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的基本旋法走向和美学特色

时间:2022-06-05 01:46:23

陕北民歌的基本旋法走向和美学特色

摘要: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最直接、最真切的艺术反映,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是历代陕北人民留给我们的宝贵民间文学遗产,是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音乐美学的特色艺术成就。

关键词:陕北民歌;美学特色;旋法走向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03-1

陕北民歌具有高亢、悠扬的旋律和清新、质朴的风格。民间歌唱家把内心无尽的寂寥、炽热的企盼、复杂的感情,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真实地表现了陕北人的精神世界和陕北的自然景观、地方民俗。

一、陕北民歌的思想内容

陕北民歌的思想内容广泛,陕北民歌代表了陕北民间文学创作的思想特征和成就,真实而朴素地记录了陕北民众的生活与命运、向往和追求。

(一)它表现了陕北民众对纯真爱情的执著追求

情歌是陕北民歌的精华。陕北民歌对质朴爱情的描写,可说是恣肆淋漓、妙不可言。如:《清水水玻璃隔着窗子照》“耳听见哥哥唱着歌儿来,热身子趴在冷窗台”,表现了热恋中女子那种盼望与情人相见的急切心情。“手提上羊肉怀里揣上糕,泼上性命往哥哥家里跑。”她的情人也是“只要和妹妹搭对对,铡刀剁头不后悔”。这种不甘忍受命运的摆布,大胆追求真挚的爱情和至死不改初衷的反抗精神,在陕北民歌中不乏其例。

(二)它是挣扎在陕北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的真实反映

昔日陕北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交通闭塞,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在这种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情绪消极、低沉,只能通过歌唱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苦闷与压抑。人们以《脚夫调》来泣诉自己的满腹苦水、一腔悲怨。从这些歌里,我们可听到陕北人们心中的悲愤,了解他们悲惨的真实生活。陕北民歌真实反映了陕北人民的困苦生活,是一曲感动人心的悲歌。

(三)它是陕北各个历史时期民众斗争生活的真实记录

陕北民歌有着丰富的现实内容和深厚的爱国热情。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鲜明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陕北人民苦难深重、备受煎熬。他们怀着对国事难为的哀愁和有志难申的苦闷唱着:“洋烟本是外国种,引进中国坑害人。”为了不使“中华同胞一个个都吸坏”,又唱出“井岳秀(陕北的大军阀)坏骨头,他把咱老百姓刮苦了个穷”等。因此,陕北民歌是陕北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的最形象、最真实的记录和反映,让我们感受到陕北人民在求解放、求富强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强烈民族气节与精神,是一部形象的陕北民间文学史。

二、陕北民歌的美学特色

陕北民歌分为劳动歌、信天游、小调等。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率真抒情、质朴无华的文学特点以及情致独特的美学特色。

(一)句式多样

大多数陕北民歌为七言上下句结构的两句体,两句一韵,自由变化,构成一个段落,信天游就是这种句式结构的典型。如“太阳出来照山坡,有个媳妇受折磨”,这种上下两句式结构简洁,能给人一种单纯真切、通畅明快、集中凝练的朴实美。

(二)形象鲜明

陕北民歌是以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作为衬托的,用最简洁的手法来表现情感,并抓住典型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描绘,塑造人物形象十分鲜明,生动感人。如《蓝花花》唱道“青线线蓝线线蓝格莹莹的彩,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爱死个人”,“五谷子田苗子数上高梁高,一十三省的女儿数上蓝花花好”。用这些农作物来形容蓝花花的美貌,像田里的高梁那样出类拔萃。

(三)比兴见长

比兴手法在陕北民歌中最多,也最具地区特点,尤其是在信天游的唱词中,得到了富于创造性的运用与发挥。一般是上句比喻、起兴,展示意境和想象,下句中实之以丰富笃厚的精神内涵,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和情怀,其手法挥洒自如,宽泛贴切。陕北民歌多是在被眼前特定的景物所吸引,歌者的内心激起与之相应的感情后,便把握住“情与景”的相关之处,使之契合于一体,切景入情,借景抒情。这种借景言情的抒情方式,把歌者的心境烘托、映衬得清晰可见,民歌的意蕴空间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由此形成了一个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三、陕北民歌的基本旋法走向

陕北民歌旋法走向是以一个纯四度加大二度或两个纯四度的叠置,雕饰特点多样化,并依次为基础成四声、五声、六声、七声甚至八声音列。陕北民歌中最多见的是徵调式、商调式和羽调式。旋法特点最鲜明的就是跳进音程的频繁出现。常见的是主音的下方四度音与上方四度音对调式主音的突出支持,形成了鲜明的四度跳进音程。

节奏多采用附点音符,节奏自由,纯朴大方,高亢悠长。句式结构一般每节两句,两句一韵,下一节可换韵,亦可不换。短歌可能只有一节,长的可接连数十节乃至成百上千节。艺术手法上多用比兴,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曲调优美,朗朗上口。作为陕北民歌歌词载体的陕北方言,体现并承传着汉语“单语素”“双音步”的特点,这决定了陕北民歌节拍的特点――以“2”为基础的倍数节拍体系,并以此作为基本节拍系统。

四、结语

任何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种类,都有与之相应的表现手法。陕北民歌是陕北文化乃至黄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散发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着黄土儿女最通俗的词汇和最高昂的激情。以陕北民歌歌词的修辞特色为切入点来研究陕北方言乃至现代汉语的修辞艺术,既有学术价值,又有艺术价值。陕北民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出于对民间艺术的传承,我们应加大对它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范立芝.中国钢琴音乐演奏中的气与韵[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04).

[2]井碧媛.陕北民歌多声部之键盘和声因素探寻[D].陕西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杨春柳,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

上一篇:围涎的起源与发展 下一篇:浅谈情境式教学在高中美术鉴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