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时间:2022-06-04 01:35:45

探讨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应用施工跨度,预应力混凝在现代建筑结构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文章主要阐述三个方面的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 预应力 混凝土

引 言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与普通混凝土构件比,除了能提高构件的抗裂度和刚度外,也都具有能增加构件的耐久性、节约材料、减少自重等优点。在制作预应力混凝土的构件时,应增加了张拉工作,相应增添张拉机具和锚固装置,以致制作工艺都比较复杂。

1. 先张法施工技术

先张法就是先张拉预应力筋,然后浇筑混凝土的预应力混凝土生产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一定要有专用的生产台座和夹具,以便张拉和临时的锚固预应力筋,等混凝土达到设计的强度后,在放松预应力筋。生产中小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制厂适用于先张法, 所谓预应力是通过预应力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传递给混凝土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先张法(台座)生产原理:首先要将预应力筋一端用锚固夹具固定在台座上,另一端用张拉机械进行张拉,张拉后再用锚固夹具固定在台座的横梁上,然后浇筑及养护混凝土,这时只有预应力筋有应力,混凝土没有应力。把混凝土养护至一定强度,一般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75%后,放松预应力筋。由于预应力筋和混凝土之间存在黏结力,故在预应力筋弹性回缩时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

先张法施工可采用台座法和机组流水法:台座法是构件在台座上生产,即预应力筋的张拉、固定、混凝土浇筑、养护和预应力筋的放松等工序均在台座上进行。机组的流水法就是利用钢模为固定预应力筋的承力架,构件连同模板通过固定的机组,按流水方式完成其生产过程。先张法适用于生产定型的中小型构件,如空心板、屋面板、吊车梁、檩条等。先张法施工中常用的预应力筋有钢丝和钢筋两类。

2. 后张法施工技术

2.1 混凝土构件成型

准备工作清理现场,如平基;模板清理、打油;钢筋对号入库;机械、脚手架等有序入场,三通及安全防备到位。

安装底模时注意平整度、稳定性和可操作性(位置准确和操作台足够)。安装钢筋骨架根据施工图要求,在搭设的底座上安装钢筋骨架。安装时注意钢筋位置的准确性、钢筋的保护层、各接头的焊接长度和焊缝质量以及埋管位置的预留。埋管根据施工图埋管的坐标要求,埋设好钢管,波纹、塑料管或胶管等。埋设过程中,注意坐标,若有弯曲,注意弯曲半径和弯曲位置,尤其是管的固定,一般用钢筋或钢管,每隔50~100 cm 焊接或绑扎一个孔道支架加以固定。支模钢筋安装完毕,管道预埋结束,经检查无误后,按照施工图要求支侧模。支模过程中注意模板的加固和嵌缝以及管端位置的留设,以防浇捣混凝土时爆模或漏浆。浇捣混凝土。钢筋、模板验收合格并签字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浇捣混凝土时,注意混凝土配合比的粒径级配、投料顺序及和易性。振捣时注意振捣方法,尽量避免接触预埋管,以免将预埋管振移位或管内漏浆,导致后续工作难以进行。混凝土的养护、拆模和抽管。混凝土浇捣完毕24 h 后必须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养护,不得间断,当混凝土强度符合施工验收规范时即可拆边模。预埋的管道若需抽出,必须注意抽出时间、顺序和方法。抽管顺序和方法:抽管顺序宜先上后下进行。抽管方法可以是人工或卷扬机。抽管时必须速度均匀,边抽边转,并与孔道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抽管后应及时检查孔道情况,并做好孔道的清理工作,以防穿筋时发生困难。

2.2 预应力筋的制作、安装和张拉

2.2.1 张拉锚具

锚具是在后张法结构或构件中,为了确保预应力筋的拉力并将其传递到混凝土上的永久性锚固装置。锚具必须具有可靠的锚固性能,足够的强度、刚度,同时还要求其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成本低廉、预应力损失小,后张法锚具种类较多,不同类型的预应力筋所配用的锚具也不相同,常用的有螺丝端杆锚具、帮条锚具、镦头锚具、钢制锥形锚具、JM 形锚具、多孔夹片锚固体系、挤压锚具、压花锚具和精轧螺纹钢锚具等。

2.2.2 螺丝端杆锚具

螺丝端杆锚具适用于锚固直径不大于36 mm 的冷拉HRB335 级、HRB400 级钢筋,也可作先张法夹具使用,螺丝端杆锚具是由螺丝端杆、螺母及垫板组成,见图1。

图1 螺丝端杆锚具使用时,螺丝端杆与预应力筋对焊,用张拉设备张拉螺丝端杆,然后用螺母锚固,拉力由螺母传至螺丝端杆与预应力筋。螺丝端杆与预应力筋的焊接,应在预应力筋冷拉前进行,冷拉后螺丝端杆不得发生塑性变形。螺丝端杆锚具的强度,不得低于预应力筋抗拉强度实测值。

