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养老保险发展的现状及面临问题和对策研究

时间:2022-06-06 09:32:33

论我国养老保险发展的现状及面临问题和对策研究

【摘 要】老年人口队伍的急剧增大,是未来我国养老保险将要面临的巨大的社会问题,将造成社会保障养老财政支出负担的加剧,加快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定社会秩序、保障职工群众基本生活等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关键词】养老保险 问题 对策

1.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模式及现状

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是在战争年代供给制的基础上建立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到1984年。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百人以上企业职工的养老、医疗、伤残、生育、病假、死亡等待遇作了规定。之后国家又陆续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待遇作了规定。颁布了有关住房、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的法规。

第二阶段,1984年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党和政府开始把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险体系建立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研究和推进。国家陆续出台和完善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改革。

第三阶段,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开始至今。其重要标志是党的十四大报告是第一次明确地把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五个重要环节之一。我国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一种新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镇所有企业及其职工必须履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义务。个人账户养老金可以继承。对于新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的职工,还要加发过渡性养老金。

2.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2.1养老保险统筹覆盖面窄

我国的养老保险改革是1984年开始在国有企业的劳动合同制职工中试行的。 1986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职工管理暂行规定》后,国有企业合同制职工开始以当月本人标准工资的2%缴纳个人养老保险统筹费。1991年全国开始实行行业养老保险统筹,国有企业全民职工也开始实行养老保险费统筹,并开始缴纳个人养老保险费至今。

2.2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运行,潜在的支付危机日益突出

我国养老保险费实行的现收现付的模式,在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向部分积累制转轨过程中,已经退休的人员和在此制度建立前参加工作的职工由于没有建立个人账户,没有为自己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积累,从而形成了养老保险金的“缺口”或“隐性债务”。目前这笔欠债是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的缴费积累支付的,再加上有些企业采取各种手段,比如低瞒报工资总额、少报参保缴费人数,将部分职工摒除在社会保险的“安全网”之外或将缴费义务转嫁给职工等逃避或拖延缴费,使得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变得有名无实,成为“空账”。

2.3基本养老金替代率过高与现实社会发展不相符

按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实际替代率水平全国已达86%左右,远超过当初制度设计时60%的替代水平。目前我国的实际替代率大大高于西方发达国家25%~50%的水平,这不仅严重影响在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亦不相适应。高替代率除了违背公平原则和制约了国家的竞争力外,还有许许多多极其重要危害。

3.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3.1加快养老保险立法进程,扩大养老保险参保的覆盖面

建立比较完善的养老保险法律体系,是保证社会保险事业有序发展的保障。目前,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在法律层次,《社会保险法》已经出台,但还需要在行政法规层次,加快出台制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使全体公民都能够参保,并实行相同的养老保险政策,享受相同的社会保障和公平待遇。

3.2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完全积累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积累做实,是保证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且对人口老龄化有良好的抵御能力。考虑到目前养老保险资金缺口较大,就要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逐渐过渡到真正的实账积累。最终实现个人账户的实账运营。

3.3建立多元化的养老保障

基本养老保险是目前我国现行唯一的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储蓄性养老保险将成为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和完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在有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的企业,退休人员由于能够从国家和企业两方面获得养老保险退休待遇而保持与在职期间基本相同的经济收入,,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人员,如果参加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就可以得到一定保障。还可以建立自己的储蓄性养老保险,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公司的作用,使自己的生活水平得到保障,保持不下降。

4.总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全面兴起,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当前,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正面临诸多新变化、新挑战,急需进行全面创新,要主动跟上企业改革的步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社会保险体系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经济管理出版社,各国社会保障制度[N].国有劳动合同制,2000

[2]唐振兴.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强攻三大目标[N].中国老年报,2007

(作者单位:陕西陕煤铜川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劳资社保部;陕西 铜川 727000)

上一篇:基于微博的反思性学习模式研究 下一篇:工程项目管理中良好公共关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