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

时间:2022-06-05 02:34:36

外文一样的文言文

2015年是科举制度废除110年的日子,一般人对科举制度的认识是,古代一种选取官员的制度,谁写文章写得好,谁就能够一路高升。但其实它是一种特别精巧、复杂的综合智力测验,不像表面看得那么简单。比如八股文,其实很复杂,很难写好的。

在今天我们看古文几乎等于看外文一样,文言文跟白话文的区分,是现代中国跟古代中国一个标志性的分水岭。要读懂文言文,对于今天的人来讲有点难度。很多观众抱怨,为什么我不多讲讲中国的古代经典?

今天我们来认识古文,给大家推荐一部书,是两三百年来无数读书人拿来当古典文章入门的书:《古文观止》不同于我们今天以为的“古文”是指古代用文言文写的文章,《古文观止》的编者吴楚材、吴调侯两叔侄所讲的“古文”,它最核心的是指唐宋家所带领的古文运动,它所建立的“古文”意义。

韩愈跟柳宗元,他们提倡古文,不只是文章文学要写得好,要恢复到以前那种比较朴质、比较简洁、比较优雅的古文,而且还应该要振兴“文”后面蕴藏的一种中国古典的、原始的、刚健的儒家精神。

韩愈生活的年代是中唐,“安史之乱”过后,天下大乱,藩镇割据。他看到天下礼崩乐坏,重建这一切要从“文”开始。他们真正想复活的是古典里面,那种儒家为主的中华文明骨干精神。

浩然正气,盈塞于天地之间

你看韩愈写柳宗元那篇墓志铭,柳宗元自己官途已经很糟糕,但为了好友刘禹锡,他跟皇上提出:我替他去那个地方。他不怕得罪皇上,韩愈夸他“士穷节乃见”。

韩愈在《进学解》用问答体的方法,假装有一个弟子嘲笑他:老师,你看你的文章写得好,学问做得大,做人品德又好,样样事儿都做得好,但做官不会做,做人不会做,搞得你现在仕途这么糟糕,你还跟我们讲什么“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你算了吧,哈哈哈!

韩愈说:当年孔子讲一句话就是圣贤的话,做一件事儿就是圣贤的典范,但是你看他的遭遇:老死在路上。古来圣贤里面,真正在人生事业上做到成功的没有几个,但为什么他们仍然值得学习?

我们不应该理会仕途遭遇的命运如何,要始终有个真精神把握住,就像韩愈,他不怕得罪皇上,该说的话直接对他讲,苏轼说他是“勇夺三军之帅”,这叫骨气,这叫中国士大夫、传统读书人的节义。

这个才是儒家的真精神,是国学的真精神。今天大家讲国学热,常教大家背《弟子规》。《弟子规》表面上教大家的是一套打乖乖牌的道理,我们太容易把它变成驯化老百姓的工具,但不要忘了支撑这套东西的是刚才我讲的这股气。

这股气,它不是给你心灵鸡汤,灌迷汤,它不是叫你做顺民,它要你做的是一个刚健的人。儒家在这个意义上讲,是一种刚健的人生,而“文”就是这种刚健精神的表现。再扩大言之,它会贯穿整个文明,整个政治社会的典章制度都被它充盈,有一股浩然正气,盈塞于天地之间。

这就是古文,我们要读这样的古文,于是观止。

上一篇:七选五阅读题的解题线索 下一篇:转变观念,放开课堂,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