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警团体心理行为训练实操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6-04 05:45:30

关于民警团体心理行为训练实操的几点思考

摘要:开展团体心理行为训练之后,应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所得。本文首先明确了团体心理行为训练的含义及其与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咨询的区别,其次指出了在活动的具体设计和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有明确训练目标、室内与室外的空间选择问题、竞争性项目活动的开展要服务于活动目的、活动中出现了学员言语不当的尴尬应如何处理、如何改善学员对活动的投入不深的问题等,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民警 团体心理行为训练 实操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笔者作为培训师,组织了多次团体心理行为训练后,深刻体会到团体心理行为训练的实施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也算小有心得,特与同行分享如下。

一、团体心理行为训练的概念

团体心理训练也称为团体心理行为训练,是一种应用心理学基本原理,借助体验式培训作槊浇槭侄蔚囊恢中睦硇形训练方式,用于提高受训人员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综合性团队心理素质训练方法。

团体心理行为训练与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的共同点是:三者都是在团体情境中进行,强调人际相互影响。三者在活动方法与技术上有交叉,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如放松、暗示、心理剧、空椅子等在各项中都有应用。

团体心理行为训练与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的不同点有:首先目标不同。团体心理咨询目标是解决成员共有的发展课题或心理障碍;团体心理辅导以人的成长、发展为中心,旨在帮助人的全面发展,与团体咨询中的发展性咨询相似;团体心理训练的目标是帮助成员学习新的行为,改变不适应的行为,并通过练习使新行为得到巩固。与发展性团体相比,训练性团体不重视个人成长,而重视团体发展的过程,引导成员如何观察、改进自己的行为。其次,对象不同。团体心理咨询参加对象为有某些方面心理障碍和希望在某方面得到发展的人,团体心理咨询规模因参加者的问题性质不同而不等,咨询小组一般不超过12人,少则3 ~ 5人;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可多达几十人;团体心理行为训练的对象为希望在某方面提高心理素质、改变自己的人,人员构成不一定有共同特征。团体心理行为训练一般超过10人。再次,活动性质与侧重点不同。团体心理咨询更多地采用心理咨询技术,活动触及参加者精神领域的更深层次,对个人影响更深远;团体心理辅导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属于教育活动的性质;团体心理行为训练的技术着重训练,强调此时此地,不涉及成员的过去行为,强调过程不强调内容,强调态度与行为的形成与改变,除了采用心理技术外,还采用辩论、演讲、社会调查等一般方法。与此不同的是,团体心理辅导则重视情感体验、自我意识、内省等。

二、活动设计和实施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训练的目的要明确

在民警培训中开设团体心理行为训练要有针对性,要确定活动的目标。比如,我们发现参训的民警中存在一些人际关系问题,那么我们的活动主题就可以定位为改善人际关系。如果参训民警存在一些压力方面的问题,那么,我们的主题就可以定位为压力缓解。如果我们想让这个参训团体能更加团结,就要多组织一些团队的合作项目,增进相互的信任等。活动的目的明确,我们的活动才有的放矢。所以,在训练前,需要做的工作是需要最大化地收集团体的各种信息和要求,进而根据团体的需要预设团体心理行为训练的目标。

(二)室内与室外的空间选择问题

有些活动需要的场地大一些,所以需要我们的活动场地要开阔,选在室外会好一些,但是有些活动需要大家坦诚地交流,如果在室外反而没有太多安全感,或容易受到干扰,可以选择在室内。另外,考虑到室外活动受天气的影响比较大,拉萨的太阳日晒比较厉害的时候,尽量避免室外活动。夏季如果需要在室外,尽量选择阴凉的地方,只有舒适的环境,大家参与活动的时候才会更愿意全身心投入。室外活动的场地要方便大家交流和沟通,比如阴凉地要够大。如果需要大家围坐着完成任务时,场地要清洁舒适。如果过于分散,或者场地不太清洁,活动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在一些硬件设施不够齐全的情况下,难免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这时就需要对活动的设置有相应的灵活的改变,比如在没有信任背摔的合适高台时,改成其他可以体验信任的活动;在没有准备捆绑布条的条件下,可以改用鞋带等。

(三)竞争性项目活动的开展要服务于活动目的

在热身环节,一些竞争味性活动的开展,可以把大家的热情调动起来;在主体环节,如果我们想调整大家对得失的心态、对竞争中输赢的看法,或者体会竞争中团结合作的重要性,那么竞争性项目当然可以开展,所以竞争性项目的活动开不开展,要看我们培训的目的是不是需要。需要注意的是,竞争的环节很容易出现胜者骄、败者馁的情绪,所以竞争环节要强调结果的原因分析和方法改进上,注重体验,注重分享,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给予积极的跟踪和反馈。

