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教学模式的影响

时间:2022-06-06 11:15:52

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教学模式的影响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教育逐步向专业化、实践实用化发展,高职教育的内容也越来越社会化。随着文字、声音、投影以及电视广播等多媒体形式的出现,现代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使得教育的模式和手段越来越多元化,这无疑给高职教学模式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职教学模式;影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264-02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育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多样、生动立体,高职教育近年来逐渐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对我国职业和产业结构变化起着积极的作用,也是劳动力就业行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指标。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促使着我国高职教学模式的转型,从传统的重理论知识到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并避免其对教学模式的消极影响,同时解决应用过程中的问题,是我国高职教学模式转型的必然趋势。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含义

现代教育技术,将以往所说的教育活动具化为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相关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这与现代教学理念相适应,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了以学为中心,从传统的理论知识传授转向了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其中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信息和环境作用的影响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过程,而学习资源则要求学生学会利用各种信息和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为学生提供最优质最全面的学习信息资源和环境,将传统的从外到内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从内到外的主动学习。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技术,凭借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密切相关,并利用丰富的现代科技成果为媒介来传播教育信息,提供物质基础;此外,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吸收科学和系统思维方法,使教学模式更科学化和系统化,同时能够综合使用声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学习中需要的信息数字化处理并进行光盘储存;最后,现代教育科技的应用能够使得教学方法更加智能化,在扩大学生范围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自主、便捷的学习。在F代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中,现代教育技术也向着网络化、多媒体化和理论研究系统科学化发展。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教学模式的关系

1.高职教育的特点。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是为社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各个领域培养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其教育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结合模式为发展方向,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高职教育教学的核心和难点是提高教学质量,重点是提高师资力量和建立实训基地。因其特有的属性,主要有以下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是具有职业的针对性,高职教育主要培养的是一线高技能人才,这就决定了其教学内容必须与社会就业需求相适应,要求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岗位灵活设计教学课程,以培养适应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其二是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高职教育教学中不能仅仅要求学生吸收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并具有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能力。

2.现代教育技术下的高职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重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研究,并且与现代科学技术关系密切,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下,高职教育教学主要是电教化的教学模式,包含了资源的全方位和多样化、教学的多层次、学习的自主化、教学管理的自动化、教学环境的虚拟科技化以及教师能力的多元化等多种模式的综合应用。(1)教学资源的多方面和全方位。这不仅能够扩宽教师备课资源的范围,更能为教学多媒体课程设计提供多样的选择,同时使得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机器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和直接,增强了高职教学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其好处在于使得资源能全球化,加强了全球教育资源的融合,扩大了学习者和教师的共享范围,同时使得教材朝着多媒体化的趋势发展,使教学内容更生动形象立体,此外,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教学的多层次。这能更细致地将不同层次学生根据不同培养方向进行相应的能力教育,通过任务型教学来实现对多个学习者在一个任务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再对任务进行共同的分析、探讨和实践操作,以培养不同岗位上学习者不同的处理能力,以此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任务中发挥具有个性独立的作用,从而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3)学习模式的自主化。自主化学习强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在这种模式下,教师负责设计教学任务,并指导学生利用一切网络学习资源对任务进行探索研究,并通过学生之间的协作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4)教学管理的自动化。教学管理是指教师从教学到检查的一系列过程,在现代教学技术环境下,教师的管理模式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自动化,这不仅能够提高管理效率,还能够改变传统的纸质化教学模式,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浪费。通过自动化管理,教师可以在检测上节约大量时间,这减轻了教师的非教学工作,有利于教师潜心研究教学和教材,提高教学质量。(5)教学环境的虚拟化。高职教育的突破口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其教学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对学生相应岗位的专业技能培养十分重视,为了能够让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社会实践更顺畅地接轨,高职院校可以采用虚拟化的教学环境来模拟真实工作状态,加深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真实体验,增强学生知识技能的实践操作性。(6)教师能力的多元化。高职教育的独特性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具备熟练的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和实践多能型教师的需求日益增多。这不仅能够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质量,也有利于实践型学生人才的培养。

三、教育现代技术对高职教学模式的影响

1.能够有效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现代教育技术丰富了教育多媒体的内容和手段,网络技术的应用更是让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广泛,通过教学多媒体的呈现更加生动、直观。授课方式和学习方式也从单调发展为多样,师生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频繁,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有助于高职院校特色课程的建设和改革。高职教育的课程注重专业技能与职业岗位的匹配度,利用网络技术将企业与社会的就业需求信息及时传播到高职院校,从而为高校的课程调整和设计提供了更实际可靠的参考,使得教师能够根据岗位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并结合专业理论知识让学生将所学技术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主动积极地转化所学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更具有专业针对性,有助于提高学生技能的实用性,同时也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

3.优化高职教育的资源配置,提高教学的实践性。现代教育技术中的计算机网络科技能够使得优质的学习信息和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不仅节省了传播学习信息的时间和物力,更有利于高职院校内各种教学资源以及软硬件的配置,让各专业之间的协作更具体细致,从而使得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4.提高高职教学和行政管理的效率。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让高职院校的教务及行政管理都更加系统和科学,使得管理工作更加快速便捷,同时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

四、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院校的现代教育理念相契合,是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转型的有力动力,改变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模式,开启了以学为中心,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新模式。F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师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双师型、实践型教师成为了高职院校青睐的重点。但是,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推广的时间不长,在高职教育的应用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首先是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未完全转变,教学活动仍以教师为中心,且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还不够深入;其次,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浮于表面,陷入形式化,过分注重多媒体课件,对实践性教学的帮助不够全面。当然,在对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中,传统教学方法不宜完全摈弃,需要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各取所长,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模式的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1]鲁文娟.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8).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 reform,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gradually to the professional,practical and practical development,the cont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lso more and more social. With the advent of text,sound,projection,television broadcasting and other forms of multimedia,modern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more and more diversified mode and means of education,this is undoubtedly the teach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rought immeasurable impact.

Key words: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mode;influences

上一篇:高等农业院校仪器分析实验课教学模式探索 下一篇:后现代“立场”的课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