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时间:2022-06-06 01:04:4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一、我国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1.学校重视程度不一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院校承担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基础,熟练掌握主干技术,侧重知识的实际应用,重视实务知识的学习,强化学生们职业技能的训练。在这种培养目标的驱使下,有的高职院校对思政教育课程(以下简称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思政课课时缩水、教师不专业、学生忙应付的局面。

2.课程设置长短不一

在我国,一般的高职院校学制为三年,学生在校的前两年主要是学习专业理论课和公共基础课,不少学校为保证专业课的学习时限,包括思政课在内的一些公共课学时往往被刻意压缩。如根据国家文件要求,高职院校需开设三门思政课,其中要保证每周3学时的思修课教学时数,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要达到每周4学时,据相关调查,我国不少高职院校在安排思政课时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缩水。缩水后的思政课学时,同时还可能收到见习或实习的影响,在课时上也不能保证足额完成。

3.教师授课方式不一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各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政课,作为承担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任务的老师,他们是思政课堂上的主导者。为达到思政课在高职院校特殊的育人效果,一个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团队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全力打造一只既有坚定思想,又能与时俱进,既有坚实的思政理论知识、又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的教学团队。这个团队能把枯燥的思政课变成活泼有吸引力的课程,提高大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这些课程。

4.学生学习兴趣不一

长期以来,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重实践教学、技能培训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得大学生们对专业课之外的课程缺乏一定的兴趣,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是硬着头皮上课,对一些公共课例如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思政课等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这些课是在浪费学生们的精力,这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同学上课不积极,没有学习兴趣,甚至逃课的现象。鉴于以上种种现象的存在,要改变思政课堂上的种种弊端,就必须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当前众多高校的课程都在进行课程改革,改革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作为高职院校所有专业都开设的思政课,也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革。目前,我国学术界针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改革策略有很多,本文提出的改革策略是在通过大量的调查之后得出的结果,以期对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摸清高职院校教师的授课情况,针对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我们网上进行了相关的调查。通过调查100名学生,让学生填写调查表格,回收表格93份,回收率达到93%。通过调查数据显示,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存在对学生状况了解少、课堂有闲暇时间、不征求学生意见、授课内容枯燥等问题,这些方面是需要我们思政教师去改进的。思政课的改革不仅是作为课堂主导的思政教师的改革,还应该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的改革,思政课在教学方式上应更加灵活,要适时让学生们走出课堂去感受思政教育,例如,走进法院,参观革命烈士公墓、走进孤儿院等等。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上思政课上的突出问题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目的并不明确,只有少量的17%的学生为了学习知识,只有9%的学生为了接受思想教育。由此可见,大量的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目的不清楚,这也就会导致上课时教师的授课效果不明显。所以,高职院校应明确思政课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通过第一节课来使学生们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还应该在开学之初,在校园里多多宣传思政课,为思政课走进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程改革要注意的问题

1.学校明确目标

高职院校要把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主线,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一切课程的首要目标。因此,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的公共课就也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课程目标,努力把思政课和学生们的职业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思政课对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是有重要意义的。把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相挂钩,使学生们认识到职业能力卓越,但是思想不过关,用人单位也不会青睐的。例如: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学校安排实习的时候害怕吃苦、担心受累而自己选择实习单位,这明显是思想不过关的表现。目前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的时候重视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他们在衡量人才上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无才无德的坚决不用,有才无德的限制使用,有德无才的培养使用,有德有才的大胆重用。

2.教师把握好方向

通过调查表明,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众多的高职生对思政课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丧失兴趣,改革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新的力量源泉。高职思政课想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必须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思政知识的传授与育人密切结合,明确学生们的学习目的,主动征求学生们的意见,让学生把知识和社会实际相结合。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是必要的,作为思政课的主导者教师必须改革以往的原始课程教学方式,应该以思政课的知识系统为导向,通过灵活的课堂活动、学生机智问答、小组讨论等突出思政知识,让学生们感受到专业课外课程的吸引力。切实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要把握好学生学习方向。在保证学习方向的前提下充分给学生自由,让学生自主学习,重点发掘思政课的知识精髓,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建立起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体系,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其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高职院校思政课要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和学生成长要求来进行改革。思政课改革只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专业课改革一样,思政课改革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因为思政课的改革将会关系到每个学生,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高职院校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在进行思政课改革过程中,思政课老师要处理好与学校整体教学改革的关系:一方面,思政课改革要在校系领导下有序进行,主动融入学校教学整体改革中去,争取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争取班主任、辅导员和其他教师的理解和帮助;另一方面我们需看到思政课的本质也要求思政课应该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探路者,因此,作为思政课的教师应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为学校其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积累经验,努力创造出一条新路,进而带动学校教学改革工作的整体推。

作者:姚顺龙

上一篇:衔接中高职教育论文 下一篇:专业设置下的高职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