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深入 体验成功

时间:2022-06-06 11:36:23

层层深入 体验成功

分段式作业模式是在一课时中循序渐进分几次完成一张作业,它的作业过程是逐步前进、发展,在作业过程中实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与实践。教学内容从“目标”着手,把目标分解在不同的作业环节中,逐步提高作业要求,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明确。分段式作业是以目标为引领,以课堂教学重难点为设计基点,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把握明确。(2)作业分解。按教学重难点分解成渐进层次的作业练习,能够夯实学生的“双基”。(3)对比内化。提取学生原有的绘画经验,通过对比、发现、自省等环节,充分让学生感受“造型・表现”表现技法与观察方法,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内化认识。

【教学案例】浙美版《美术》一年级第二册中的《各种各样的树》

一、提取积累,尝试表现――第一次作业

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幼儿园阶段体验了很多简笔画式的概念化、游戏化美术活动。不少学生还参加过社会上的美术培训,学会了“程式化”的美术基本功,固化很多美术认知。本环节设计目标是提取学生已有的绘画经验,作为知识迁移,为后几次对比作业埋下伏笔。

案例:

师:小朋友,你会画树吗?你能不能在3分钟内用线条画一棵大大的树?(见图1)

二、欣赏引导,发现问题――第二次作业

学生已有的绘画经验存在问题,学生本身是发现不了的。要改变学生的原有绘画认知,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并与第一次作业进行对比,找出自己作业中的不足,体验感受认知过程,使学生学习方法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的过程转变。

本环节设计目标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欣赏,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在原有作业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作业,初步改变绘画经验认识,触动学生的心灵。

案例:

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棵树的照片,你认为树由哪几部分组成?

[课件展示黄山松真实照片]

生:树一般可以分成树干、树枝、树叶。

师:请你看看刚才你画的树,发现少画了什么?你能不能把它画得更完整?

生:我画的树主要是少画了树枝……(见图2)

三、多管齐下,拓展提高――第三次作业

“造型・表现”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集看、画、做、玩于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学生的认知过程,无意性和具体形象性在其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美术学习过程应该尽量与儿童身边熟悉的内容进行联系,采用联想、迁移、比拟等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降低学习过程中的认知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环节目标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采用“拟人化”学习方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作业细节化,提高作业要求。

案例: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棵树,能把你的发现与大家分享吗?

[课件展示:如图3人形树]

生:我发现这棵树很像一个跳舞的人……

师:树有各种各样,就像人一样,我们一同来欣赏一下其他的树。

[课件展示:高低对比的树,粗细对比的树,直弯对比的树]

师:欣赏了这些树后,你觉得树还可以怎么画?

生:可以画像姚明一样高的树。

生:可以画像爷爷这么胖的树。

……

师:树可以像人一样,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直有弯……请你再画几棵像不同的人一样的树,并给自己画的树取个好听的名字(见图4)。

四、交流评价,体验成功――第四次作业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本环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寻找别人作业的优点,发现自己作业中的不足,并从教师与同学的表扬鼓励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

案例:

师:小朋友们画的树变化很多,取的名字真好听,请你与你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把你画的树的故事说给他听听!

[学生同桌间交流,互相把自己画的树的故事说给对方听]

师:请小朋友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其他小朋友画的树。

[课件展示:8张学生的优秀作业]

师:你发现这些画上的哪些东西是你的画中没有的?

生:我发现树干上还可以画些树洞

生:我发现树上可以画些鸟窝、小鸟……

师:那请你再画上一些东西吧!(见图5)

【教学思考】

1.内容选择。在教学实践中,并不是所有领域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分段式作业模式。一是技法目标单纯明确。一节课需要完成的美术技能要尽量单纯,也就是比较强调美术技法基础的内容。如小学第三册中就可以选择《云儿朵朵》《好大的向日葵》《我的老师》《闪光的星星》等,而《快乐的假日》《地下的故事》等学习内容,没有一个单纯的技法目标,就不适合用这种作业模式;二是不同的学习领域有其特定的目标要求,“设计・应用”“欣赏・评述”这两块内容并不适合这样的作业模式;三是年级的选择应该偏向于低段,低段美术学习是打“双基”的重要阶段,而且学生的理性思维发展还不太成熟,通过分解目标,降低了作业难度,增强学生作业的自信心。

2.个性差异。如果学生个性差异太大,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为解决学生差异问题,可以采取三种措施:一是作业要求分层设计,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作业要求,如小学第三册《云儿朵朵》一课的第一课时,可以把作业要求设计成:用线条或色彩画几朵有趣的云,画出自己对云朵的想象和感受,有创意;二是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请先完成作业的同学当小小辅导员;三是平时绘画习惯的培养,有的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快,有的学生完成作业特别慢,速度快的引导其作业细节化,速度慢的引导其绘画方法的改变。

3.课堂组织。分段式作业模式需要几次作业过程,而低段小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有一定的随意性,在作业过程中很可能场面会比较乱,这时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使教学过程有序有效地进行。为此,教师可以采取这些措施:一是培养学生学会聆听。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的培养在于平时的注意,从第一节美术课起,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聆听”的好习惯,在教师讲课时、同学发言时应该知道怎么做,而且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教学语言的清晰、适当,不能多次重复地讲,让学生明白“聆听”的重要;二是精心备课。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换位思考,想学生之所想,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是学生喜欢有针对性的,有兴趣有动力学生才会认真学习;三是准备好组织手段,运用一些激励方法,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让学生思维跟着你走,围着你转。

上一篇:最适合春夏排毒的果蔬 下一篇:长汀县人社局努力做好企业用工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