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特点,以趣促学

时间:2022-06-05 10:21:52

【摘要】 小学数学有其特有的特点,抓住学科特点是促进教学有效的前提,同时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我们在关注数学学科特点的同时,应当注重教学组织的趣味性,通过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特点;兴趣;有效

小学数学学习作为一种具体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过程,它一方面具有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的共同特点,另一方面又必然还有一些反映其个性的特点.

一、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分析

1. 小学数学学习需要丰富的感性认识

知识的习得必须要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对于数学学科更是如此. 数学学科有着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再加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比其他任何学科的学习更需要丰富的感性材料支撑. 从教学经验来看,借助于感性材料的直观形象来组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为明显的特点. 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必须在学习中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形成表象,才能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如若不然,新的数学知识内容就难以与学生头脑里已有的数学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教学效果也就低下.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等平面图形时,学生如果没有对具有这些形状的物体表面进行过仔细且深入的观察,就很难在头脑里存有表象,自然就难以实现对这些图形特征的理解和内化.

2. 小学数学学习需要循序渐进

由于数学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特点,这一特点在客观上就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切忌拔苗助长. 笔者对“循序渐进”的理解有以下两个方面:

(1)循序渐进受到数学学科特点的影响,是对学习过程的一种客观制约. 学习数学的过程必须遵循人的认识发展顺序,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一切违背人类认识发展顺序的数学学习活动都是不会获得成功的.

(2)循序渐进是学生认识发展顺序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必然反映. 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再学什么,都取决于所学数学知识体系内部的逻辑结构,这种逻辑结构既包括数学知识的纵向联系,也包括其横向联系.

3. 小学数学学习需要结合活动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里包括学生探究性兴趣的激发和探究活动的开展,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倡导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笔者认为活动是帮助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在活动中布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 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数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所学数学知识的动作表象,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内化数学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同时,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真实的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关系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

二、课堂引入游戏的作用与实践

1. 游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马斯洛认为一种综合性的行为理论必须既包括行为的、内在的、固有的决定因素,又包括外在的、环境的决定因素. 这种观点受到了教育界的足够肯定,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促进其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重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是首要任务. 而游戏正好具备激发学习动机的几个特点:

(1)教育小游戏融趣味性、互动性和挑战性于一体,所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转化为学习动机,学生从内心里愿意学、想学;

(2)教育小游戏包含了竞争性及激励机制,好胜之心是小学生最大的特点,除了与他人进行比赛,对自己亦是一种挑战,通过有益竞争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3)教育小游戏包含了竞争与合作的多维学习关系,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能保证将学生的学习动机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比如,在小学数学“整数加法运算”教学中选用“攻城魔法阵”这款数学小游戏,它就将加法运算融入刺激有趣的攻城故事中. 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不断体会到掌握知识带来的成功与喜悦,意识到知识的价值和用途,产生获得知识的心理需要,对游戏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转移到知识学习上.

2. 游戏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普遍存在,让每名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发展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教育游戏通常将教学任务从低到高设置不同的等级,适合从低到高不同的学习水平,以尽量满足每名学生的需要.

比如,教学游戏“探索星空”,要求学生计算观测到的几何图形的面积. 游戏分成了两个等级,游戏的第一等级适合初学者,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记住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第二等级太难,会使他们无从下手. 游戏的第二等级适合能够记住计算公式的学生,因为第一等级对他们来说没有挑战性,相应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李光树.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小航.小学数学实用教学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孔企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潘陶.教育游戏众说纷纭[J].中国远程教育,2004.

[5]胡相艳,严一川.让学习充满乐趣:对教育游戏发展的分析及建议[J].中小学电教,2006(6).

[6]吴慧玲,吴伟,韩志耕.游戏教育中一种有效的学生行为控制机制[J].中国电化教育,2008(9).

上一篇:论回归幼儿生活的数学教学方法 下一篇:在探究式数学学习中提升学生创新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