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微胶囊技术及其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时间:2022-06-05 07:46:11

刍议微胶囊技术及其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摘要:随着微胶囊技术的问世,在现代纺织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对我国纺织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因而本文正是结合这一背景,主要就微胶囊技术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在现代纺织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全文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交流,以不断促进我国纺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微胶囊技术;纺织领域;应用进展

由于在纺织领域中应用微胶囊技术具有十分明显地效果,因而在我国纺织事业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同时也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其进行应用呢?为了更好地应用微胶囊技术于纺织领域之中,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该技术以及在纺织领域中应用作出以下探究性的分析。

1. 概述微胶囊技术

微胶囊主要是利用高合成分子制备而成的一种微型容器。织物采用微胶囊进行制备的技术较多,常用的有聚合反应技术、物理技术、相分离技术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出现了分子包埋技术、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技术、高压静电技术等现代新型技术,且在纺织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2. 微胶囊技术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分析

目前,微胶囊技术在纺织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应用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微胶囊技术在染色过程中的应用

在织物染色过程中应用微胶囊技术,主要就是以染料为芯材用于微胶囊的制备。在染色过程中,主要是在染浴中直接投放染料微胶囊,由于染浴、胶囊中的染料以及纤维三者之间存在浓度差,所以染料会不断地释放和吸附以及上染纤维,达到染色的目的。因而应用微胶囊染料于织物染色之中,就能染出十分漂亮的纺织品,并有效避免传统印染时出现的问题,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的目的。

2.2微胶囊技术在印花过程中的应用

印花是对纺织物进行处理的重要工艺。在纺织物印花过程中应用微胶囊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一是应用微胶囊技术转移印花,即在转印片表面采用多种微胶囊染料进行染织,再在纺织品上放入转印片并在外力的作用下,破裂的微胶囊中的染料就会涂染在纺织物上,达到印花的效果。应用该技术能有效地降低染色溶剂的温度,具有较强的均染性,且上色速度较快以及施工方便和造价低等优点。

二是应用微胶囊技术涂料印花,即应用合成树脂将微胶囊染料附着在织物纤维的表面,达到印花的目的。

三是应用微胶囊技术变色印花,所谓变色印花,主要是纺织品的印花图案会随着外部条件变化而改变印花色泽,随着外部变色刺激条件的变化,印花变色分为光敏型、热敏型以及湿敏型。其中,采用微胶囊技术的印花的变色主要属于热敏型。

2.3微胶囊技术纺织品整理中的应用

在纺织领域中应用微胶囊技术整理纺织品,能有效促进纺织品功能性和舒适性提升。在应用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利用微胶囊技术对纺织品进行常规性的整理,主要是对纺织品进行柔软、拒水、拒油、防皱等处理。常见的柔软剂有有机硅、脂肪酰胺等,拒水、拒油主要是采用乙烯聚合物、氟烷基丙烯酸酯聚合物,防皱剂主要采用改性多元羟酸、N-羟甲基树脂等。但这些整理制剂均属于乳化剂,分散稳定性低,经常会出现沉淀和破乳等情况,因而必须把这些乳化剂制成胶囊,就能促进其分散性和相容性的提升,进而提高整理质量。

二是利用微胶囊技术对纺织品进行功能性的整理。主要是对纺织品进行保持芳香、驱虫、抗菌等功能性的整理。保持芳香主要是将香料微胶囊化,既能提高整理效果,还能提高芳香持续时间。例如采用玫瑰香精芯材和聚氰基丙烯酸丁酯壁材的香精纳米胶囊对棉织物进行整理,就能提高织物的耐水洗性,而且性能的释放变化不大,尤其是能提高织物的芳香性。再如采用红百里油和明胶包覆丁香花蕾油制备的微胶囊进行纺织品的处理,能有效达到抗菌除螨的效果。

三是利用微胶囊技术对纺织品进行智能化的整理,以实现纺织品的智能化。所谓智能化的纺织品,就是对环境具有响应、感知的纺织品,例如变色纺织品和蓄热调温纺织品。在智能化的纺织品中,大都在纺织品的表面或者纤维的内部包含了相变材料,一旦遇热或遇冷时,就会出现固液可逆相变而释放和吸收能力,达到调节温度的目的[3]。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微胶囊技术及其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纺织技术人员,应紧密结合时展的需要,致力于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不断努力和学习微胶囊技术知识,以不断强化微胶囊技术的应用水平,从而将其更好地应用于纺织领域之中。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技术虽然在纺织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是就目前来看,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就需要广大纺织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一道促进我国纺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小燕,陈莉,孙卫国.微胶囊技术及其在纺织中的应用[J].纺织科技进展,2011,05:3-5.

[2]朱建康,姬巧玲,陈燚涛.微胶囊技术及其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进展[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2,04:44-49.

[3]邓春雨,徐卫林.微胶囊技术及其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J].针织工业,2005,06:40-43.

上一篇:浅谈《数学建模》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下一篇: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危害的基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