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路面早期损坏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2-06-05 07:41:09

造成路面早期损坏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都进入了快速建设阶段,公路事业发展有了质的飞越,公路的建设及改扩建工程越来越多,其施工质量也备受关注。目前的市政道路路面以沥青路面居多,其施工方便,平整度好,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早期病害的情况。本文就沥青路面早期损害现象及损害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了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养护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路面;损坏类型;预防

中图分类号:U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建设里程不断增加,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其良好的行车性能及优异的使用功能,被广泛的应用到我国的高等级公路路面,对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车辆的迅速增加,导致了交通流量的大增,在这种超负荷的荷载下,沥青路面的接缝病害也日益显现出现,成为沥青路面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路面的正常使用功能,影响了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1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现象分析

1.1 裂缝。横向裂缝一般不是由行车荷载引起,主要是由于低温收缩引起。其共同特点是,沿路线方向每隔 5-10m 一道,严重路段甚至每隔 4-7m 一道,且分布较为均匀。纵向裂缝通常由路基、路面基层沉降,或施工接缝质量不好或路基承载力不足而引起。路基、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通常断断续续,绵延很长。

1.2 龟裂。龟裂在路面上首先产生于行车车道轮迹,逐步扩及全幅沥青面层。龟裂产生的原因有:一是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或厚度不足,路面强度明显不能满足行车要求。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沥青路面很快碎裂;二是路面强度逐渐下降,路面回弹弯沉值逐渐增大,满足不了交通量迅速增长和汽车载重量明显增大的需要;三是水泥稳定粒料类基层中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超过 5%,甚至 7%,基层进水后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在基层顶面沥青层底面形成唧浆,从而导致沥青路面出现龟裂。

1.3 车辙。车辙在沥青路面的病害中较为常见,有成段出现的也有小段出现的,这主要是由于沥青的热稳定性引起的,具体原因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的配置不合理,或是在混合料的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的进行质量控制所引起的。

1.4 波浪(也称搓板)。是指沥青路面表面沿行车方向出现有规律的纵向起伏,其产生原因一般与车辙产生的原因相同,产生地段往往出现在车辆经常启动和制动的区域或上下坡过渡区域。

1.5 沉陷。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局部凹陷,产生这种病害的路段多数为软土地基路段,或是对路基的压实度没达到相关的指定标准所导致的。

1.6 路面胀起。是指沥青路面的局部凸起,一般由路基土的冻胀而引起,多出现于我区南部山区阴湿多雨地区。

1.7 泛油。是指沥青路面表面形成一层有光泽的、玻璃状的沥青粘膜,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一是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过大,在高温季节沥青在行车作用下被挤出表面而形成的油层;二是沥青材料质量较差,软化点低。

1.8 松散。这主要是混合料中沥青的配置数量不合理所导致的,沥青在混合料中所占比重较小,混和料无法凝结在一起,产生松散的现象。

1.9 翻浆。因路基湿软,路面出现弹簧、鼓起以致破裂,从裂缝中冒出泥浆的现象。

1.10 修补。对于一些病害发生后,养护人员在修补时如果不能与原路段的材料进行很好的衔接,则会导致修补后的路面与原路面之间不平整,从而导致行车过程中的颠簸,这也是一种破损现象。

2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

虽然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种类较多,但是经分析研究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种:

2.1结构设计不合理

沥青路面按强度构成原理可将沥青路面分为密实类和嵌挤类两大类,密实类沥青路面要求矿料的级配按最大密实原则设计,其强度和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混合料的粘聚力和内摩阻力;嵌挤类沥青路面要求采用颗粒尺寸较为均一的矿料,路面强度和稳定性主要依靠骨料颗粒之间的相互嵌挤所产生的内摩阻力,而粘聚力起次要作用。如沥青面层结构选用不当、混合料类型不合理,很容易造成面层的损坏。

2.2 水损坏。由于路面积水渗入路面结构层内,又不能及时排除,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形成压力水,反复冲刷路面结构层,使水泥结合料或沥青结合料在集料表面脱落,继而产生龟裂、网裂、松散和坑槽等病害。

2.3 超限超载运输。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交通量的增长远超过预期,同时重型车辆也在不断的增加,且在运输中过程中时常存在着超载现象,这就对沥青路面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同时也是导致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重要原因。

2.4 施工质量差异。由于现在的公路工程施工及管理为分段招标,虽然业主和监理管理的要求一样,设计标准也相同,但各标段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工艺和质量的控制水平参差不齐,在气候和交通量等施工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施工质量较差的路段很快就会出现病害。主要的问题就是对原材料及集料质量的控制出入太大,实际生产级配和配合比与实验数据不吻合,集料中针片状比例大,小于0.075mm 颗粒含量或粉尘含量过高,严重影响结合料和集料的结合和路面结构层强度及耐久性。

2.5 气温影响。一是在低温条件下沥青混合料之间的沥青膜拉伸破坏,然后再导致混合料的破裂;二是沥青路面在高温条件下,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较差时在连续行车荷载作用下导致路表面出现车辙、泛油、油包、发软等病害,尤其是在上坡路段更为严重。

2.6养护方面。养护不及时,沥青路面在行车作用下出现小面积松散、个别坑槽后,未及时进行养护,特别是采用层铺法施工的贯入式路面和表面处治,初期及时养护更为重要。养护方法不当。有些养护人员,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采取人工喷油、人工洒料方法进行行养护,结果损坏了原路面的平整度,甚至由于喷油不够,用油量控制不准,造成泛油、推拥、松散等病害。

3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预防措施

3.1 精心设计。设计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工程在设计中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对气候、水温、地质、材料、交通量和原路面等进行认真调查,应综合各种因素,选择科学合理的路面结构和材料,采用多种路面结构、多种材料、多种配合比、多种结构层厚度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必选等,尽力使设计尽善尽美。

3.2 严格施工质量管理

在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中,要制订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确保施工的整个过程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对于每一道工艺都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

3.3 要加强初期养护

由于各种原因所潜伏的路面隐患,多在竣工后 1-2 年内显露出来,因此应特别重视沥青路面竣工后至交、竣工验收阶段的养护管理,使路面得到及时养护。

结语

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道路养护的重要性,特别是针对于沥青路面初期的养护工作,对施工中薄弱环节的接缝施工要严格控制其施工质量,不断改进工艺和控制施工的整个过程,从而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保证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指南[S].

[2]何国平.城市道路病害分析与防治措施[J].中国建设信息,2010(09).

[3]毛吉寿.沥青路面早期水损坏的原因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6).

[4]李希友.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分析及养护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8).

上一篇:高层建筑工程安全问题及管控措施综述 下一篇:类旗帜管理法在通知书量化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