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贵龙:十倍速增长迎接黄金十年

时间:2022-06-05 05:23:50

郭贵龙:十倍速增长迎接黄金十年

郭贵龙简历: 1990年毕业于北京经济学院财政专业,先后从事过教育和商业企业管理工作。1993年进入财经媒体行业,在联办旗下著名杂志《证券市场周刊》工作一直至今。先后任职《证券市场周刊》驻沪记者、采编部主任、副主编、主编。2005年任《证券市场红周刊》执行出品人。

前瞻观点: 我们对未来的打算是,以传统的纸媒为基点,把产品线越做越长越做越大,从七加一变成十四加一甚至更多。从近两年《红周刊》发展的速度上来看,基本上呈倍增态势。道琼斯公司、布隆博格等成功的先例也给了我们以启示,在未来,《红周刊》的发展模式,一定不会是固守传统的阵地,而是在传统的模式上不断开拓创新。了解更多请点击赢销互联网站www.省略。2007年影响力: 《证券市场周刊》创办于1992年3月,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证券杂志,被美国期刊协会评为“世界十大财经媒体之一”。2007年在中国股市繁荣的大环境下,《证券市场周刊》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并成功转型,推出了电子期刊。

2007年,是《证券市场红周刊》获得大发展的一年。如果总结《证券市场红周刊》成功的经验,还是那句老话:“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来看天时,证券类媒体在这两年普遍较兴旺,这其中首先有整个大环境的因素。如果从较高的视角来观察证券行业,我们可以发现,从现在开始往后,整个证券行业将进入黄金十年,在这个时段,人口红利是主要特点,人口的年龄结构最优、经济蓬勃发展,包括人力资本价格的所有资源的价格都将上涨。 国人的理财意识和理财需求日益高涨,现在,最主要的投资品就是房产和股票,其他的投资品尚未成为主流,因此,在这个阶段,证券和房地产两个行业无疑是最繁荣的行业,证券类媒体的勃兴也就是顺理成章产生的结果。从往后看十年,发展的前景都非常好。 再说所谓的“地利”。我们《证券市场红周刊》准备了整整十年,才达到现在证券类杂志媒体的行业龙头老大地位。在证券类杂志中,经过多年的起起伏伏,能够坚持存活下来的不多了。所以,这个“地利”也来之不易,这个“山头”抢占不易,固守更难,我们坚持下来了,才有了现在的高屋建瓴的态势。 有了天时和地利,是否能够抓住机遇,就是我们自己的主观因素在起作用了。 我们抓住了一个很大的战略转型的机遇,就是从传统的纸媒,向电子期刊的转型。我们不是说不要传统纸媒了,但增加了一个互联网的因素。这是新兴的方向,看准了之后,大胆地向这个方向转型,用了一年的时间,成功实现了转型,电子期刊的收入占整体收入52%,超过了传统纸媒的发行和广告收入之和。 传统的杂志媒体利用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的传播载体和工具进行创新和转型,是否适合所有的杂志,目前还不能断言,但在我们《证券市场红周刊》,这种转型是成功的。 目前,我们的业务模式是所谓的七加一,即七个付费电子产品加一个传统的纸媒。 在传统的纸媒里边,广告占60%,发行占40%。随着我们转型过程的继续,在未来的三年内,付费资讯的收入将占到全部收入的80%,同时杂志的传统业务也在发展,但比重是下降的。在传统的业务中,我们还有一个书店,接受网上订货。我们还有一项比较成熟的业务,就是举办活动。我们每年搞一个“国际投资大师年会”,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大城市巡回演讲,反响不错。了解更多请点击赢销互联网站www.省略。 我们对未来的打算是,以传统的纸媒为基点,把产品线越做越长越做越大,从七加一变成十四加一甚至更多。从近两年《证券市场红周刊》发展的速度上来看,基本上呈倍增态势。道琼斯公司、布隆博格等成功的先例也给了我们以启示,在未来,《证券市场红周刊》的发展模式,一定不会是固守传统的阵地,而是在传统的模式上不断开拓创新。

上一篇:李函霏:营销决策人的传媒平台 下一篇:B2B科技企业结束营销“裹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