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早:成为―种日常

时间:2022-06-04 11:11:23

大陆最早一个售卖世界各地独立出版物的线上书店,是香蕉鱼书店,2010年由苏菲和关ゴ唇ǖ摹T2012年,他们在大连也曾经营过实体书店/工作室,推广独立出版概念。不过后来,他们离开大连、上海,沉寂了几年。(如今回到上海,搁置的美好又再现了。)

Rosa不知道是否受到香蕉鱼书店的兴趣启蒙。在香蕉鱼书店沉寂的几年,大陆出现了两家推广独立出版物的线上书店,一家是专注大陆独立出版物的“记录厂”,另一家便是如今经营得很有特色的RosaBooks,o早的前身,是Rosa于2013年9月创建的。

Rosa跟苏菲夫妇有相似的背景,都是在国外留学期间接触到大量的独立出版物和自制书,归国后推广的视野也更多放置在国外作品。这些“小而美好”的各国独立出版物其实找寻起来并不容易,泰半是Rosa通过网络找到编辑邮箱,从国外邮寄到成都。《Oak FheNordic Journal》《The Eighty-Eight》《TOAST》《Frankie》《Rise and Fall》,多数是关于生活与设计。

2014年9月,Rosa在成都开了实体空间――o早。o早并非纯粹的书店,看起来并无早年书店人的包袱,以RosaBooks为延伸,加上了噢茶店风格的“o早小食”,这是新世代的书店人的选择。

因为店主不爱早起,在英国时就习惯每天下午三点才起床,所以,索性取名“o早”,希望o早是一种生活状态,不急躁,缓慢地生活,倒很适合成都的生活节奏。

书香:是什么让你决定开这样一个空间?

o早:因为创办了线上书店,又有好朋友的加入,就有了开实体店的念头。算是线上书店的延伸和继续吧。

书香:网络书店和燕早空间,在书的这个部分,都是以独立出版物为主体,为什么对独立出版物情有独钟?

o早:觉得独立出版物有一种自由开放的状态,是年轻人精神的聚集平台。社会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活力往往是从独立出版上展现的,国内这部分的发展和推广还远远不够。

书香:只销售独立出版物的书店,会比一股综合类的书店比较好经营吗?

o早:经营状况要相对而言来看待。肯定不可能赚很多钱,也不以赚钱为目的。理想的经营状态就是可以维持下去,给喜欢独立出版的朋友们继续分享资源和搭建平台。目前来说,o早通过几次转型,实体书店和实体咖啡店共同经营,定位于书店,生活方式和餐饮,经营状态还不错,不过这条路还需要继续摸索。

书香:你怎么定位“o早”,它应该不是一个纯粹的书店吧?

o早:在国外也有很多复合型的书店,跟花店结合,音乐结合,咖啡餐饮结合等等。所以我觉得形式不重要,还是看自己喜欢什么。比如我就喜欢杂志和咖啡店的结合,喜欢日本那种瞬璧甑姆绺瘢所以就有了现在的书店形式。

目前是我跟我朋友sharon共同经营,我大部分负责书籍,她负责小食方面。

书香:o早空间,除了书,还有什么?会做什么?

o早:我们现在是bookshop,lifestyle,cafe的结合,msabooks转为自出版项目,成为自己的独立出版品牌。

除了书,还有很多喜欢的日本杂货。每个月也有展览和讲座。

书香:在独立出版物这一块,你会侧重挑选哪些类型的?

o早:主要还是选题新颖独特的,不太喜欢形式感太强的。自有独特都是我看中的标准。

书香:对于成都来说,o早已经成为一个旅游必经之地了吧?

o早:我更希望燕早成为生活日常。

书香:开店的这几年,有什么样的故事和人,你自己在获得,并且可以分享给大家?

o早:开实体店最好的一点就是人与人的交流,每天都可能会有新鲜的故事和经历。喜欢独立出版的人本来就不多,遇到知己时就会特别激动。令我特别感动的就是随着日月积累起来的老客人,我们会像老朋友一样互相问候,如何跟大家建立长久且活跃的关系是之后会考虑的问题。

书香:希望它存在多久?理想状态中,希望它是一个什么样子?

o早:如果可以希望是一直存在下去,在我还可以养育它的时候,换句话说,也是它养育了我。我希望燕早成为人们生活的日常,读一本独立杂志成为日常,用讲究的器皿成为日常,人们会更加明确的消费,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我想o早可以推动部分人的生活,给大家带来些许改变。

书香:做书店,对你来说,是一件擅长的事情,还是说兴趣在支撑?

o早:不敢说自己擅长,还是兴趣吧,没有兴趣,做什么事情都是完成任务而已。o早之所以有现在的活力,还是自己内心源源不断的兴趣在支撑。

上一篇:综合业务区的规划和建设思考 下一篇:永乐座:书店是阅读的壁垒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