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方面设计的教学流程

时间:2022-06-06 12:04:27

基于学生方面设计的教学流程

摘 要:一个课题的完成情况取决于其过程的操作。从学生方面设计的教学流程主要有四个方向:导学练用。

关键词:学生;教学流程;作文

《先行组织者作文教学与评改》从学生方面设计的教学流程主要是导学练用。

一、“导”

导是教学活动开始前的准备活动,主要是导出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储备。我们要运用调查问卷、学案设计、黑板展示的头脑风暴、知识导图等方法让学生明晰地展现他所掌握的东西。

1.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是由教师主导设计的一种问卷形式,教师通过设计的问卷内容,可以重点了解学生的知识,也可以观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情况,为学生的学与练建立基础。

2.学案设计

在学案中我们将学的重点与难点用文字的方式写出,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说,并举出相应的生活或文本的实例予以说明,观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3.黑板展示的头脑风暴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运用材料后,我们让学生在黑板上将自己的材料写上去,教师运用分类提示将它们按照不同要求分类。暗示学生材料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不断丰富材料,形成作文的材料库。

4.知识储备导图的建立

让学生从材料的感性认识中,通过逐渐细化的分类,形成知识的基础经验;再通过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将知识以术语的方式表述成概念性文字,形成知识点,用概念形式进行分类、排列,形成知识链。再通过每节课的讲解,逐渐形成知识体系。

导学图教学是一个理性认识到感性实践再到理性整理的过程。在设计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材料选取点,对之做一定的延伸与拓展或细化处理,以使学生建立深刻而广泛的对知识的认识,并能感受到这些知识的呈现方式:文本与生活的交替呈现使学生没有了对文本的疏离感,也不会对知识的接受产生恐惧。

二、“学”

1.学什么

我们在作文教学课中始终强调的是记叙与描写,关于记叙我们要强调记叙要素、记叙的顺序、记叙的人称等问题。在描写中要学习对象、方法、顺序、作用等问题。让学生先建立一个整体的知识系统,再将知识进行细化。这种细化最好与学生的学习科目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以形成一个感性运用的可能性。

2.怎么学

语文文本可以提供比较综合的知识内容,对综合知识的分解是难点――将其中的知识点分离出来形成一个个训练问题,并让学生提供相应的文本材料进行不同文体的体现,通过分析比较来发现这个知识点建立的意义。

3.从哪学

如果呈现的学习材料仅仅是文本,不免单调。用生活中的材料以拉近对知识的亲近;用学科中的材料,调动某些偏科者的积极性,丰富学生视野;用视频、音频材料,扩大理解的层面。比如,组织观看第十放映室的各种各样的师生关系来感受老师这个形象;播放“雨”的音频资料,感受雨的形态、大小、疏密;播放“雨”的视频资料看不同触感的雨对不同人带来的感受。

三、“练”

练要解决是否明确,是否掌握,是否能够在作文中运用的问题。其环节要明确具象知识、迁移具象知识、整理具象知识。

1.明确具象知识

在练时我们首先要明确所学知识点,将知识点进行整理;再将课内相关文段做由知识概念到知识现象的练习,设计的问题与知识相扣,使学生在练习中将知识逐渐明确。随之通过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环节,将知识逐渐具象,将知识整理明确。

2.迁移具象知识

学生将搜索文段中相关知识点设计成具体的问答题形式,在设计中尽量使用术语,学生将自己做好问答的文段进行展示,在全班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将同类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知识呈现材料库,为模仿的多样性做准备。

3.整理具象知识

老师将学生掌握的知识具象可能表现的文段进行整理,挑选比较适合的段落进行展示,安排布置成作业。如,景物描写的顺序相关训练,可以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不必说”训练从概括描写到具体展现;用《济南的冬天》“最妙的是下点小雪”段;用《春》“春花图”训练动静结合,“春风图”训练多种感官。

四、“作文”

1.写前思

给出作文文题,将文题进行词语分割,比如“成长的路上有她伴随我”可分割成词语“成长的路上”“她”“伴随”“我”。确定写作的主题词(中心、关键词)“她”“我”是人物描写标志词,以此确定文题要求以写人为主。也将其他词的限制或描述的内容进行分割“伴随”是行为描述词,行为动词具有叙事功能,因此要写“她”与我之间的相关事件,“成长的路上”限定事件发生的时间。

将文题的词语含义分别分析,呈现出个性化的写作相关内容具象化,完成各自擅长内容题目,如“他”可以理解为真实存在的人物像父母、师长、邻居、朋友,相关描摹“他”的语言、动作、神情、行为等等;也可以理解为人物、品质、性格、意志;也可以理解为书本,也可以理解为像集。将题目改写成“母亲的微笑伴随我的成长”,搜集文库进行头脑风暴,确定写作材料。如加上“成长的路上”这个限制词,“成长的路上”的理解为学识成长、心理成长、见识的成长、感情的成长等表现,将题目改写成“母亲的微笑伴随我的见识成长”就可从待人接物、说话做事方面搜集文库进行头脑风暴,确定写作材料。

2.写中排

如何将几部分内容进行有机相融,这就如同给了学生一堆堆积木,要求它搭建出自己心目中的房屋,就要分析这些材料的功能与作用,让学生进行讨论与辩论,以形成材料的基本属性。 老师在此过程中将学生写作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化东西在黑板上呈现,对其他学生有一些提示也可。

3.写后评与议

采用自u、互评、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对主题、材料、语句运用进行评议。

注:此文系何峪平老师负责的2016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先行组织者模式作文评改探究与实践》论文,课题立项号:GS[2016]GHB1328

上一篇:浅析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汉日可能表现形式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