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6-05 06:07:49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热爱祖国,珍视祖国历史、文化传统,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不分割的一个重要的纽带,而国学经典又是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同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堂中有机整合国学经典诵读,对于学生品德行为的养成具有深远的意义。近两年来,笔者在西湖文化研究会和第二课堂名人纪念馆的支持下创办并发展了 “国学鉴赏社”,充分利用社团力量跟品社课堂有机整合,收集国学经典中名言警句用于课前准备、辅助学习。坚持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以习惯养成为目标,拓展教材资源,真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

一、《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整合国学经典诵读的源起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整合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原因主要有:

1.充实教材,使教材既富有生活气息,又有利于学生继承祖国优良传统。

2.目前的现状摆在眼前,学校和家庭教育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偏差。在品活、品社课堂中整合经典诵读,使之成为学生的一项必修作业,有利于修补偏差,培养德智兼修的祖国传统文化的新一代。论文联盟

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整合国学经典诵读的形式

适应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主要有:《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论语》、等。这些国学经典中一些思想精髓,很容易在现行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找到相应的教育契合点。

在日常《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让这些国学经典与课堂进行有机整合,我主要是通过三种形式:与课前准备进行整合;与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与社团活动进行整合。

2.1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与课前准备进行整合。

通常,课前准备也会是学科课堂教学之前的“热身”。例如在语文课读课文和词语,数学就是背口诀。因为《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可以诵读的现成教材资源不多,所以在成立国学鉴赏社团之后,笔者就开始尝试在课前准备时间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通过坚持不懈地训练,学生逐步养成了诵读经典的良好习惯。

2.2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与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在尝试了与课前准备整合后,笔者开始致力于发掘《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内容与国学经典的整合点。以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仁爱教育为主线,拓展教材资源,促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好地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

2.2.1整合《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中与国学经典相辅相成的诚信教育内容。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品德与生活》教材中也有许多关于“诚信”的内容,如三年级的《诚实是金》、四年级的《当冲突发生后》、五年级的《诚信真可贵》等教学中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教学理念显现无疑,根据需要让诚信名言进入课堂,用于指导学生的做人准则。

2.2.2整合《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中与国学经典相辅相成的感恩教育内容。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笔者积极发掘教材与国学经典在感恩方面的相通之处,使感恩教育得到了有效落实。如学习现在四年级上册的《孝心献老人》、《谢谢你们,我的父母》等内容时,把《弟子规》、《孟子》、《论语》中有关“孝”的内容穿插其中。重点章节,力求达到熟能成诵,并体现到实际生活中。

2.3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与社团活动进行整合。

针对部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而无奈又无动力,容易满足的现象,笔者充分发掘教材与国学经典中有关勤奋学习的内容,激励学生奋发进取,努力学习。在“国学鉴赏社”系列活动中,笔者邀请到了潘天寿的后人朱仁民大师来校给学生讲授勤奋学习。

2010年6月9日社团请到的是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杭州潘天寿环境艺术设计院院长朱仁民先生来讲述他的外祖父潘天寿的故事。(名人后代讲名人)

在教材中三年级上册的《我要向你学习》、《做学习的有心人》、《寸金难买寸光阴》和四年级上册的《失败怕什么》等都是关于学习的。邀请朱仁民来讲座,也是想让学生能从名人的角度来了解学习和生活的关联,了解名人、贴近名人,引用名人效应,树立榜样来真真正正的体验生活,从而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品德与生活(社会)》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整合后的研究成效

通过一年多的尝试与探索,本班学生的品德面貌确有较大提升,无论是行为习惯表现还是学习意志品质都有了重大改善。杭州名人纪念馆徐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弟子规》的内容与含义,使学生很快就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和背诵《弟子规》的全文;名人纪念馆的陈老师结合孩子们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在具体行动上把所学习到的《弟子规》的条文、道理和精神一一落到实处;西湖文化研究会的李伟老师的软笔和硬笔书法教学、俞老师的古琴演奏与古曲欣赏、梅心老师的中华古体诗词的鉴赏和朗诵,都起到了极好的启蒙作用,不仅使学生增加了诸多门类的课外知识,更使得大家在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中得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朱仁民大师的现身说法,深入浅出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国学教育”示范课,再现艺术大师、大画家潘天寿的伟人风范,使孩子们受到一次极有意义的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现实教育,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上了艺术的种子……

转贴于论文联盟

在进行课程与国学整合的探索过程中,学生心情愉悦,乐学、会学,在国学经典的了解上,在思想品德的规范上,在精神意志的激励上,都有了稳步的提升。例如,在社团举办了“名人后代讲名人”的活动后很多学生和家长都纷纷感言,以下是笔者收集到的部分节选:

3.1对学生来说。

朱仁民大师的讲座,给了我很大的激励。朱大师曾在作画过程中从30米高空摔下来,造成了瘫痪。在医生断定他永远站不起来的时候,他绝望了,但学生给他做的轮椅画板却重新让他对生活燃起了希望,他有了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一定要站起来!经过不懈的锻炼,奇迹发生了,朱大师不仅可以正常走路了,更在艺术领域有了巨大的成就。朱大师对生活的热爱、面对困难的不畏惧、为艺术而勇于付出的精神都使我一生受用。(社团社员 韩?i歆)

3.2对家长来说。

国学——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需要我们继承和发展。

“国学鉴赏社”是孩子们学习国学文化的一个平台。此次的“名人后代讲名人”犹如一座桥梁,拉近了孩子们与名人之间的距离。从细微处领略一代大师的风采;从小节上感知其人格的魅力;从生活中学习其平凡中的伟大。(国学鉴赏社侯邦垒妈妈)

3.3对自己来说。

这一年多来,我一直做着各种各样的尝试,想让学生能养成良好的为人、处事、学习和生活习惯。苦于看不到明显的效果。但我不曾放弃,在一次次的历练中,我终于见到阳光唤得彩虹!在这次“名人后代讲名人”的活动里,没有诗词没有歌赋,但是却有意想不到的意外收获,可能这就是人生的一种真谛。就像我小时候练习书法一样,时时写,刻刻练,但苦于没有任何进步性的变化,但就会在某个不经意的小动作上得到启示,瞬间就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学生的人生之塔不是一砖一瓦构建的,需要从现在起日积月累,奠基丰厚的智力背景和人生底蕴。真心的希望能通过进一步的加强国学经典教育来培养学生的传统素养,真正的品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典的精髓,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长盛不衰。(笔者)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程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课程要求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历史、文化传统”,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通过研究和实践,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找到国学教育的相应教育契合点,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生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转贴于论文联盟

上一篇:“吾言”或“吾道”:有多少话可以作如是说?... 下一篇:儒学的跌落和近代哲学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