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再认识和有效引导

时间:2022-06-05 05:43:57

对“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再认识和有效引导

[摘要]文章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特点,阐述了“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现状,提出应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创新宿舍文化建设模式,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尊重个体,调动“90后”大学生参与宿舍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人文关怀,增强“90后”大学生的适应性;制度改革,实行宿舍管理制度的民主化。

[关键词]“90后” 宿舍文化 有效引导

[作者简介]毕丽娜(1980- ),女,山东威海人,防灾科技学院防灾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柳敏(1982- ),女,山东济宁人,防灾科技学院防灾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罗马史。(河北 三河 06520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6-0179-01

宿舍文化能够反映大学生最真实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应该占领宿舍文化这块阵地,以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目前,“90后”大学生开始成为高校的新生力量,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及时、准确、全面地把握“90后”大学生的特点,掌握“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现状,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一、“90后”大学生的特点

1.思想独立,但团队合作感较差。“90后”的自我选择性极强,喜欢自主展示思想,通过争论和碰撞形成观点,不喜欢直接接受。再加上网络时代是他们的生存环境,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因此,“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更加快捷,知识更加丰富,所以“90后”一代在知识结构上的复杂和多样性远远超越了以前。同时,由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的与人分享意识、合作能力、团队忠诚感相对较差,对父母有很强的情感依赖,却又不愿与父母进行深入交流。

2.个性张扬,但抗挫折能力较弱。“90后”是最年轻的一代,他们的成长道路大部分都比较顺利,因此充满着优越感,而且他们不吝张扬自我,几乎不放过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但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又比较差。武汉大学关于“遇到挫折心态”的调查显示:在抽查的“90 后”800 名新生中,大多数人心理素质偏弱,抗压能力明显不足。有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人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人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

3.关注主流,但价值取向很务实。由于身处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大环境,信息的逐步开放和透明化,使得“90后”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比他们的前辈更加丰富和趋于理性化。他们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无论是在斗争中,还是在传递奥运圣火时,他们都能够维护国家尊严,将高涨的爱国热情转化为支持国家发展的力量。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大学生志愿者们用热情、真诚、良好的服务,为国家赢得尊严和友谊,被国际社会称为“鸟巢一代”“海宝一代”。但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利益关系的复杂多变,又让他们变得更加务实。他们高度重视个人的前途,理想追求回归到现实生活。

二、“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现状

1.物质文化方面。“90后”的大学生更加注重与信息时代的接轨。除校备设施外,宿舍物质文化的主要部分就是大学生自己持有的自备设施。我们对防灾科技学院防灾工程系学生进行过关于“宿舍文化”的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收回200份,有效问卷198份。调查显示,数字化产品,包括手机、数码相机、电脑等非常普及,近七成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100%有至少一个电子邮箱、一个网名,80%玩过网络游戏,还有20%拥有自己的网络博客,10%随身携带电子图书。有部分自制力差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忽略了学习、交流,致使荒废了学业。对网络的过于依赖也造成大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宿舍卫生环境较差,尤其是男生宿舍。主要表现在:卫生打扫的主动性随着年级的自然增长而逐渐减少,大四男生基本很少打扫宿舍卫生,而从宿舍成员来看,经常打扫卫生的占17%,偶尔打扫卫生的占28%,很少打扫的占 55%,非卫生检查期间打扫宿舍卫生的占 76%。

2.精神文化方面。从大学生在宿舍的主要精神文化看,基本上是健康合理的,符合青年特点和需求,但也存在一些灰色潜流。调查显示:除去睡觉,每天在宿舍的时间在4小时以内的人占50.5%。问及“在宿舍里你做得最多的事”,选择最多的依次是 “看书、学习”“聊天”“上网”,分别占37%、32.5%和21%,而聊天的主要内容是“当前热点问题”“爱情”和“学习”。从宿舍成员之间的关系看,大部分同学能够相处融洽,但也存在人际关系紧张的客观现实:仅有57.5%的人认为很和睦、有家的气息。但在“以宿舍为单位参与活动的热情时”选择“从不参与”“看时间而定”“参与但不积极”的占总数的61%,所以现在的大学生明显存在自我中心主义意识,人际关系紧张,缺乏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3.制度文化方面。“90后”强烈要求民主与自治,而且敢于挑战权威。调查显示,代沟是“90后”与家人沟通的最大障碍,他们主张自由与快乐,认为长辈“喜欢限制自己的自由,不重视自己心里的想法”。因此,在宿舍管理制度模式上,“90 后”大学生最认同的是“民主型模式”(校方与学生沟通后所制定的制度)。在对现行宿舍管理制度的总体评价上,他们认为总体上缺乏民主精神和人文关怀,急需改进。

三、创新宿舍文化建设模式,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1.尊重个体,调动“90后”大学生参与宿舍文化建设的积极性。“90后”大学生思维更加活跃,生活方式更多样化,他们不拘泥于刻板的生活与教育模式,喜欢尝试新事物,因此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大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把他们推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舞台,并通过他们团结、影响更多的同学。另一方面要建立以楼长、层长、寝室长为主要成员的寝室管理网络,检查和督促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持寝室的整洁和良好秩序,形成“蓬生麻中必自直”的氛围,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2.人文关怀,增强“90后”大学生的适应性。对于“90后”大学生“个性张扬、叛逆”等特点,不能简单地看做是缺点。“90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抗挫折能力差,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坚持教育学生与服务学生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此外,教育工作者也要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文化活动的品位,使活动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这样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开展以宿舍为单位的“文明宿舍”评比、素质拓展训练、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角色互换之前体验活动等,让学生在这些集体活动中传递生活和学习的信息,学会与人相处,增强宿舍成员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形成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3.制度改革,实行宿舍管理制度的民主化。良好而健全的制度是宿舍文化实现育人功能的外部机制。要根据学校的总体育人目标和学生宿舍管理的具体要求,建立健全宿舍管理规章制度,告诉学生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强化大学生的自律意识。但从调查结果来看,“90后”学生执行宿管制度的形势并不乐观,他们强烈要求民主与自治。这就要求学院要摈弃以前的指令态度,认真听取并吸纳学生关于宿舍管理的合理化建议,以实现宿舍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和民主化。同时,对于宿舍管理人员也应该进行以加强服务精神和提高服务能力为主旨的培训,实现管理人员与管理制度的“双到位”。这样在无形中会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羞耻感,让他们明辨是非,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卢浩浩,周子葳,张琳.“90后”大学生调查:个性独立 思想早熟 自信张扬[N].扬子晚报,2008-08-28.

[2]中国青年报记者戴长澜.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公布[N].中国青年报,2008-11-12.

[4]张宝君.“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

上一篇:教学楼后面的“开心农场” 下一篇:新媒体背景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