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泵炸伤致中枢性尿崩症1例

时间:2022-06-05 12:14:48

【关键词】气泵;颅脑损伤;中枢性尿崩症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047-02

1 案例

李某,男,19岁,于某年3月18日修理轮胎时被气泵炸伤头部。伤后在医院查体:嗜睡,GCS10分,双眼睑充血肿胀,瞳孔无法观察,前额部可及两处各约1.5cm的伤口,已缝合,少许渗出,双鼻腔及口腔流血。四肢可见自主活动,肌力检查不配合。辅助检查:头颅CT示两侧额叶挫裂伤,左额部颅内血肿,蛛血,颅内积气,多发颅骨骨折。入院后经止血、降颅压、抗感染、护脑、营养神经、改善脑循环、脑代谢、化痰、促进骨折愈合、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出现烦渴多饮,多尿等症状,尿量与实验室检查:24小时尿量>8000ml,尿比重

伤后7个月法医学检验:额部正中可见一纵形损伤瘢痕,大小为1.5cm×0.3cm,愈合平整。左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右侧瞳孔对光反射可。左眼视力粗测0.12,右眼视力粗测1.0,左眼颞侧视野部分缺损。双耳听力粗测可。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可。被鉴定人李某自述口渴多饮,尿量增加,目前需长期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控制尿崩症。近期查24小时尿量为3100ml。

2 讨论

尿崩症是指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又称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血管加压素反应缺陷(又称肾性尿崩症)而引起的一组症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尿。

尿崩症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目前国际上将其分为四类,其病因和治疗各不相同:①中枢性尿崩症,亦称神经源性或下丘脑、垂体性尿崩症,是由于ADH或血管紧张素缺乏所致;②肾性尿崩症,亦称血管紧张素抵抗性尿崩症,是由于肾脏对ADH作用不敏感所致;③先天性渴感异常尿崩症,由于渴感异常或水摄入过多所致;④妊娠性尿崩症,特指在妊娠期ADH缺乏所致的尿崩症。临床常见的是中枢性和肾性尿崩症。

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表现为:大多数患者均有多饮、烦渴、多尿。排尿频繁,尿色清淡,夜尿显著增多。一般尿量常大于4L/日,多在16-24L之间,最多有达到39L/日者。尿比重比较固定,呈持续低比重尿,尿比重小于1.010。引起中枢性尿崩症的因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约30%的患者为原发性尿崩症(原因不明或特发性),其余的约25%与脑部、垂体-下丘脑部位的肿瘤有关,16%继发于脑部创伤,20%发生于颅脑部手术后。

颅脑损伤后尿崩症为下丘脑损伤综合征之一,是神经源性尿崩症的一种。其发病机理一般认为是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及垂体柄和垂体后叶损伤导致ADH的合成和释放发生障碍,ADH的减少使肾脏对水的吸收减少,致尿量明显增多。该病多发生于颅底骨折和脑底部挫裂伤的病人,伤情越重,尿崩出现概率越高,尿崩持续时间越长;颅底骨折的出现使尿崩症发生的概率增加。

对于外伤性尿崩症的法医学鉴定,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有无明确的外伤史 本例气泵炸伤头部,外伤史明确。(2)确诊有无尿崩症 本例伤后有烦渴多饮、多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24小时尿量>8000ml,尿比重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37-1140.

[2] 李毅毅.颅脑损伤合并中枢性尿崩症15例诊治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2):218.

[3] 张武.朱建华. 颅脑损伤致尿崩症法医学鉴定1例[J]. 法医学杂志,2010,26(3):234-235.

[4] 金卫星.祝斐.陈进.朱炯明.颅脑损伤后尿崩症17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5):311.

上一篇: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分析 下一篇:有关推拿牵引结合药物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