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梦溪笔谈》与现代设计

时间:2022-06-06 09:56:34

论《梦溪笔谈》与现代设计

摘 要: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及他的著作《梦溪笔谈》历来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一般认为,沈括是我国古代自然科学的代表人物。实际上,在人文科学的许多领域沈括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现代设计有着重大的启发作用。文章根据作者介绍、作品概述及《梦溪笔谈》与《天工开物》的异同,探讨了梦溪笔谈的成就及其沈括卓越成就之根源,并将其对现代设计的启示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沈括;梦溪笔谈;现代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054-01

沈括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他的《梦溪笔谈》历来受到研究中国科技史的学者的高度重视,但人们对他在人文科学方面的建树研究却相对甚少,也不深入。本文便探析这个被人忽略的领域,立足于艺术设计学的视角,研究沈括及其《梦溪笔谈》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一、绪论

(一)作者介绍

沈括,字存中,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生于公元1032年,卒于公元1096年,一生历经宋仁宗、英宗、神宗和哲宗四朝。他博学善文词,是我国北宋时期卓越的科学家和文武全才的政治家。晚年撰《梦溪笔谈》,以所居梦溪园得名。

(二)作品概述

《梦溪笔谈》是一本内容十分丰富的杂谈式笔记,全书26卷,外加《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总数是30卷,内容涉及到天文、历法、气象、地理与制图、地质与矿物、物理、化学、医药、建筑、工程与冶金、灌溉与水利等自然科学的广阔领域;涉及人类学、文学和音乐等方面;此外,还有关于朝廷与官员生活、军事、占卜与方术等内容。但全书有大约五分之三的内容是记载关于自然的科学、工程及技术发明的情报,并作了一些理论上的探索。

(三)《梦溪笔谈》与《天工开物》的异同

1.不同点

北宋时期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也是一部内容非常丰富的杂谈式笔记,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与见解。作为中国的第一部科技书,其内容反映了宋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巨大成果。

明末时期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全世界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同时被译为日文、德文、英文、法文等多种文字。

2.相同点

(1)二者都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大凡有理,有常有变”。能够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比较科学地观察研究事物。人们认为沈括是那个时代具有唯物主义科学观点的政治革新派人物。宋应星认为世界是物质构成的,整个自然界不是依赖于人的客观而存在。

(2)两者皆重视调查研究,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广泛调查访求,拓宽知识面。《天工开物》主要资料皆来源于生产实际现场,景德镇的瓷,嘉兴、湖州的养蚕等,都是经过亲自考察而著录的。

(3)二者都尊重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沈括记录了一些劳动人民在科技上的发明和贡献。宋应星也是如此,通过不断深入民间进行考察研究而写成了总结明朝生产技术的著作。

二、梦溪笔谈的成就及其根源分析

(一)《梦溪笔谈》的成就及影响

《梦溪笔谈》被誉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里程碑”,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1.国内影响

《宋史·沈括传》称作者沈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为了纪念他,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1979年7月1日将该台在1964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2027命名为沈括。简而言之,《梦溪笔谈》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极其重要的文献。

2.国外影响

沈括的《梦溪笔谈》在1847年被法国学者斯丹尼斯拉斯·茹莲(Stanislas julien)翻译某些篇章发表在巴黎出版的《亚洲杂志》第九卷上。近几十年来,该书不断得到英国学术院院士李约瑟博士的推崇、引用和翻译,并把《梦溪笔谈》一书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法国著名汉学家侯思孟教授( Prof·Donald Holzman )、意大利汉学家瓦萨( G·Vacca )、美国南锡·席文教授(Prof·Nathan Sivin )等人都相继开展了对《梦溪笔谈》一书的研究,进而为沈括写传记。

(二)沈括卓越成就之根源

沈括在自然科学和造物等诸多领域上的杰出贡献,是与他的个人自身因素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

1.个人因素

(1)科学的怀疑、创新精神。指出历法中置润之法不足,大胆提出“十二气历”。

(2)科学的求是精神:科学观察以求是—沈括处处精细观察自然事物,得出众多深刻独到的见解;科学实验以求是—首创了纸人共振演示实验,实验方法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基本特征;深入社会和自然以求是—他广泛接触社会和自然,累积了丰富的关于自然界的感性材料。

2.社会环境

(1)基于宽宏的文化政策以及士人的尊重与宽容态度。“尚文抑武”的文员政府需要大批的统治人才,宋代文人的地位上升到古史中的最高点。

(2)基于繁荣的经济和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活字印刷术在宋明,火药和火器在宋代开始大规模使用。

三、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在学界,鉴于沈括对人类科技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人们对他的科技成就和科技思想无不给予高度的重视,其实,它对于现代设计也有着重大的启示。

(一)设计源于生活

沈括举例:“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下有一猫……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晴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园,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心意也。”描述了画中正午时分牡丹和猫眼的细节上的变化,赞赏了画家观察生活细致,同时抓住了要害。在绘画与生活的关系上,他重视艺术源于生活。

如果沈括没有处处留心生活,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他也不会有现在这么大的成就。因此,我们要细心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细小的问题,随时发现生活中的不合理之处,并进行深入地思考,考虑如何改进它,使之更为人性化,更符合人的使用要求。总之,我们要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需求而设计。

(二)古为今用

沈括他是一个善于学习,注重从前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而为我所用的人。他懂得要取得进步,就必须虚心研究前人的成果。沈括的思想集中体现出古为今用的特点。

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沈括在判军器监的任上接到神宗给他下达的旨意,“累降指挥,令军器监具可用制度闻奏,至今未见将上,宜令疾速祥定进呈。”军器监设立的主要职能就是重新修订各色兵器和军备器具的式样及其制作规范。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从事兵器的研发和设计工作。沈括仿制古代兵车,决不是厚古薄今,拘泥于古制。他复制古代战车,表面的意图是要根据古法造出一种可以用来实战的兵车来,而更深层的意义是要通过倡导一种自始自终的重新设计来弘扬革新精神以及古为今用的意识。

“古为今用”,但不是照搬,而是取其精华。我们也可以“古为今用”,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当代设计之中,展示给世界“中国味道”。

(三)重视实践

沈括在自然科学诸多研究领域上造诣,和他的科学研究方法分不开。他十分重视实践,强调要“原其理”,“以理推之”,并且倡导“见简即用,见繁即变,不胶一法”。

他善于结合现实生活和古代文物来考证文献中的错误,如《罍考》(卷十九《器用》)一篇说明了这一点。再如《折玉钗与玉臂钗》(卷十九《器用》) 提到他利用地下的文物亲自进行考证,体现了他重视实践。

我们做设计也需要这种精神,比如说景观设计,得到现场去看、去体验,然后才能根据周围的环境做出好的设计。还有产品设计,如果你不真正检测产品的性能、体验产品,就不太可能知道这个产品是否好用。

参考文献:

[1]孔天祥.沈括《梦溪笔谈》的文献学成就[D].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上一篇:浅谈中国传统图形及色彩在现代家用纺织品设计... 下一篇:浅析波普语言和涂鸦语言与公共社会的关系与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