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lce & Gabbana:米兰遇上西西里

时间:2022-06-06 06:29:37

这么一个品牌,长长的一串字母总带着华丽的即视感,并不很好发音,却在各国人尽皆知。Dolce & Gabbana在不到30年的发展中,似乎具备了一切时尚大牌的传奇性,同时却更多了一个多舛的命途。然而不管后续如何,那些辉煌的发源,早在西西里遇见米兰之时,便已开启。

时尚与爱的双城记

“我的梦想就是做一位裁缝,开家小工作室,专门为女性做美丽的衣服。我会有自己的老顾客、自己的沙发,我会请他们喝茶,享受安逸的气氛。”

――Domenico Dolce

“我的梦想是每天从两点整工作到两点一刻,其余时间我要去做按摩、去购物、去花钱。”

――Stefano Gabbana

不得不说,地中海地区是欧洲最神奇的地方之一。文化艺术传统、时尚浪漫色彩,在这里不眠不休地氤氲、发酵。亚平宁半岛,伴着那里恒久的浪漫与蛮横、传统与前卫、繁复与简约的矛盾气质,以意大利为舞台,为时尚界输送出一批批同样矛盾而精彩的风格鲜明的设计师。这其中就包括了Domenico Dolce。

作为品牌主设计师的Domenico Dolce,1958年出生于地中海之最大岛屿西西里岛Palermo附近的Polizzi Generosa。他很小就在其父Saverio的小服装厂做设计师。4年后,具有威尼斯血统的Stefano Gabbana在米兰出生。他先是学习图形设计与绘画,后来又对时装产生了莫大的兴趣。随后,西西里遇见米兰。双城记昭示一切的开始。

二人相遇并相爱于米兰。在米兰的一家时装店做了两年的助理设计师后,他们决定开一家自己的设计室。基于表达与传递一种奇特的、极具个人品位的新理念,这两个人走到了一起,开始了他们的友好合作,共同分享对巴洛克时期艺术和建筑风格的喜爱。

值得注意的是创业之初,他们不但婉拒交付大成衣工厂代工生产,坚持自己制版、裁制样品和装饰配件及所有服装,而且只任用非职业模特儿走秀,对于当时讲究排场的时装界,是相当独树一帜的。这也是奠定后期Dolce & Gabbana不可磨灭的设计师风格的基础。

1985年,他们将两个人的名字合二为一组建了自己的公司。在品牌建立初期,通过设计成品就可以明显体会出,这两位合作伙伴的大部分创作灵感均来自于Dolce这位西西里人的设计理念。同年在米兰时装秀上展示的以三种名称命名的新概念产品系列使Dolce & Gabbana首次在时装界脱颖而出。这一品牌是标有“意大利制造”的产品的新生代的顶级代表,很快便享誉全球。

首次的成功给予了Dolce & Gabbana极大的信心,得以使他们在时装设计上沿着自己独特的视角继续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时装品牌。自此,其产品经营范围便渐渐扩大开来。

1987年,Dolce & Gabbana了针织衣物系列。1988年,Dolce & Gabbana同Onward Kashiyama签约,开始向日本配送他们的产品。1989年Dolce & Gabbana的第一批女用贴身内衣裤及沙滩装套装系列上市。紧于其后的1990年,Dolce & Gabbana男装产品诞生。此后,Dolce & Gabbana又与Genny集团签署了长期协议,为他们设计同样的产品系列。然后,Dolce & Gabbana又开了多家流行女装精品店。第一家是在米兰,然后是在香港、新加坡、台北及韩国的汉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的Dolce & Gabbana男装也收效甚佳。此后,品牌的男装系列在时尚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1995年的收益达到了一亿八千万美元,比1994年增长了45%。1996年初,Dolce & Gabbana牛仔品牌Dolce & Gabbana Jeans问世。Dolce & Gabbana还拥有诸如泳装、鞋、男女用香水(后来由一位广告设计师Helmut Newton-shot支持、赞助)等多项分项产品的经营特许权,但是,他们在服装生产上仍然保持自己一贯的独特作风。他们两个人根据Dolce & Gabbana的销售、展示、公共关系和所做的广告的情况极为努力地制作具有Dolce & Gabbana自己标准的模型、样板及附件。如同Domenico Dolce曾讲过:“我们最关心的是创造最好的,而不是一味地追随时髦……”

事实证明这样的坚持和努力确实带来了巨大的品牌价值和口碑。Dolce & Gabbana以“使影星看起来像影星”而闻名,他们的服装受到诸如Isabella Rossellini, Madonna,Demi Moore及Nicole Kidman众多名人的青睐。很多常客更是摇身一变做起了他们的品牌代言人。

