔(1989年)、罗伯特・帕里什(1997年),大卫・罗宾逊(2003年)、卡尔・马龙(2004年)等六名球星是在总决赛之后退役的,而摔着总冠军离去的,只有帕里什和罗宾逊。

这里明显存在一个时机选择的问题,有很多球员本来能够功成身退,但对形势的错误判断让他们没能带着光环离去。1973年,尼克斯队4-1战胜湖人队第二次赢得了总冠军,队里的几员老将里德、德布斯切尔、杰里・卢卡斯都到了退役的年龄,但他们还想再夺一次总冠军,没有就此退役。结果1974年季后赛中,尼克斯队在第二轮就被凯尔特人队淘汰,三位老将黯然离去。

2006年,在热队夺冠后,加里・佩顿、阿伦佐・莫宁都应该就此退役,但他们没有那样做,结果只是增加了一些累积数据,降低了一些平均数据而已。

由此可见,“急流勇退”,“退”并不是重点,关键在于那个“勇”字。

04

“完美”,是这个世界最难追逐到的东西。除了凯尔特人队几名幸运的球员外――比尔・拉塞尔的职业生涯堪称完美,绝大多数即使是在总决赛之后退役,也都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张伯伦直到最后也没能战胜那个让他蒙羞的威利斯里德;贾巴尔也没有等到那个梦幻的“三冠退役”;卡尔马龙在板凳席上看着活塞队把湖人队打得体无完肤

一倒是帕里什,在将近44岁的时候居然在公牛队混到了一枚总冠军戒指,没什么说的,立马退役!

像帕里什那样“混”进总决赛,然后退役的球员不在少数,除了幸运以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聪明。

过去十五年,几乎每一年都有球员在参加完总决赛之后退役,当然,这里指的退役是主动的,而那些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被迫离开NBA的“小喽罗”并不在内。下面这份名单记录了十五年来所有在总决赛之后退役的球员,没有庸才,都是精英:

这份名单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萨利和爱德华兹都是“坏孩子”时代活塞队的内线大将,其中爱德华兹还是球队的首发;赫伯・威廉姆斯是步行者队整个八十年代的首发中锋;帕里什和马龙都是五十大成员;里奇蒙更是九十年代联盟最好的三名得分后卫之一。

从选秀顺位上看,“大狗”罗宾逊是状元,费里.施密茨,范-霍恩都是榜眼,其他球员当年也基本都是乐透新秀。

而从球风上看,这些球员都是用技术、用头脑打球的智慧型球员,爱德华兹、帕里什、威廉姆斯和施密茨都拥有非常柔和的手感;科尔和哈珀是公牛队第二个三连冠时的重要成员,他们两个和乔丹一起构建起了芝加哥的后场;福克斯的绰号叫“狐狸”:马龙和萨利虽然十分强壮,但前者是NBA历史上中投最准确的球员,而后者因为善于防守而被称作“蜘蛛人”……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在最正确的时间,作出最正确的选择。

05

其实,在今年的总决赛结束后,最应该退役的球员是德里克・费舍尔。

作为一名控卫,36岁的年龄已经是一个极限,任何球员在这个年龄之后都只能面对体力、速度大幅度下降的现实。本赛季常规赛,费舍尔的状态下滑十分明显,场均得分下降到了7.5分,这与他首发控卫的身份已经极不相衬。但在季后赛中,费舍尔用经验弥补了其他方面的不足,面对同样年龄的纳什,他的防守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可以说,湖人队的总冠军里有他很大的功劳。

但现实是残酷的,能力永远是立足NBA的第一要素,就在费舍尔为接下来的赛季踌躇满志的时候,湖人队已经悄然签下史蒂夫布雷克,用意不言自明。不论是留在洛杉矶被“竞争下岗”,还是到其他球队去发挥余热,费舍尔的境遇都不会太好,用不了多久,“老鱼”就该为没在总决赛之后退役而懊悔了。

总决赛结束之后,还有两个人可能会离开,不是两支球队的球员,而是他们的主教练。

菲尔杰克逊是因为健康原因,而道格里弗斯是因为家庭原因,但归根到底,都是思想问题。不论杰克逊还是里弗斯。在各自的球队都已经达到了巅峰,超越是非常困难的,率领湖人队三连冠,和带领凯尔特人队再进总决赛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稍有闪失,则英名有损。这一点,靠头脑吃饭的“禅师”和“博士”早已看清,在达到了一个高度之后,离去并重新开始才始最明智的选择。遗憾的是,不是每个人在站到巅峰的时候都能看得如此清楚。

06

退了就不要回来!

注意到上面的那个名单有什么问题吗?对了,1998年是个空白。

其实,这一年本来有一位最重量级的球星退役,但他三年之后的错误决定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白壁微瑕。

1993年夺冠之后,乔丹宣布退役,那是真正的“惫流勇退”。因为当时他只有30岁,正处在职业生涯的黄金年龄。一年多之后,乔丹复出,并再度展示了自己无与伦比的统治力。这时,上帝――也许就是“飞人”自己,为迈克尔・乔丹的职业生涯安排了一个无比完美的结束方式――在总决赛的最后一场,投中最后一球,两次退役都是赢得总冠军之后,“飞人”堪称空前绝后。

也许是想证明一下“天道无常”,乔丹又回来了。二次复出意味着他必须经历第三次退役,面对奇才队的这群庸才,这下连上没有办法了,只能在全明星赛上为乔丹准备了一次还算风光的退役,众所周知,最终被科比弄砸了。于是,一代天骄只能以一种最普通的方式退役,“神”的想法总是难以让常人把握。

不只是乔丹,之前的那些跨时代的巨星也总喜欢出人意料。

乔治・麦肯是NBA的第一代超级巨星,他的技术和身高都超越了所处的年代。1954年总决赛,麦肯率领湖人队经过了七场大战险胜锡拉丘兹民族队,六年内五夺总冠军,建立了NBA中的第一个“王朝”。此时的麦肯已经30岁,多年的征战让他的身体伤痕累累,他决定退役。然而,在休息了一年多之后,面对战绩不佳的湖人队的肯请,麦肯复出了。在1955-56赛季,麦肯的99号球衣再度回到了NBA,但这件球衣的主人已经没有曾经让人胆寒的能力。出场37场,场均贡献10.5分――职业生涯23.1分,麦肯的复出之旅很快便结束了,没有留下任何值得纪念的东西。

鲍勃・库西是继麦肯之后的第二位绝对巨星,如果说麦肯为篮球带来了一场内线技术革命的话,那么库西带来的就是外线的技术革命,而这两位球星的结局也是出奇地相似。

1963年,库西带着六枚总冠军戒指退役,成为美谈,谁也没想到,六年之后,他竟然又回到了联盟。1969-70赛季,在辛辛那提皇家队执教的库西为了提高上座率毅然复出,但41岁的他早已不能适应比赛节奏,在打了7场比赛只得到5分之后他便结束了这次短暂的复出,给职业生涯加上了一个尴尬的“尾巴”。

上一篇:曲径通幽 第14期 下一篇:布拉德.米勒 老油条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