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其:实话实说张研农

时间:2022-06-04 02:11:04

这些年,我一直从网上看人民日报,人民日报一直在改变。8月3日下午,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舆论引导新格局中人民日报新追求”为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这次网谈,应该有很多人关注。人民日报“第一大报”的地位使然。张社长仁厚长者,实话实说。我看了并保存了在线交流的文字实录,受益匪浅。最近,又翻出来看,觉得很有必要粘在这里。仔细看看,值得。哪怕您之前看过,再看看也值。以下是摘录的部分文字。

1.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背景下,人民日报在很多地方是落后了。我们有两个不敏感:一个是对新技术的运用不敏感,再一个对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敏感。我们的一些观念和做法,包括新闻的生产方式、传播理念、报纸发行体制、媒体经营观念等等,还需要改革和创新。

2.由于信息技术和新兴媒体的发展,也由于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人民日报社不少同志,包括我在内,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人民日报曾经无比辉煌,地位显赫,作用显著。如今,无论是媒体的形态,还是媒体的生态,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报业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有的时候有一种失落感。有失落感属于正常,但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不能因为失落而没落,关键是把失落感化为危机感、紧迫感,化为一种改革和变革的动力。

3.我们过去对新闻传播规律的重视和把握还不是很够,更多地是把报纸当作“政策纸”、“工作纸”、“宣传纸”,对于其新闻纸的特性重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报纸的吸引力。后来我们也逐步认识到,要达到传播的良好效果,必须按新闻规律办事,研究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如果我们的报道主题群众不感兴趣,而对民间热议的话题、群众热议的话题,我们要么保持沉默,要么自说自话,恐怕就没有办法取得传播的实效,更不用说提高引导力了。我们感到,主要的问题不是群众疏远报纸,关键是报纸不能疏远群众。

4.对重大突发事件、社会热点问题敢说话、早说话、会说话,不失语,不乱语。失语就会失落,乱语也会添乱,失语、乱语都是失职。我们体会到,只要出以公心,报道公平,评论公正,面对敏感的舆情,面对群众的诉求,完全可以也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增强报纸的公信力,扩大报纸的影响力。

5.报道在前,引导在后,引导要寓于报道之中,不是生硬地单向宣传,也不是一味地发号施令,而是要求同存异,要尊重事实,尊重规律,不回避现实的矛盾,也不漠视各方的利益,通过民主的方法,在同群众的互动交流中形成共识、形成合力。

6.引导舆论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社会上发生了一些事件以后,首先要本着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去报道它。在这个基础上,对事件的成因、结果再进行补充报道。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回应社会的关切,使人们能够在事实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这个事情,最终在最起码的问题上形成共识。

7.人的特性是喜欢生动的,谁也不喜欢木讷,不喜欢死板。我们自己应该设身处地,如果每天都让读者生活在“必须”、“一定要”之中,读者肯定会郁闷,用一句小孩的话,就是“烦不烦啊”。如果整天跟我说,你必须怎么怎么样、一定要怎么怎么样,我也感到非常郁闷。

8.有一位社会心理学家说过,政治家最基本的任务之一,就是对流行用语或至少对再没有人感兴趣、民众已经不能容忍其旧名称的事物保持警觉。作为承担着舆论引导重任的人民日报,更应该对语言表达的创新、对读者的阅读感受保持高度的敏感。

9.与时俱进不仅体现在文风和语言上,要不讲空话、套话,不是仅用一两个新鲜词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报道要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洞察、洞悉时代的主题,关注时代的热点,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赢得读者、获得尊重、产生影响,最重要的还是要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用人民群众听得懂、喜欢说的话,去讲事情,去做报道。

10.互联网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互联网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渠道,成为党和国家治国理政、服务群众的一个新平台。现在有一个词叫“网络问政”,指的是党政干部走向网络前台,了解民意,倾听民生,更好地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我觉得这是一种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个趋势恐怕会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明显。

上一篇:黄志祥:解读“雁阵” 下一篇:王志安:众声喧哗,斯人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