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世界平衡之道

时间:2022-06-05 06:19:17

中国与世界平衡之道

中国需要一个更为平衡的增长模式,以寻求与世界经济最佳的衔接点

《财经》记者 金焱发自瑞士达沃斯

在瑞士东南部格里松斯地区这条17公里长的山谷里,1月27日,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2010年达沃斯年会如期召开,年会云集了法国总统萨科齐、韩国总统李明博及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等政要,以及商界领袖和学术精英2500余人。

在这个内容庞杂的大会上,与会者从不同角度关注中国经济的走向。

全球经济不平衡

年会开篇的第一个议题就是对全球“新的”正常增长模式的探讨。参与讨论的七位来宾中没有中国人,但是中国的增长模式及其与全球其他经济体的互动贯穿始终。

关于全球经济不平衡,有观点指出,其根源是中国和美国之间扭曲的储蓄及消费关系――中国和美国分别并同时运行着最大的贸易顺差和逆差。

金融危机改变了这个等式。美国经历着去杠杆化的进程,降低消费,增加储蓄。目前美国储蓄率已达到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多米尼克施特劳斯-卡恩(Dominique Strass-Kahn)在2010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美国只消费不储蓄的习惯已在改变,但全球经济重新找回平衡仍需很长时间。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比较了危机前后全球经济不平衡问题的语境变化:危机前这只是一个局部性的非约束性问题,危机后则获得了全部认同,成为全局性的问题。而且,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责成担起促进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重任,使这一问题有了强制性的色彩,中国成为IMF促进经济再平衡的主要监测对象。

在全球经济不平衡之中,贸易不平衡因素被放大。李稻葵认为,德国、日本等贸易顺差国各找原因避开了指责,只有中国暴露于聚光灯下。这背后的逻辑是: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调整,主要应表现为全球投资量上升或中国消费量猛增。

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Conference Board)此前的生产率趋势年度报告显示,在全球劳动生产率骤降的前提下,2009年发达经济体的劳动力产出出现了40多年来首次下降。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均存在长期高失业率的担忧,而高失业率使全球投资量上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中国如何增加消费成为焦点。

中国非改不可

汇丰(HSBC)中国区经济学家指出,随着中国将其经济重心从投资转向消费,中国对亚洲制成品的进口出现了上升趋势。目前中国从亚洲其他国家进口的产品中,用于向西方再出口产品的零部件占不到一半。

Borgwarner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帝莫西曼伽内罗(Timothy M.Manganello)对《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其他国家出口增长的一个来源。中国的出口拉动型经济模式正逐渐为一种新的模式所取代,中国消费者的重要性将显著增加。不过,“这些还无法证明,中国的消费可能增长到回应美国储蓄率上升的程度。”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系教授、RGE Monitor主席鲁里埃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对《财经》记者说,“中国的经济体量对比美国相差还太远。”

中国以大额出口带动的、建立在过度储蓄和巨额投资基础上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危机后面临着西方国家更为强烈的抵触情绪。李稻葵说,现在这股经济再平衡的思潮已经上升为一种运动,客观上对中国的发展模式产生重大挑战,中国到了非改不可的关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甚至认为,过去一年里全球经济的再平衡迹象是暂时的。当需求回升时,中国出口也将回升,原有的盈余和赤字也将保持原状。对此李稻葵的解读是:技术层面上,这一说法没有问题。从深层次探究,其潜台词是中国必须减少出口,减少贸易顺差。要想应对中国经济的对外失衡问题,首先要解决中国经济的内部失衡。

一个国家的对外失衡是国内经济失衡的表现。在论坛上,Brevan Howard资产管理全球战略机构主席罗伊古布提莱恩(Luigu Buttiglione)说,全球经济失衡的实质是要解决转变增长方式的问题。

目前,中国就面临着保增长和调结构的矛盾,而美国面对的挑战在于:既要保证经济增长又要减少经常项目赤字。

上一篇:奥巴马2010困局 下一篇:朝鲜金融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