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值日生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有序做事能力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6-05 06:20:42

在值日生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有序做事能力的策略研究

【摘要】研究表明,大班幼儿的各种能力都在明显提高,他们也很乐意做值日生,为集体服务。但是在服务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何能够把值日生工作做好或按照秩序有序完成,是有待我们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就大班幼儿的有序做事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如何在值日生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大班幼儿的有序做事能力,为更好地幼小衔接做准备。

【关键词】大班幼儿 值日生活动 有序做事能力

一、 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独生子女的优越地位、父母的无暇顾及、祖辈的包办与纵容,导致部分幼儿不愿动手劳动,或者做事缺乏条理。平时,我们也发现幼儿有很多无序做事的状态。例如:盥洗时间到了,有的小朋友会先去洗手,然后解小便;有的会直接去喝水……极少有幼儿会按照小便、洗手、喝水的顺序去完成。再如:美工活动时,第五页风车的美工纸要抽取出来。很多小朋友会把整个美工纸翻个遍,找个半天,而不会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有序去寻找。

有关研究表明:开展幼儿园值日生活动对幼儿有序做事习惯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天性好动,喜欢操作活动,在集体中喜爱同伴,乐于为大家服务、做事,对老师交给的任务能较好地完成。幼儿的这一特点是我们进行值日生活动的良好基础。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丰富的可操作的内容,如餐前准备,课前学具摆放,自然角的管理等,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不仅提供幼儿的表现才能,学习合作、尊重他人劳动的条件和机会,还能保证各项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

二、 研究内容与措施

1.研究内容

(1)提高对值日生活动的意识,为有序开展值日生工作打好基础。在系列的集体教学活动中,例如社会活动《我当值日生啦》,歌唱活动《勤劳的值日生》,绘画活动《今天我值日》等,让幼儿认识值日生的标记,知道值日生的意义,交流了解值日生的工作,萌发做值日生的愿望。

(2)开展值日生活动,培养幼儿有序做事的能力。早晨、中午和盥洗等其他时间,值日生究竟该怎么做呢?需要完成哪些事情,又该怎样出色地完成呢?幼儿在参与设计并制作的过程中,了解值日生的工作范畴,讨论完成的方法,实践自己的设想,在练习中不断提升有序做值日生工作的能力。

(3)教师保育员的有效引导。教师和保育员应在平时的值日生活动中悉心观察孩子的需要,及时地给予有效的引导,引导幼儿能够有序地完成每一项值日生工作。

(4)开展值日生工作的评价活动,巩固有序做事的好习惯。评价有幼儿自评和同伴互评两块内容。自评是由教师设计一份值日生表格,由当天值日的幼儿用数字和打勾等的方式记录学号、值日的内容等。也可由教师和幼儿口头进行点评,以表扬鼓励、促进发展为宗旨。

2.研究措施

(1)通过儿歌、歌曲、绘画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值日生的意义,提升做值日生的愿望。

(2)通过集体讨论、设计流程图等形式,引导、帮助幼儿有序开展值日生工作,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3)通过自评和同伴互评的方式,评选优秀值日生,巩固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三、研究目标

1.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值日生活动,培养幼儿有序做事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对值日生活动的指导,注重幼儿的活动过程,做事的条理性,树立教师新的保教观念。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在本课题当中,教师要给孩子创设丰富的值日生工作环境,提供给孩子做值日生的机会,在每天的值日生中,观察共性的和个性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研究,培养幼儿有序做事的意识。

2.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在本次课题中,教师以幼儿在做事时实际碰到的问题为切口,旨在培养幼儿有序完成值日生工作为目的,对值日生活动中幼儿有序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

五、 研究效果

1.树立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调动了的积极性。将每天请两个值日生的做法改为每组一个值日生,一天共六个。每天轮换的制度也改为每周一换,便于更多的孩子参与值日生工作,也便于教师有系统、连续地观察和指导孩子有序工作,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值日生工作的积极性。

2.能够完成值日生工作,提高有序做事的能力。在刚开始的时候,值日生工作并不是很顺利,特别是能力比较弱的孩子,时常需要老师手把手的地教,不断提醒。经过我们一段时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孩子们大多能有序地完成值日生的工作。

不仅如此,形成了一定的有序做事的能力。比如分美术材料,会先数清人数,后根据人数取相应数量的铅画纸、记号笔,分发给每个人。

上一篇:阅读教学中有效性缺失现象分析及矫治对策 下一篇: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