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性跟腱损伤22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6-04 04:29:37

闭合性跟腱损伤22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总结闭合性跟腱损伤修复的处理方法及经验。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3年6月, 对22例闭合性跟腱损伤患者进行跟腱修复手术。所有伤者均在伤后5~7 d手术修复, 其中止点撕脱型3例, 采用骨锚辅助的修复方式。横断型及撕裂型19例, 采用BOSWORTH法5例, 腓肠肌腱膜向下翻转缝合法14例。结果 所有伤者跟腱均愈合良好, 经3~6个月康复治疗, 伤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跟腱损伤的手术时机最好在伤后5~7 d进行, 以利于跟腱缝合修复。根据跟腱损伤的类型选择修复方法, 手术后的康复治疗是保证伤肢功能尽早恢复的关键。

【关键词】 跟腱损伤;修复;闭合性

跟腱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创伤, 据文献统计, 其发病率为0.18‰。虽然跟腱闭合性损伤手术修复方法较多, 但如果术式选择不好, 术后发生皮肤感染坏死、跟腱再断裂、跟腱坏死等并发症的机会大大增加[1]。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自2009年3月~2013年6月, 对22例闭合性跟腱损伤患者进行了跟腱修复手术, 恢复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 男16例, 女6例。年龄20~47岁, 平均33.6岁。均为闭合性跟腱损伤, 其中止点撕脱型3例, 横断型及撕裂型19例。手术均选择在伤后5~7 d进行。

1. 2 手术方法 均采用椎管麻醉。取俯卧位, 做跟腱内侧纵行“L”切口, 长约12~15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跟腱腱鞘, 尽量保留完整的跟腱滑膜并将其翻向外侧, 显露跟腱断端。如为撕裂型损伤, 需行止点重建, 先将锚钉拧入跟骨后缘, 再将牵引线与跟腱近端牵拉缝合。如为撕裂型或横断型损伤, 可选用“BOSWORTH”法修复, 或先做跟腱端端吻合, 再在腓肠腱中间纵行切取10 cm左右的腱膜, 形成一舌形瓣后向下翻转包埋断端, 跖肌腱可编入加固。最后将跟腱滑膜平铺缝回原位。放置引流片后关闭切口, 长腿石膏托固定于跖屈30°, 膝关节屈曲30°位。

1. 3 术后处理 3周后更换短腿石膏托固定, 术后6周拆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

2 结果

本组22例病例经随访2年, 所有伤者均一期愈合, 经3~6个月康复治疗, 伤肢功能恢复满意。22例患者的背屈角(32.11±1.26)°, 跖屈角(45.39±1.30)°, 无一例出现二次断裂及术后感染。

3 讨论

闭合性跟腱损伤多发生在急速弹跳后落地的瞬间。, 断裂的主要部位是跟腱部中段。由于有深层跖肌的作用, 跟腱断裂后, 踝关节仍有跖屈功能, 加上有时外伤并不十分明显, 往往没有引起患者的注意。跟腱损伤治疗方法很多, 但还没有一种可以证明有明确的优点。现在主要有两种学派思想[2-5]。一种学派认为跟腱有自愈性, 主张非手术治疗, 采用夹板及石膏固定, 跖屈位固定踝关节8~10周, 然后逐渐活动踝关节和负重。但存在以下缺点, 一是存在部分不愈合, 二是发生愈合后再断裂, 再就是愈合后提跟无力。Yong和Khan等综述了大量文献后指出, 虽然保守治疗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但保守治疗不能解决跟腱延长的问题, 而且再断裂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手术治疗患者。另一学派认为手术有较好的效果。手术能够早期恢复跟腱的连续性和提供一定的张力强度, 为早期的功能康复创造了条件。作者认为, 手术时机宜选择在伤后5~7 d, 此时组织肿胀已明显减轻, 撕裂的跟腱断端已由马尾状变为束状, 利于缝合, 且跟腱未挛缩, 不必担心缺损的问题。但如果踝后软组织条件差, 则必须推迟手术[2-5]。切口的设计采用跟腱内侧纵行“L”切口, 而不选用后正中切口, 因为正中切口易引起疤痕孪缩与粘连, 严重者影响踝关节背伸功能。采用跟腱内侧纵行“L”切口避开了踝后皮肤褶皱区, 有利于皮肤的对合及血运的保护, 防止术后因肿胀发生皮肤裂开, 缺血坏死。切口要适当长些, 利于腓肠肌腱膜舌形瓣的切取及向下翻转、编织, 增加跟腱的强度[6-9]。跟腱滑膜的保护也至关重要, 不要剥离太多, 这样有利于跟腱血运的恢复及愈合, 减轻跟腱粘连, 缩短康复时间。对于跟腱撕裂型损伤, 骨锚辅助修复, 行止点重建是不错的选择[10, 11]。 多数学者术后主张石膏固定不少于6 周, 石膏固定时采取踝关节跖屈位以消除缝合处的张力。石膏拆除后行不负重功能锻炼和股四头肌训练, 。待踝关节活动恢复正常后, 开始负重行走。综上所述, 跟腱损伤的手术时机最好在伤后5~7 d进行, 以利于跟腱缝合修复。根据跟腱损伤的类型选择修复方法, 手术后的康复治疗是保证伤肢功能尽早恢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丛永健, 郝立波.急性跟腱损伤治疗进展.武警医学, 2010, 21(12):1077-1078.

[2] 李敏, 李广杰.不同生物材料修复跟腱损伤的应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 15(25):4695-4695.

[3] Pcnnisi E. Tending tender tendons.Science, 2002, 295(5557):1011.

[4] 朱金强, 滕学仁.跟腱损伤的治疗进展.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0, 46(1):87-89.

[5] 吕扬平, 陈苏兰, 钟小苹, 等.闭合性跟腱损伤的超声动态声像表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2, 23(6):435-436.

[6] Herbort M, Haber A, Zantop T, et al. 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the primary stability of suturing Achilles tendon rupture:a cadaver study of Bunnell and Kesslertechniques under cyclic loading conditions.Arch Orthop Trauma Surg, 2008, 128(11):1273- 1277.

[7] Doral M N, Bozkurt M, Turhan E, et al. Pereutaneous suturing of the ruptured AchiBes tendon with Endoscopic control.Arch Orthop Trauma Surg, 2009, 129(8):1093-1101.

[8] Metz R, Verleisdonk E J, Van der Heijden G J, et al. Acute Achilles tendon rupture: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versus nonoperative treatment with immediate full weight beating-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Am J Spots Med, 2008, 36(9):1688-1694.

[9] 冯翔宇, 林智锋, 肖志林, 等.跟腱损伤修补后的运动疗法:组织学及生物力学评价.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14(37):6975-6976.

[10] 耿征.跟腱损伤的治疗体会.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06, 3(4):54-55.

[11] 张文强, 原瑞恒.腓骨短肌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损伤.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34):4746-4747.

上一篇:78例腹壁剖宫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下一篇:浅谈对汉语教学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