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建明工作法”聚焦

时间:2022-06-04 03:36:01

“文建明工作法”聚焦

编者按:

全市区县和乡镇换届后,一大批干部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形成新的领导集体。为全面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市委决定在全市部分乡镇推广“文建明工作法”。为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文建明工作法”,本期特别编发这组文章。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先后在八个乡镇工作过,在16年时间内任过乡镇长、党委书记,具有30年农村工作经验。2005年,文建明罹患肝癌,至今已动20多次手术。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下,他探索出一套促进农村科学发展与和谐稳定的系统工作方法,走出新时期乡镇党委工作的一条新路,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生命和事业的两个奇迹。

文建明于2003年春任城南镇党委书记,通过其独创的“文建明工作法”,密切了干群关系,彻底改变了这个西南小镇的面貌。“文建明工作法”亦称“乡镇党委三二工作法”,具体内容包括:三个“三”,即“三制”――业务工作常抓制、中心工作分组制、应急工作集中制,“三定”――定岗、定员、定酬,“三教育”――党员党性教育、干部爱民教育、群众“十好”教育;两个“二”,即“两下”――下访寻问题、下村解难题,“两集中”――集中服务、集中理财。

“三制”:分类式推进工作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文建明推行了“三制”,工作有重点、有分类,推诿扯皮少了,效率自然就高了。

2009年9月,甲流来势汹汹,营山县卫生局局长找到文建明求援,位于城南镇的传染病区因土地纠纷无法隔离,即便隔离又没有施工队愿意接那儿的活。

甲流应急工作组迅速成立。第一天,文建明和工作组走访了11户人家,刁难的,说理;困难的,补助。土地纠纷很快达成一致。

第二天,150人的应急队伍投入施工。队伍中,有的身着警服,有的穿着白大褂。这支施工队成了小镇的新闻,村民们纷纷加入。三天后,传染病区的围墙拔地而起。

一堵围墙,见证了城南镇“三制”的效率:

对业务工作实行“常抓制”,建立岗位责任制,严格考核管理,确保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对中心工作实行“分组制”,组建由分管镇领导牵头负责的工作小组,建立领导责任制,分组联村包片,确保中心工作专人抓、重点抓;

对应急工作实行“集中制”,建立应急工作预警制、全民动员制,集中力量攻坚。

“三定”:绩效式管理干部

刚到城南镇,开第一次干部大会,文建明就吃了一惊:70个镇干部、192个村组干部,七站八所样样有,村组干部个个齐。

“有利的事抢着干、没利的事绕着走,做事凭感情、上班看心态”,这就是人浮于事的弊端,必须制度管人!经过仔细调研,文建明拟定了“三定”:

定岗:打破行政、事业界限,整合人员资源,将乡镇机构重新布局,组建“两办四中心”,即党政综合办、督查考核办,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财务结算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政策法规服务中心。

定员:年初,对书记、镇长以外的所有干部,严格程序公开竞岗。上岗人员一岗多责、统一调配、动人不动编。落岗事业人员保留编制,发放基本工资和生活津补贴,鼓励到村社任职或自主创业,可参加第二年新一轮竞岗。

定酬:上岗人员的报酬是“工资+生活津补贴+工作绩效补贴”。其中,业务工作实行定补制,按出勤情况计发;中心工作实行积分制,按完成进度和实际效果积分;应急工作实行奖励制,根据任务轻重、完成情况给予奖励。

“全体起立、重新上岗”的方案一公布,全镇上下炸了锅。在质疑声、埋怨声中,21个镇干部、34个村组干部层层选拔、脱颖而出。

改革出活力。仅仅两周,机构消了肿,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工作运转井然有序,各项事业蓬勃发展。镇党政办主任兰春书说:“以前一天活拖成两天干,现在是两天活抢着一天完。”

