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时间:2022-06-05 07:06:09

高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国家高新区是实现产业集群的乘数效应、推动区域城镇化发展和区域经济进步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太原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实例,针对太原国家高新区发展进行SWOT分析,得出高新区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据此从科研创新、招商引资、强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太原国家高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太原国家高新区 可持续发展 SWOT分析

一、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介

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建于1991年,其毗邻山西大学等多所高校,以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等科研机构为依托,为高新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研支撑。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太原国家高新区地处太原新城区腹地,依托资源与科研优势,以建设新型工业化为发展路线,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为优势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山西省战略转型的推进,太原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推动山西省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产业创新的排头兵。

二、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

SWOT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由美国教授海因茨.韦里克综合了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以及其企业价值理论,提出的著名战略分析方法,SWOT包括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挑战(Threats)四个要素,常用来对内外部竞争环境进行态势分析,以掌握竞争对手情况,制定发展战略。

(一)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势(Strength)

太原国家高新区位于山西省腹地,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和山西省便利的资源优势,周围有较多的高校与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处于产业链的上端,通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能够很好地带动地区产业链的发展。太原高新区自成立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形成并推动了煤电、化工、医药、新型材料、装备制造、农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完成了特色产业集群,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

(二) 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劣势(Weakness)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目前全国53个国家高新区中,太原国家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位居第23位,居于中等水平,尤其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位置比较靠前,但出口创汇方面相对落后,太原国家高新区位于第45位,高科技产业发展与产品出口方面处于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的倒数几位,形势不容乐观。

此外,太原国家高新区毗邻山西大学和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等科研机构,在科研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高新区内“产学研”合作机制尚不完善,科研资源转化为高新区企业创新的转化率尚不高。如下表1为对高新区内一些企业的问卷调查。

从上表1可见,在所调查的高新技术企业中,首先是企业与高校之间的科研项目不多,尚未达到一半。其次是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很多并未选择邻近的山西大学,这与附近的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自主研发能力是密切相关的,目前,山西省列入“211”工程的高校仅有太原理工大学,而太原理工大学也仅有几个专业处于领先位置,未能为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有效的科研支撑,因此很多企业被迫选择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山西省外的高校进行科研合作。

(三)太原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y)

目前,山西省正在走轻型工业化发展之路,为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产业支撑,作为国家为数不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山西省政府与太原市政府对太原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首先,在选址上,太原高新区位于太原新城区,占地8万O,兼有政策区与新建区两部分,政府在土地保障方面给予了较大倾斜,为太原高新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撑。其次,高新区建立后,政府在招商引资、融资渠道、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先后出台了大量的优惠政策,激励太原国家高新区的发展,为太原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机遇。

(四)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Threats)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局势的不断变化,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高新区之间对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加剧。太原国家高新区的建设刚刚起步,在产业关联、技术服务、配套设施等方面,尚存在很多不成熟之处。作为山西省内发展轻型工业化的重要平台,太原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将面临国内外园区激烈竞争、产业直接碰撞的挑战,加之中部地区产业发展的同构性,其他地区的国家级开发区发展也给太原高新区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三、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在当前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下,要推动太原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应该从科研创新、招商引资、强化管理等方面切入,不断提升太原国家高新区发展的竞争力。

(一) 整合高新区产业集群,加速“产学研”科技创新

针对太原国家高新区内现有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现状,一方面,应加大与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科技大学、中科院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另一方面,应加快与国内外其他科研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合作,对外来创业的高端人才实施奖励措施,助力太原国家高新区建设。

针对太原国家高新区内很多企业规模实力有限、高科技产业发展与产品出口相对滞后的现状,整合高新区产业集群,不断优化与改造传统产业,推动老工业基地的调整与转型,通过建立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帮助规模偏小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加快产业创新,实现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体制等方面的良性互动。

(二) 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风险投资对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称为高新区发展的“金融发动机”,目前太原高新区内多为政府牵头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创新基金等,专业的风险投资企业偏少,很多企业还面临融资困难、专项资金到位慢等问题,同时风险投资能力与其他国家高新开发区相比还有差距,因此,应当引入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资金支撑。同时,采取土地运作、项目运作、资本运作、财政运作、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以及BOT、BT等手段,增强资本运作能力,为园区企业发展注入资金支持。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推动高新区发展的源头,太原国家高新区应当依托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加强外联内引,主攻外资招商,对税收贡献大的项目深入挖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资金注入来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助力工业区公私协同发展、推动区内重点工程建设。

(三) 发扬晋商文化,完善高新区服务体系

明清山西商人称雄国内商界五个多世纪,以“进取、敬业、抱团、诚信”为核心的晋商文化深深影响着山西省内企业,太原高新区应当将“晋商之魂”发扬光大,将其贯彻到经营意识、组织管理和心智素养之中,不断完善高新区服务体系。

完善高新区服务体系,就要不断创新高新区服务平台,为园区内企业招聘信息、产业新闻、行业动态,提供银企对接渠道,建立企业间的长效合作;加大在财税征收、资本运作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健全协税护税网络,加强税源监控,实施高新区降本增效;选择园区内发展势头好、市场化程度高、前期底子好的项目进行PPP试点,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实现与社会金融资本的对接,打造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三方的联动与协调机制。

结语:

本文以太原国家高新区的发展为例,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了国家高新区的建设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得出影响其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并据此从科研创新、招商引资、强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其他高新区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黄春燕.工业园区向生产业功能区转型中商业配套服务的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2.

[2] 胡盈盈,李江,贺传皎,刘昕.环“罗湖金三角”旧工业区改造的路径与策略探究: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天津:2009.

[3] 边继云.河北省临港工业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上一篇:农民工体制与中国模式的终结 下一篇:低碳经济无关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