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高产栽培法

时间:2022-06-05 08:18:49

莴笋高产栽培法

莴笋为菊科莴苣属1—2年生作物,根浅而密集,多分布于20~30公分的土层内。莴笋喜冷凉气候,短日照、低温有利于莴笋生长发育;长日照,高温易抽薹开花。莴笋组织脆嫩、含水量高,整个生长期要求均匀而较充足的水分供应。

一、栽培技术

1、整地: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为宜,深耕晒地。

2、 施肥: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2-3吨,晒垡7~10天后精细整地,以1.8~1.9米开墒。

3、 播种:当苗地准备好后,然后把种子直接播在苗地上,浇水后用4.5%百事达乳油3000倍液、5%功夫乳油3000倍液浇施苗地防止地下害虫,每亩大田栽培需苗地15-20平方米,一般每亩大田用种量25~30克,用遮阳网覆盖,然后压实即可。一般按32×35公分的株行距进行移栽,每亩种植4800-5200株,移栽时淘汰茎部已膨大的苗子,以免早期抽薹。

4、 田间管理

移栽后及时浇水,移栽成活后兑水浇施氢铵每亩8~10公斤加普钙10公斤。以后控水控肥,加强中耕,莲座期至叶片封垄浇水追肥,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硫酸钾5公斤,以后见干见湿。茎部开始肥大时,第三次追肥,每亩穴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硫酸钾10公斤,尿素15公斤。

二、病害防治技术

1、霜霉病

1.1症状: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从幼苗至成株期都可发生,以生长中后期发生较重。植株的下部叶片先发病,叶面出现淡黄色近圆形病斑,逐渐扩大成不定形,或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病斑颜色转为黄褐色,潮湿时病斑背面长出稀疏的霜状霉层。许多病斑相连可使叶片枯干。

1.2防治方法:防治莴笋霜霉病宜采取以加强农业管理为主,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

加强栽培管理收获后种植前搞好清园,深耕晒田,提高和整平畦面以利排水降湿,防止漫灌。适度密植,勤除畦面杂草。发病初期及时清除下部病残叶,适当增施磷钾肥。

药剂防治: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上述药剂最好交替使用。

2、叶缘坏死病

2.1病因:连作地、前茬病重、土壤存菌多;或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或土质黏重,土壤偏酸;(2)氮肥施用过多,植株生长过嫩;栽培过密,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差;(3)种子带菌、育苗用的营养土带菌、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或带菌。

2.2防治方法:选用地势高燥的田块,并深沟高畦栽培,雨停不积水(2)播种后用药土做覆盖土,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治病虫的重要措施;(3)使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并不得混有上茬本作物残体;(4)水旱轮作、育苗的营养土要选用无菌土,用前晒三周以上;(5)大棚栽培的可在夏季休闲期,棚内灌水,地面盖上地膜,闭棚几日,利用高温灭菌;(6)选用抗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3、菌核病

3.1症状:植株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受菌核病危害,中后期荫蔽多,通风透气性差,湿度大,危害更重,植株下部的茎、叶柄或叶片一般先发病,茎部受害后,引起地上部分萎蔫,最后枯死,叶柄、叶部受害,症状与茎部相同。发病部位初期呈水浸状,淡褐色,逐渐扩大引起组织软化腐烂,但无臭味,在潮湿条件下病部产生浓密白色棉絮状菌丝,后期菌丝体交织纽集成白色颗粒,并产生黄色水珠,白色颗粒长大后成为黑色褐色的鼠粪状菌核。

3.2病原:莴笋菌核病是由子襄菌亚门核盘属病原真菌侵染所致,其营养体为有隔菌丝。菌核萌发长出子襄盘,底部有柄,直径约2-8毫米。子襄棍棒形,无色,大小为91-125×6-9微米,内含8个子襄孢子。子襄孢子椭圆形,单孢,无色,大小为9-14×3-6微米,整齐地排列在子襄内,子襄孢子是它的有性繁殖器官。

传器途径及发病条件

菌核在土壤中越冬,遇适宜条件,形成子襄盘,放射出子襄孢子,通过风雨传播,成为初侵染源。田间侵染一般通过带病组织与健株接触,菌丝直接蔓延危害。

菌核萌发适温15℃左右。子襄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0-35℃,适温5-10℃。菌丝0-30℃都能生长,适温20℃。菌核在PH值为1.68-10的环境中可以生长,相对湿度高于85%有利于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低于70%发病轻。因此,当田间气温在20℃左右,相对湿度高于85%时,会导致病害的流行。

3.3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①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②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③4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④4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⑤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⑥50%普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亩用量50-75公斤,视植株大小而定,7-10天1次,连续3-4次,也可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每亩0.25公斤混细土15公斤,均匀撒于行间。

三、收获、采收

当莴笋主茎顶端和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就可采收,此时嫩茎长足,质地脆嫩,品质好,去掉老叶即可上市。

(作者单位:158100黑龙江省鸡西市种子管理处)

上一篇:浅谈大庆市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小议秋西葫芦无公害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