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人员流失原因

时间:2022-06-05 06:43:30

儿科护理人员流失原因

1、调查对象结果

在岗护士SAS均分为(35.25±8.12)分,高于中国常模(29.78±0.46)分及脱岗护士(24.79±6.56)分,在岗与脱岗两组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岗主管护师SAS均分为(30.24±6.45)分;护师为(34.57±5.35)分;护士为(39.23±6.58)分,3组间差异明显(P<0.05),随职称的降低焦虑状况有加重的趋势。在岗护士中认为工作待遇低者45人(90%),工作环境差者35人(70%),工作负荷重者40人(80%),工作不受重视者10人(20%),精神压力大者42人(84%),想调出儿科者30人(60%)。本次调查中24人调离儿科护理岗位人员去向为:后勤部门2人,机关2人,预防保健科3人,图书室1人,调离医院从事其他行业16人。

2、讨论

儿科护理工作是一项风险高、对技术操作要求苛刻的工作。患儿的入院评估、治疗、护理、抢救,护理文书的书写,都存在医疗风险、法律纠纷的可能。护理人员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也是造成本次调查中在岗护士SAS得分上升的原因之一。孩子生病住院,探病、陪护人多,加上孩子的哭声,病区如超市般喧闹,还有个别家长乱扔衣物、尿片,甚致有随地大小便、呕吐等现象,一片狼藉。本次调查显示70%的护士认为工作环境差。在这样的环境下,护理人员还要保证各项操作的准确,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压力之中。儿科住院患儿疗程短、周转快,护理工作繁重。因人员缺乏,夜班频繁,造成生活不规律,干扰了护士的家庭生活、社交活动,更严重的是影响到护士的身体健康。有文献报道,儿科护士中有近1/3患有头痛、失眠、甲亢、胃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本调查显示80%的护士认为工作负荷重。儿科护理人员对工作的付出是巨大的。儿科患儿表达能力差,主要是通过家长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因此家长的各种心理反应可直接影响到患儿,如果患儿家长身心健康,积极应激,可给患儿良好的心理支持而利于治疗,促进康复,反之就会影响其依从性及护理工作的开展。如患儿家长情绪易激动,对护理操作要求较高,输液不能一针见血时,就容易引发纠纷,经常会出现威胁、谩骂,甚至暴力倾向,对护理人员产生负面影响,出现心理应激。有文献报道,在长期紧张、繁杂的护理工作环境下,儿科护士的心理应激问题最多,心理健康异常检出率达25%。本次调查中有84%的在岗护士表示精神压力大,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本调查中发现,随职称的降低,焦虑状况有加重的趋势。这可能与低年资护士心理承受能力差、业务不熟练、还没有很好地适应工作角色有关。儿科患儿的病情特点是急、危、重,而年轻护士专业技术操作尚欠熟练,工作经验也少,却要常常面对突发事件,并要求快速做出反应,更加重了低年资年轻护士的心理压力。本调查中90%的在岗护士都表示待遇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儿科的经济收益远低于其他科室,在收入减支出的奖金分配方案下,收入自然就低于其他科室,但工作量与工作强度却并不比其他科室少。有研究表明同样的护理与治疗,儿科护士付出的劳动量往往要比其他科室护士高2倍甚至更多,这可能是造成60%的被调查护士希望调离儿科的最重要原因。综上所述,现阶段要稳定在岗护理人员队伍,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待遇,以增强护理团队的凝聚力,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同时还应努力创造温馨整洁的病区环境,做好卫生宣教,帮助、指导患儿家长搞好生活卫生,使护士能在一个整洁的充满爱心和快乐的环境中工作。护理人员则应加强自身修养,保持稳定情绪,学习沟通技巧,避免激化护患矛盾,减少心理应激。管理人员应注意新老护士搭配,使之能够取长补短,遇到紧急突发事件时,不会因技术生疏而手忙脚乱,导致心理压力过大。

3、结语

综上所述,应积极改善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同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减轻护士工作强度与精神压力,从而有效扭转儿科护士的流失状况。

作者:刘永元 单位:太原市妇幼保健院

上一篇:校园体育的德育功能浅析 下一篇:儿科护理教学中的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