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护理体会

时间:2022-06-05 01:31:29

3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护理体会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的可伴有心包炎、心内膜炎症等,如心力衰竭、心脏扩大、心律失常等。我院自2003-2007年共收治病毒性心肌炎患者30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30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6个月,男性16例,女性14例,发病前患上呼吸道感染22例,无感染者8例。

2临床症状:前驱症状主要为发热,周身不适,心电图检查可见早搏等。累及心肌时患儿自述心前区不适、胸闷、心悸、乏力等。心电图检查表现为频发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或房室传导阻滞等。重者表现烦燥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1]。

3辅助检查

3.1实验室检查:a-HBDH升高3例,ck升高9例,ck-MB升高18例,AST均升高。

3.2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18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室性早搏6例,房性早搏5例。

4护理

4.1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热情亲切地与患儿交谈,以取得患儿信任感和安全感,使患儿保持良好的心境接受治疗与护理。

4.2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做好室内通风换气工作,病室空气每周紫外线消毒一次,病室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擦试2次,限制探视陪护人员,避免交叉感染。

4.3给予合理饮食: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为原则,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宜少食多餐,避免过饱或刺激性饮料及食物;心衰患者应给予低盐饮食。

4.4卧床休息:心肌病变的吸收需要较长时间,休息对于病情的减轻、病程的缩短和恢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重症心肌炎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肌负担、促进受伤的心肌修复。一般休息不少于3-6个月,以后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4.5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严密观察心率、脉搏、血压、体温、呼吸和精神状态的变化。胸闷气短者,给予氧气吸入。对于严重心律失常者应持续心电监护,如出现心力衰竭,取半卧位,尽量保持患儿安静,避免不良刺激,集中进行治疗与护理。烦燥不安者给予安慰,必要时使用镇静剂,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总量,输液速度每分钟不超过30滴。应用洋地黄药物时,应注意观察有无心率过缓或消化系统症状等,发现异常者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2]。

4.6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由于不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基本知识及预防,常表现出两种不良情绪:一种表现是对治疗不在乎;另一种是害怕遗留后遗症,表现为紧张不安,这些都会影响患儿情绪。因此,应向患儿及家长介绍本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方案,鼓励家长参与患儿的护理,当患儿病情稳定时,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消化道等病毒感染,流行期少去公共场所,一旦发病及时就诊,加强营养,严格按心功能状况保证休息。

4.7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常与患儿免疫力低下有关,儿童休息不好,饮食欠佳等都可导致免疫力低下,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日常注意室内卫生,避免接触感染人群,坚持锻炼身体,多饮水,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保证充足的睡眠,调整机体生理功能状态,增强其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

4.8出院指导:患儿出院后要遵医嘱给以营养心肌药物,向患儿及家长讲明药物治疗重要性,按时服药,坚持服药,不能因为自觉症状好转而放松治疗,使疾病复发;注意休息,按医嘱定期去医院复查。

5讨论

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要针对其个人及家长的不同情绪进行健康教育,鼓励家长面对现实,消除不良情绪,努力配合医务人员使患儿得到切实的体贴和安慰,鼓励和帮助患儿在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保证休息,防止复发,经过治疗和护理,受损的心肌在半年内就可逐渐修复。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如果治疗护理不系统,会导致心肌纤维性变而留下心律失常、冠状动脉供血异常等不良症状。

【参考文献】

[1]王慕逖.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04.

[2]催焱.儿科护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63.

上一篇:影响血液细胞检验准确性因素探讨 下一篇: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4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