2.2.3 帮条锚具

帮条锚具可作为冷拉HRB335 级、HRB400 级钢筋固定端锚具用,它由一块方形衬板与3 根帮条组成,见图2。衬板采用Q235 钢,帮条用与预应力筋同级别的钢筋。帮条安装时,3根帮条与衬板相接触的截面应该在一个垂直面上,以免受力时产生扭曲,帮条的焊接,可在预应力筋冷拉前或冷拉后进行。

2.2.4 镦头锚具

这种锚具适用于锚固钢丝束,张拉端采用锚环,固定端采用锚板。先将钢丝的端头镦粗成球形,将钢丝的头端镦粗成球形,插入锚杯孔内,再将边张拉边拧紧锚杯的螺帽。每个锚具可同时锚固几根到100 多根Ф5 与Ф7 的高强钢丝,也可用于单根粗钢筋。采用这种锚具时,要求钢丝的下料长度精度较高,否则会造成钢丝受力不均。

2.2.5 钢制锥形锚具

用于锚固钢丝束或钢绞线束,通常同时锚固12 根直径为5 mm、7 mm、9 mm 的钢丝,或12 根直径为12 mm、15 mm的钢绞线。锚具由带锥孔的锚环和锥形锚塞两部分组成,如图3 所示,该锚具为某弗来西奈发明,张拉时采用专门的双作用或三作用弗氏千斤顶,三作用弗氏千斤顶除具有在张拉的同时顶紧锚塞的作用外,还有将夹持钢绞线或钢丝的楔块自动松脱的装置。

3. 无粘结预应力筋施工工艺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中,预应力筋分为“有黏结”预应力筋与“无黏结”预应力筋两种。凡是预应力筋张拉后,通过灌浆或其他措施使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产生黏结力,在使用荷载作用下,构件的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不发生纵向相对滑动的,称为“有黏结”预应力筋。反之凡是预应力筋张拉后,永久地允许预应力筋与其周围的混凝土产生纵向相对滑动的,称做“无黏结预应力筋”。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是:在预应力筋的表面刷涂料并包塑料管后,如果跟普通钢筋一样先铺设在安装好的模板内,然后在浇筑混凝土,等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在进行预应力筋张拉锚固。这种预应力工艺的优点是不需要预留孔道和灌浆,施工简单,张拉时摩擦阻力小,预应力筋容易弯成曲线的形状,适用于曲线配筋的结构。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对于板不应低于C30,对于梁及其他构件不宜低于C40,无黏结预应力筋涂料层应采用防腐油脂,其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在-20 ℃~+70 ℃范围内,不流淌,不裂缝变脆,并有一定韧性;②使用期内,化学稳定性好;③对周围材料(如混凝土、钢材和外包材料)无侵蚀作用;④不透水、不吸湿、防水性好;⑤防腐性能好;⑥性能好,摩阻力小。

3.1 无黏结预应力筋的制作技术

无黏结预应力筋是由7 根Ф5 碳素钢丝合成的,钢丝束或用7根碳素钢丝扭结而成的钢绞,通过专门设备以防腐油脂作涂料层,由聚乙烯塑料作护套而构成的一种新型无黏结预应力筋。无黏结预应力筋的外包层材料,应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严禁使用聚氯乙烯及其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①在-20 ℃~+70 ℃范围内,低温不脆化,高温化学稳定性较好;②必须具有足够的韧性、抗破损性;③对周围材料(如混凝土、钢材)无侵蚀作用;④防水性好。成束无黏结筋可用在防腐沥青或防腐油脂作涂的料层上。当使用防腐沥青时,应用密缠塑料带作的外包层,塑料各圈之间的搭接宽度不小于带宽的1/2,缠绕层数也不应少于4 层。黏结预应力筋的铺设要求:①无黏结预应力筋的定位一定要牢固,浇筑混凝土时千万不能出现移位和变形;②中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预应力的筋;③内埋式、固定式端垫板不能重叠,锚具与垫板应夹紧;④无黏结预应力筋成束布置时要保证混凝土密实并能裹住预应力筋;⑤无黏结预应力筋的护套要完整,部分破损处应采用防水的胶带缠绕紧密。

3.2 锚具的封闭保护

锚具的封闭保护应达到设计的要求,在无具体设计要求时,应符合下列的规定:①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免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②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能小于50 mm;③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不能小于20mm;处于易受腐蚀的环境时,不应小于50 mm。

4. 结束语

总之,在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只有熟练掌握先张法施工技术、后张法技术与无黏结预应力筋施工工艺,才能提高施工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洪健等主编.建筑施工技术.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 彭.浅析土方工程施工要点[J].今日科苑,2009.11.08

上一篇: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内容与要求分析 下一篇:浅析孤立档架空线路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