(四)活动中出现学员言语不当的尴尬的处理方法

比如,本来一个游戏是用来训练大家的相互合作的,但是当一个人或一个组的表现很突出的时候,让他们分享经验,他们归结为自己的智商高、素质高。这样的分享就让其他组的成员很反感。这个时候该怎么办?这与我们最初的训练目的完全相反,同时,也暴露了这几个学员在人际交往中的问题,这说明我们以后的工作有可能要针对这样的学员,专门开展一些人际关系改善的辅导活动。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案可以试着解决:

第一种方案,我们在设置分享环节的时候,注意改进引导语,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学员在分享自己组的经验的同时,分析一下自己组是否还有可以改善的地方。这样的引导,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如果他们说出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一方面可以缓解大家对他们的敌意;另一方面也能引导骄傲的人学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学会谦虚;如果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那么可以试着引导他们发现他们的不足,也可以让其他组的成员帮他们发现。

第二种方案,我们在分享环节可以让其他组对一个组的表现进行优点轰炸,然后轮换,每个组都要接受其他组对自己的优点轰炸,尝试尽可能多地找出这个组的优点,只准说优点、不准说缺点。在相互的肯定中,大家的自信心提升了,对其他组的认同感也提高了,更有利于整个团队的团结。

针对刚才提到的让大家反感的情况,笔者觉得可以让发言的组员分析一下其他组有哪些地方是值得他们组学习或借鉴的。这样可以引导发言学员的思考,培养他们虚心向他人学习的思维方式。

第三种方案,如果出现了上述情况,我们还可以马上加一个角色扮演的环节,让发言的同学扮演一个很失败的角色,让另一个组的组员扮演一个成功者,然后,开始进入角色,让“成功者”表现出趾高气扬的神态,并说出“我比你聪明,你就是笨蛋”之类的语言,让扮演失败者的学员,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让扮演成功者的学员也分享自己的体会,让大家一起头脑风暴,遇到比较骄傲的人应该怎样对待,遇到自己是那个优者的时候应该怎样与他人相处。通过角色互换,让刚才发言的学员认识到自己的骄傲很可能伤到别人,从而引起重视和反思。

第四种方案,如果在现场,大家都很沉默,咨询师可以用心理咨询术里的内容反应和情感反应来回应分享者的话。比如:“你觉得你们组的人能想到用刚才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因为你们组的成员比较聪明是吗?”“你为你们组的表现而感到骄傲,是吗?”再比如,“你觉得你们组的人能用刚才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因为你们的身体素质好一些,是吗?”“你为你们组的成员有这样的身体素质而高兴,对吗?”及时澄清发言者想表达的意思,尽量用大家可以接受的语言再重述一下学员的意思,一方面可以让发言的学员学会用比较友好的方式去表达,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大家对发言组学员的敌意。

(五)改善学员对活动的投入不深的问题

在几次的培训中,偶尔会遇到有的学员对培训活动的投入不是很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员领队人员没有做到以身作则,有的领队自己就翘课,如果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那么势必影响学员参与的情绪。所以I队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另一方面,在做活动的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也是指导老师需要深入探究的一个问题。

在活动开始的阶段要宣读团体规则,比如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真诚地表现自己,上课期间不允许打手机,活动中要无条件地接纳别人、保守秘密等,如果没有宣读团体规范的环节,学员就有可能没有如实地表达自己的参与情况,或者如实地表达自己的参与感受,甚至表现得比较自由散漫。

三、结束语

需要指出的是,在每个环节的分享结束后,都应该有一个小结,小结是指导老师总结了大家的分享后给予的反馈,可以引导大家回顾活动,重新温习体验到的感觉,并思考自己的所得与困惑。如果大家分享完之后没有小结,没有给参与者思考的留白,就急着开始下面环节的活动,那么参与者的体验就会很快消失,或者印象很浅,按照人类记忆的变化规律,没有经过深加工的信息是很容易被遗忘的,所以,省略了这个环节,就会使得训练的效果大打折扣。

同时,指导老师在进行总结的时候,可以起到点睛、引导和鼓励以及启发的作用,所以,总结做得好不好,是很考验培训师的能力的。作总结的过程也是培训师很好地思考自己组织该训练的效果是否理想、哪些环节比较合适、哪些环节需要改进、学员的哪些反应是预期的、哪些反应是超出预期的过程,体会到这些出乎意料的表现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和灵感,这些思考可以帮助培训师进一步完善今后的训练任务。

参考文献:

[1] 左占伟,冯超.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训练概念的区分[J].河北: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5(2):69- 71.

上一篇:水环境治理与产业生态化:困境与路径 下一篇:北京贤良寺与暮年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