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活动教学建议(湘教版)

时间:2022-06-04 09:52:22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活动教学建议(湘教版)

本文以湘教版必修Ⅱ第四章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为例,从活动分析、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与活动后续四个方面介绍笔者在活动设计和实施上的一些实践经验。本节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有两条,一是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这条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进一步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能站在协调人地关系的高度,说出人类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二是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这条标准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个人在可持续发展中所具备的态度和责任,并且能够落实在学生个人行为的变化上。要实现以上两条标准,教师需要选取恰当、合理的案例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怎样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同时在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机会。

本节教材一共设置8组教学活动、16个问题,同时提供3份阅读材料作为参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笔者参考教材设置活动的思路和方法,根据课标和学情,结合唐山乡土地理素材,进行大胆取舍和资源整合,设计活动如下。

课标一: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活动分析】教材从控制人口规模、转变发展模式、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我做起四个方面阐述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举例说明”这个行为动词要求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认识和掌握协调人地关系的基本途径,选择学生身边生动鲜活的案例是最佳途径。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唐山乡土地理,理论联系实际,重点从转变发展模式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两个角度,分别以唐山钢铁工业的清洁生产、唐山南湖采煤塌陷区土地整治作为案例来设计和组织活动,通过对学生进行乡土情感的渗透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活动设计】

活动一:唐山钢铁集团公司钢铁清洁生产案例

观看唐钢清洁生产的微课视频,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视频绘制唐钢清洁生产流程示意图。

(2)议一议:唐钢清洁生产过程中产生哪些新产品和经济效益。

【设计意图】请在唐钢工作的学生家长拍摄钢铁清洁生产视频,教师按照教学活动要求制作成微课。学生首先根据视频自主绘制清洁生产流程图,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汇集集体智慧,形成较为完整的流程图后呈现在课堂供大家评析。通过“微课导入+绘图式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

【活动后续】唐钢集团每年都组织中小学生进厂参观“花园式厂区”和“清洁生产”,与集团协调时间,适时组织学生到厂区参观学习。

活动二:唐山南湖采煤塌陷区的土地整治案例

材料:唐山是我国煤炭大规模开采最早的地区之一,一个多世纪的开采,在唐山地区形成多处采空区。1976年大地震后,在现今以南湖为中心的煤炭采空区形成超过1 000公顷的采煤塌陷区,其中约一半为水面。多年来这里实际上是垃圾、工业废料的堆积场和周边生活污水的排放地,不仅浪费大量土地资源,也严重影响唐山的城市环境和形象,当地人称之为唐山的“龙须沟”,人人避而远之。

从1996年开始,唐山市委市政府开始对该地实施综合治理:如利用500万立方米的垃圾山建成绿树掩映、登高远眺的“凤凰台”;利用粉煤灰堆积场地建成6.2万平方米的市民广场;利用大大小小的沉陷坑整合成11.5平方千米的人工湖并与57千米的环城水系贯通……如今已是林地成片、生机盎然,集优美风景、生态功能、历史文化、城市活动、体育旅游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中央生态公园,为市民创造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南湖采煤塌陷区整治项目在2002年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4年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如今,规划面积约105平方千米的南湖生态城已颇具规模。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唐山南湖举办,这是有史以来首次利用采煤沉降地并在不占用耕地的情况下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借助世园会,唐山将向世人展示抗震重建和生态治理恢复成果,表明唐山人民保护环境、修复生态、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阅读材料,结合图1,完成下列问题。

(1)唐山为什么要治理南湖地区的采煤塌陷区?

(2)南湖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治理能产生哪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除南湖地区外,唐山其它地区如古冶、开平等地的采煤塌陷区面积也较大,这些地方近年来也在因地制宜进行土地的治理和改造。结合你了解的信息,说说这些地方都有哪些(或者可以采用哪些)不同于南湖地区的具体治理措施?

【设计意图】通过对唐山采煤塌陷区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家乡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地资源存在的典型环境问题,理解土地整治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对乡土的热爱和实现家乡可持续发展的期望。

【活动后续】结合学校每年春季组织的春游远足活动,参观唐山南湖生态城,身临其境体会南湖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的巨大成就。

课标二: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活动分析】“认识”是人的思想意识,因此教材在该环节设置的活动侧重思想意识的渗透,如可举办一次“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讨论当投资商将绿地开发建设为化工厂用地时,公民应采取什么态度和行动等。学情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的案例分析中已基本认识到自身在可持续发展中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而且每年的世界环境日(6月5日)前后学校团委都会组织各班进行环保主题班会。笔者认为将该环节的活动落实为“在具体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做”,从认识层面提高到行动层面,更具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活动设计】

活动三:分组讨论在具体的学习生活中应采取哪些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按照我校班容为60人的现状,可将全班分为10个小组,将这10个小组再分为两大类,一类讨论在家庭生活中可以采取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另一类讨论在学校生活中可以采取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小组“书记员”记录本组成果,教师选择两组展示,其它小组适当补充。

【设计意图】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参与不仅包括公众积极参加相关行动或项目,更重要的是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惯。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思想。在这个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不必坐而论道,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看到或发现自己身边能做的环保小善事,踏踏实实做好点点滴滴就已经行走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上。

【活动后续】在学校生活层面,一方面,由各班团支书负责,根据班级情况,选择1~2个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做法,组织本班学生坚持下去。另一方面,通过学校学生会向全体学生及学生社团发出“人地和谐,从我做起”的倡议。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各班级积极响应,如慈善社团“向心力”收集各个班级积攒的空饮料瓶,并将变卖后所得的钱捐给定点帮扶的小学生;有的班级成立“自助购书站”,将读过的旧书和旧杂志放在学校教学楼一层连廊的纸箱子里,请大家自助租借或购买,适当减少因购买新书而间接导致的树木砍伐;有的班级结合学校管理部门成立“节能小卫士”,轮流值班检查各班按时关灯、关电脑、关空调、关水龙头的情况,以节约资源……

上一篇:新一轮高考改革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影响 下一篇:中图版教材“探索”栏目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