设计风格解析

单看Dolce & Gabbana男装的设计风格,就不难理解它何以在短短几年间就迅速显赫时尚界。

首先是产品线覆盖。不论正装套装、休闲运动、青春副线乃至配饰和跨界合作,品牌都在最初的最佳契机全面推出铺开市场。使得服饰搭配高度成体系,并同时确立了自身风格。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便是品牌鲜明的设计特色。男士正装方面,主设计师Domenico Dolce使用了一个很重要的手法――“扬弃”。来自西西里的他充分发挥了亚平宁半岛的传统美学,因此正装中除了正统套装与礼服必备的剪裁与细节外,一种风情独特的狂放与典雅、奢华与简约的巧妙均衡融合在设计风格中,使得品牌调性显而易见。

而休闲运动产品线的设计,Dolce & Gabbana也绝对是不落俗套。在兼具功能性和舒适性同时,休闲运动系列在材质、印花、搭配等地方,凸显了难得的华丽感。使得品牌的华丽风格在不同产品系列中都展示了存在感。而配饰系列自不必多言。除了能和整体服装线产品和谐度高度统一之外,Dolce & Gabbana也举重若轻地将略显夸张的配饰合理转化为整体造型的点睛之笔。

大片:视觉与欲念的王国

众所周知,Dolce & Gabbana的时装大片也是品牌迅速打开局面的主因之一。那些当年意识大胆、表现前卫的画面和构图,最大限度地诠释了时装大片硬照的视觉冲击威力。许多对时尚漠不关心的人士,在了解Dolce & Gabbana之前,大都是被它的图片视觉表现力吸引了目光。

笔者通过对近几年品牌大片的观摩,私自总结了Dolce & Gabbana时装大片的关键词。首先是“性”。性的隐喻在画面表现中是至关重要的。更为重要的是,性的表现已经不仅局限于男女之间,很多同性之间的暧昧张力,使得画面整体的情绪浓度更高,喜剧感十足。当然这也得益于两位创始人之间的关系。但特别的是,表现喻的画面绝非是热烘烘充斥的,在色调和动作表现上,反而进行了冷处理。冷冰冰的表情动作色调下,却诱人不得不寻找画面之下的火热张力。这便也引出了另一关键词,画面色彩的和谐与冲突。这一点的奥妙,在与能使色彩造型感本应互相冲突的人像,和谐共存于一个场景画面中。

接下来便是时装片的另一主角――人。不论Dolce & Gabbana还是曾经的副牌D&G,都常用男女模特群来表现画面。而模特的选择上,也完全有别于前段时间各大牌热衷的瘦削纯真英伦风。因着品牌主设计师来自西西里的原因,模特的选择上,肌肉线条和健康色泽,无不带有南西西里风貌,在一片冷硬的前卫意识流大片中,凸显出一份难得的古典美。

由于画面元素的丰富,决定了Dolce & Gabbana大片另一个关键词――构图,在很多主张画面“留白”的片子面前,显得尤为紧凑。另外,虽然和一切时装大片一样,Dolce & Gabbana的每套片子必然会有一个主题,但是其新奇的“图文分离感”,也可在画面与观者面前造成微妙的化学反应。

离别并不意味落幕

2005年,Domenico Dolce和Stefano Gabbana结束了他们长达20年的恋情。Stefano搬到了楼上,带走了一支牙刷。虽说已经正式分手,两人仍然共同工作,并明确表示品牌绝不会受到感情任何影响。20年的喜怒哀乐早已令二人宛如兄弟般情同手足,哪怕如今彼此都有了新的男友,两人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友谊,互不干涉对方的私生活,两对情侣相处得非常融洽,四人经常与朋友们一块儿结伴出游。Stefano仍然时常关照着Domenico的饮食是否健康,Domenico也严格监督着Stefano的月度开支。第一个走入生命中的爱人,将会被铭记一生,尤其当彼此厮守了20年以后。爱情不是情感的最高境界,惟有亲情才能够历久弥新,愈见珍贵,大难当头依旧坚不可摧。Domenico和Stefano给全天下的情侣树立了榜样,因为将爱情上升至亲情是一种难能可贵而又令人感动的行为,尤其对于同而言。

因此不论如何,一众时装拥趸们都有理由相信并期待这个意大利品牌将会继续在时尚界普度众生。20年前,是它告诉我们,要为自己从何而来感到骄傲,要勇于表现真正的自己,哪怕稍嫌夸耀。毕竟,时尚是很主观的事情,很多时候,需要勇气去绽放。

上一篇:廓型外套的春季风格派 下一篇:人机对话的爱情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