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教学纪实

时间:2022-06-06 01:02:16

《莫高窟》教学纪实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语文4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莫高窟》是一篇写景说明文,全文共有 5 个自然段,生动地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读者的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课文结构清晰,叙述具体,文字浅显。

学情分析:从4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看,容易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兴趣,也具备一定的品词析句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介绍的内容易于掌握,但对文本说明介绍敦煌艺术的表达方法理解稍有难度。因此, 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力求通过文字让学生感知作者所采用的说明方法,进而体现莫高窟的精妙绝伦与博大精深。

教学目标:

1.了解莫高窟所藏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总 — 分 — 总”的写作方法和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三自然段。

4.认识课后10个生字,写好13个汉字。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彩塑和藏经洞的文化艺术价值,学习本课的说明方法。

2.学习作者从多方面抓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先概括,后具体”描写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莫高窟教学课件。

教学纪实:

一、 激趣导入,初识莫高窟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教师点击课件——出示祖国版图、甘肃省地区图和莫高窟外景图),这就是伟大祖国,在祖国的西北有一个省份叫甘肃省(出示甘肃省版图),在甘肃省敦煌市的东南有两座山,一座是三危山,一座是鸣沙山,在两座山谷底的绝壁上,蜂窝似的排列着492个洞窟,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莫高窟。

师:同学们,我们先把今天要读的课题写到黑板上,请大家随着老师的板书书空(教师板书:莫高窟)。“窟”是穴字头,窟的本义为洞穴。(生齐读课题。)

师:(屏幕出示简介)现在是“莫高窟”的旅游旺季,敦煌市官方网站大篇幅地刊登着莫高窟的旅游信息,其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的崖壁上。石窟南北长1 600余米,上下共5层,最高处达50米。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 000余平方米,彩塑2 415身,飞天塑像4 000余身。

师:这段文字中的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读了这段文字,我觉得莫高窟的洞穴多,壁画也很多。

师:哪些句子或者词让你有这样的感觉?

生1:石窟南北长1 600余米,上下共5层,最高处达50米。我知道莫高窟的石窟又长又高。

生2:洞窟492个,壁画45 000余平方米,彩塑2 415身,飞天塑像4 000余身。我知道了洞窟多,壁画也多。

师:(屏幕显示圈画数字)这一个个精确的数字就把莫高窟的长、洞窟的多、壁画面积之大,说得清清楚楚。像这样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的方法我们叫做列数字。

二、检查预习,夯实字词

师:课文你们都预习了,老师要做一个小调查,课文都读了几遍,用手势告诉我。(学生打手势3遍或5遍。)

师:预习得这么充分,我要好好地检查一下。咱们先词语闯关好吗?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如果他读对了,我们就跟读一次。如果他读错了,我们就一起帮助他改过来。

(生领读第一个词: 银弦。)

师:字音读得很准确。

(生领读第二个词:琵琶。)

师:有什么要提示大家的吗?

生:词中的第二个字要读轻声。

(生齐读 “琵琶” ,领读“菩萨”。)

师:这里有一组词,我们来开火车读。

(生读词语: 神态各异 惟妙惟肖 个性鲜明 宏伟瑰丽。)

师:词语会读了,带词语的句子你们能读好吗?

生:(读句子)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师:我们不仅字音要读准确,还能把意思联系紧密的词语读得紧凑一些,这样长句子读起来就不费劲了,大家再读一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难读的词和句都没有问题了,能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莫高窟的吗?不急着举手,静静地再读一遍课文,梳理一下思路。

(生自由读文。)

师:拿出我们的预习单,把你制作的课文内容简单图表再完善一下,可以和你的同桌互相读读图表。

(学生小组内读图表,教师请一个小组同学到黑板上现场制作图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你们的图表?

组一:(展台出示,介绍)课文写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师:看,他们组把课文内容用小火车的形式展示出来,有创意,画得好,语言也很简练。

组二:(结合黑板上的图表交流)课文先介绍了莫高窟的位置概况,接着分别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最后总结了莫高窟的艺术价值。

师:你们小组提炼信息的本领真强,这3方面正是作者重点介绍的,合作的也很好(教师相机板书:总—分—总。)

组三:展示制作的课文内容结构图“表格式”。

师:你们把课文内容的每一部都分细化了,真棒!制作有特色,介绍很清楚。

师:同学们真厉害,能把一大段文字读成这样一幅幅图画,送你们4个字——“厚书读薄”。那么,课文重点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我们就先去欣赏彩塑和壁画,看看,作者是采用怎样的方法介绍的呢?

四、细读文本,感悟提升

(一)研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描写彩塑部分。

学习提示:默读2~3自然段,画出能概括彩塑和壁画特点的词语,试着借助课文中的语句说出词语的意思 。 (学习时间:2分。)

师:这彩塑和壁画作者是怎样介绍的?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分别圈出一个最能体现其特点的词。

上一篇:中国的教育春天了吗 下一篇:百慕大三角“磁极旋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