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言身教 17期

时间:2022-06-05 04:50:42

安静的课堂,我正兴趣盎然地给班上的学生上着课。忽然一只蝙蝠闯进了教室。原本安静的课堂,顿时变得沸腾起来。这位不速之客居然还毫不识趣地停留在雪白的墙壁上,真的非常扎眼。良好的课堂氛围就这么被破坏了,我心中颇为恼怒。于量,我信手操起一把扫把欲将之击毙。

“老师,蝙蝠是好的,你为什么打它?”一名学生学生赶忙呼喊。

我顿时一惊。“蝙蝠是好的,它飞进来吃蚊子,我们要爱护它,不要伤害它。这都是以前你教我们的”那位学生继续小心翼翼地说着。

“老师不是打它,而是把它请回家去。因为我们的教室这么干净,没有蚊子。它在这里会饿坏的。”

我拿来一把椅子把那只小蝙蝠轻轻地捉了下来。

“为什么把它请回家呢?为什么不让它在我们教室吃蚊子?”学生一脸迷惑地望着蝙蝠。

“如果夜深了它还在这里,可能就会忘记回家的路了。它妈妈也想它啊,现在要是找不到它的话,它妈妈会着急的。我们教室的蚊子已经被吃完了,它也饱了,该回家了。”

“那明天它还来吗?”学生恋恋不舍地问。

“可能来,也可能不来。”

“哦。”学生们总算是放心了。

我庆幸自己没有当着学生的面贸然把蝙蝠打死。

从那以后,我发现学生们对小动物保护意识明显地增强了。过去爱捕捉青蛙的现象几乎没有了,那些爱捉小鸟玩的学生也不再捉鸟了……

这一件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我的心里却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对于德育的问题引发了不小的思考:

为什么过去我们的德育是高耗低效的?

难道说我们的老师还不够卖力吗?我们的老师可是三天两头的不厌其烦地重复教育着我们的学生,可是为什么我们还有那么多的学生却还是置若罔闻?

难道我们的方法出了问题?我们的老师可是想尽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有现身说法的,有模拟情境,有情绪体验的等等,方法可谓是多种多样。

难道是我们的内容过于空洞,远离学生的实际?课改以来,我们已有的德育内容已经日益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

思来想去,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那就是我们的教师言行不一。

比如说热爱小动物这一点上,我过去口头上教育学生要热爱小动物,关爱人类的好朋友。可是当一只小蝙蝠破坏了我的课堂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驱赶它,甚至是打死它。我的内心并没有真的做到了爱护它。因为学生的及时制止,我的暴行没有得以施行。而我及时转变自己的态度,让学生乐意地效仿起我来,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当中。

既然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那么接下来的工作,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那就是言行一致。

我们平时都要求学生讲究卫生,那么就从自身做起。从自己的个人卫生到公共卫生,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看到有一个纸团掉在操场上,你弯腰拾起随手扔进垃圾箱,那么明天就会有学生跟着你这样做。

如果你教育学生尊老爱幼,那么你就不妨尊重学校头发已经花白的门卫大伯。为你把学校的大门打开,本来应该是他的份内事,你却连声道谢。那么,明天你的学生就不会再嫌弃他又老又穷了。

如果你想教育你的学生乐于助人,那么你就先帮陌生的大哥推一把陷在泥潭中的三轮车一把。你的学生看在眼里,也会永远记在心里。

如果你教育你的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自己却愤世嫉俗,那么你说得再多也是徒劳无功。

如果你想教育你的学生热爱劳动,在学生集体劳动时你就多卖力些。这样就不愁学生反问你:“老师,你做到了吗?”

如果你教育学生艰苦朴素,就请你不要穿着奇装异服。今天你一件过于时髦的服装已经在向学生传输了错误的“美”的内涵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口头上说的是一套而行动上是另一套的时候,这就会毒害年幼的心灵,助长漠不关心的思想。”第斯多惠说过:“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的最活生生的榜样。他希望引导别人走正确的道路,激发别人对真和善的渴求,使别人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好的发展,因此他应当首先发展他本身的这些优秀品质。”

当我们的德育高耗低效的时候,我们心急如焚。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只有以良好的身教施之以德。唯有身教,方能让学生心服口服。

上一篇:心随情动,智由心生――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 下一篇:善待、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