下岗后,10个事业干部来到村社兼职,12人创办了经济实体。竞聘落选的杨易承包了80多亩荒山,种上了黄花梨,还申请了商标,企业越做越大。

“三教育”:全员式教育引导

在城南镇,找媳妇、贷款,都要问问是几星文明户。外地人听着纳闷,城南镇的百姓都对“三教育”如数家珍。

群众“十好”教育:每月一次形势教育、每季度一次法制教育、每半年一次感恩教育。每年评选一批“十好家庭”、“十好文明店铺”等。对“十好”,公开授牌;对后进,专人帮扶。

党员党性教育:每月一次党课,每年一次民主评议,表彰一批优秀党员。

干部爱民教育:每月一次干群恳谈会;每半年一次点评会,领导点评和干部互评相结合;每年一次群众评议,干部双向述评,接受满意度测评,评选表彰一批爱民干部。

过去,城南镇是远近闻名的烂摊子,封建迷信、忤逆不孝、吵架闹架,百姓习以为常。如今,迷信少了,打架斗殴少了,全镇形成了人人都是“追星族”,家家争当“星级户”的好风尚。

“两下”:寻访式解决问题

前年春天,一个马蜂窝在光荣村一家村民屋顶上落了户。这件事,从村报到镇,又从镇协调到县,县消防队派出消防员和云梯,三下五除二挪走了马蜂窝。

紧接着,全镇开展了一场安全隐患拉网大排查。电网安全、燃气安全、房屋安全等等,事无巨细一一解决。

“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干部眼睛向下,党和群众贴得更近了。”文建明讲述了城南镇推行的“两下”。

“下访寻问题”。每月1日―5日,镇村干部带着《寻问题解决表》进村入户,建立台账。6日―10日,村党支部召集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研究解决方案。11日,镇党委研究村解决不了的难题,发《督办通知》交镇村及村民代表联动解决。实行回访评价,对未办结和效果不佳的责令限期整改,群众不满意台账不销号。

“下村解难题”。实行干部联片包村,每周2―3天,各包村干部深入村组,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推行民事代办,在村里设置“民事代办”服务站。开通“110”服务热线,干部电话印发到每家每户,群众“电话一打”,干部“服务到家”。

近三年,全镇寻访问题1985件,解决率达99%,7个历史遗留问题妥善解决,600多个问题解决在一线,镇村干部先后下村为群众解决问题2万余件,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

“两集中”:便捷式服务群众

2004年8月,一位老人闯进文建明办公室。孙女考上大学,入学转户口需村里盖章。她拄着拐杖漫山遍野找了三天,就是不见村干部人影,急得直掉眼泪。

文建明很快帮她办妥了手续。送走老人,他陷入沉思:干部怎能成甩手掌柜呢?镇村财务混乱,包包账、坨坨账、糊涂账比比皆是,村民怨声载道。一个改革的新点子浮出脑海――实施“两集中”。

集中服务。设立政务集中办事大厅和村务集中办事点,把村上公章集中到镇上,每逢当场天(赶集日),镇村干部集中办公、一条龙服务。推行“百姓经济”,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指导、群众主导原则,实施“户户创家业、能人创企业、老板创大业、回乡创新业、干部创事业”的全民创业。

集中理财。在镇设立财务统管结算中心,用电脑取代手工做账,财务直接核算到村组、项目、农户,资金支配使用权仍归属各村(社区)、各部门,实行收支分线、村财镇管、财务统管。

很多百姓从“两集中”中尝到了甜头,走马村村民李隆轩过去给女儿办结婚证明,折腾了两周;现如今,办理建房手续,只花了十分钟。他感慨地说:“群众盼党的政策好,盼办事顺利。现在政策好,办事也好方便呦!”

近年来,全镇新建14.7公里的环形村道水泥路,惠及1.1万人;建立“支部+市场”、“支部+协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多个,建立1个失地农民创业就业示范园,培育种养大户135户,引进投资2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20余家。村民们富了,也有了主心骨。他们说,有难事就找党,咱老百姓的党就是好!

(摘编自《人民日报》,马利 郑德刚 杜尚泽/文)

上一篇:乡镇工作的“通用钥匙” 下一篇:让更多干部从一线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