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搏量变异指导分布性休克容量治疗对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时间:2022-06-05 06:08:20

每搏量变异指导分布性休克容量治疗对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每搏量变异指导分布性休克容量治疗对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3月-2014年9月本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分布性休克患者38例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19例(中心静脉压组)和观察组19例(每搏量变异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晶体液快速输注量、晶体液维持量、胶体液快速输注量、晶体液输注总量、胶体液输注总量以及总输液量均小于对照组,且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每搏量变异; 分布性休克; 容量治疗; 抢救

Influence of Stroke Volume Variation Guide Distributive Shock Capacity on the Success Rate of Patients in Emergency Treatment/HU Zheng-xiang,YANG Kui-yuan,DENG Yi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5):055-057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stroke volume variation guide distributive shock capacity on the success rate of patients in emergency treatment.Method:38 patients with distributive shock in ICU of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of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Sept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19 cases,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19 cases, stroke volume variation group),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quickly lost crystal liquid fluence, crystal liquid to maintain the amount of colloid fast infusion quantity and crystalloid infusion amount, colloid infusion amount and the total volume of transfus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Stroke volume variation; Distributive shock; Volume therapy; Rescue

First-author’s address:Zhongkai Gaoxi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Huizhou 516229,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5.019

分布性休克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现象,临床积极的予以容量治疗是首选。但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容量治疗不适当的情况,极易导致患者心排血量的增加,导致组织水肿和缺氧程度加重,对患者的危害极大[1]。因此,临床要做好相应的监测工作,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容量治疗。本研究中,笔者探讨每搏量变异指导分布性休克容量治疗对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3月-2014年9月本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分布性休克患者38例进行研究,男20例,女18例,年龄27~81岁,平均(56.9±8.8)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分布性休克。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9例(中心静脉压组)和观察组19例(每搏量变异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容量治疗,开放静脉通路,并补充血容量。并给予抗感染治疗和机械通气等。其中,对照组实施中心静脉压监测下的治疗,所有患者均锁骨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并对中心静脉压(CVP)予以动态监测,根据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动态变化情况对补液的速度进行调整。观察组实施每搏量变异监测,按照患者的每搏量变异动态变化情况对补液的速度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1)输注情况:包括术中晶体液快速输注量、晶体液维持量、胶体液快速输注量、晶体液输注总量、胶体液输注总量以及总输液量;(2)血流动力学:HR、CVP、MAP等指标的变化;(3)抢救成功率。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得到的所有数据均完整导入表格中,并利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统一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的输注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术中晶体液快速输注量、晶体液维持量、胶体液快速输注量、晶体液输注总量、胶体液输注总量以及总输液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的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HR、CVP、MAP等各项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抢救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78.96%(15/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89%(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休克是一种全身性严重反应,多种情况会导致休克的出现,包括各种严重的创伤如骨折、撕裂伤以及烧伤,出血,剧痛以及细菌感染都可能引发休克[2-3]。休克时间过长,可进一步引起细胞不可逆性损伤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所以要抓紧时间对患者进行急救。休克可以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血液分布性休克。

分布性休克即为一种重要的休克类型,患者的血管收缩和舒张等生理功能会出现异常改变。临床治疗过程中,容量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有效地容量治疗,可以保存血管内液体容量,恢复有效组织灌注,重建和维持组织氧供需平衡用到的胶体液[4]。但在容量治疗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容量治疗不适当的情况,导致患者心排血量的增加以及组织水肿和缺氧程度加重等[5-6]。因此,临床要做好相应的监测工作,选择敏感较高的指标予以监测,以更好的对容量治疗进行调整和指导,提高治疗效果和抢救成功率[7]。

目前,临床常用的容量治疗监测方法为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监测,以了解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8]。但CVP监测无法及时、准确的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等予以预测,无法很好的对治疗予以监测和指导[9]。每搏量变异监测以心肺交互作用作为根本依据,监测十分全面,涉及到患者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状态以及血流动力学等多个方面,因此对患者的血容量状态评价十分准确和全面[10-11]。彭松等[12]利用FloTrac/Vigileo监护系统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指、SV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最终发现,SVV可用于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可作为指导容量治疗的指标。将每搏量变异监测应用于对休克患者的容量治疗之中,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国内即有学者通过研究报道[13],利用每搏量变异可以很好的预测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较之传统的心脏充盈指标,包括CVP、PCWP、GEDV等,具有十分明显的应用优势。因此,临床可以积极的利用PICCO技术监测分布性休克患者的每搏量变异,以更好地指导分布性休克患者的容量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张琳等[14]也通过研究报道,每搏量变异监测能更好地指导脓毒血症休克行机械通气患者的血容量复苏,效果优于传统的CVP监测。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中晶体、胶体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且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HR、CVP、MAP各项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通过对每搏量变异的动态监测,可以更好地指导分布性休克容量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但是,受到研究时间以及样本容量等因素的限制,最终的研究结果和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准确和片面性。因此,本研究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宏民,刘大为,王小亭,等.每搏量变异评价顽固性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7):610-613.

[2] 罗秀霞,卢彩珠.68例产科休克孕产妇开展早期临床诊断及抢救处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5):97-98.

[3] 张莉,杨保仲,汪祖巾,等.不同剂量罗库溴铵与琥珀胆碱运用于麻醉状态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肌松效果的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6):31-34.

[4] 林冰,蒋丽芳,孟繁d,等.每搏量变异结合被动抬腿试验在自主呼吸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评估中的价值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3):2084-2085.

[5] 周森.每搏量变异对顽固性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828-3829.

[6] 张建新,梁东良,李雪亮,等.参附注射液治疗1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性休克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8):53-54.

[7] 杨鹏,朱研,殷博,等.每搏量变异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估[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1):4122-4124,4098.

[8] 陈彬彬,姚俊岩.每搏量变异度监测的研究进展与评价[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2,33(9):646-650.

[9] 顾松涛,王素斌,李思伟,等.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救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3):135-136.

[10] Nguyen H B,Loomba M,Yang J J,et al.Early lactate clearKnce is associated with biomarkers of inflammation,coagulation,apoptosis organ dysfunction and mortality in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Bhock[J].J lnflamrn(Lond),2010,25(7):6.

[11] 袁慧茜.早期血乳酸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影响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8):112.

[12] 彭松,张琳,钟明媚,等.每搏量变异度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预测中的价值[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11):1260-1264.

[13] 黄磊,张卫星,蔡文训,等.每搏量变异度预测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9):916-920.

[14] 张琳,莫宝定,钟明媚,等.每搏量变异度监测在脓毒血症休克行机械通气患者血容量复苏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3,53(2):73-74.

(收稿日期:2014-10-30) (本文编辑:蔡元元)

上一篇:打通汽车生产物流的“任督”二脉 下一篇:什么样的供应链人才是我们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