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级饭店内部服务质量模型\测度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6-04 02:34:18

星级饭店内部服务质量模型\测度的实证研究

[摘要]服务质量研究是最近几年饭店管理研究中的热点。其中提高饭店服务质量有了很多的研究,但星级饭店内部服务质量的研究甚少。本文首先回顾了内部服务质量的相关研究,然后从分析内部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入手,构建一个评价星级饭店内部服务质量的多层次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建立相应的综合评价模型。

[关键词]星级饭店;内部服务质量;指标体系;因子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0)01―0077―05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企业对员工满意度的重视,内部服务质量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如同在外部营销中,服务质量是决定顾客满意的重要因素一样,内部服务质量是影响员工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赫斯凯特(Heskett)等提出的服务利润链看,内部服务质量影响员工满意度,进而影响顾客满意度,最终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因此,对内部服务质量管理的研究对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术界对外部服务质量的研究比较成熟,其中著名的理论是PZB提出的服务质量五大差距分析模型以及SE―RVQUAL量表以及克罗宁和泰勒(Cronin,Tay―lor)提出的SERVPERF模型,而对于内部服务质量的研究则明显不足,内部服务质量的衡量方式至今仍缺乏一个明确且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服务质量研究是最近几年饭店管理研究中的热点,其中提高饭店服务质量有了很多的研究,但星级饭店内部服务质量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回顾内部服务质量的相关研究,结合星级饭店实际,从分析内部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人手,构建一个评价星级饭店内部服务质量的多层次指标体系,并为提高饭店业内部服务质量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2 内部服务质量的研究述评

2,1 内部服务质量的概念

白瑞和帕拉苏拉曼(Berry,Parasuraman)提出在组织中不应该只注重外部顾客,还必须注重组织内部服务的交换,就是组织内部服务质量提供者的员工对组织内其他员工的服务。那么,在组织内接受服务的员工应该被视为内部顾客,而且使用传统营销方法也可以了解和管理内部服务质量。内部服务质量就是公司内个人或团体对接收支持、互补帮助等方面的服务质量,包括员工之间的态度与互相服务的方式。

赫斯凯特(Heskett)等学者发表了服务利润链(The Service Profit Chain)理论,并提出内部顾客服务的 正确理解及内部组织间的关系中满足的前提为内部服务质量,如果内部服务质量没有做好,就不能对外部顾客提供圆满的服务,对顾客爱好度和企业的损益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还指出内部服务质量是人们互相之间所持的态度,是组织内部人们互相之间提供服务的方式。

2,2

内部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

PZB提出的SERVQUAL量表可以用来测量组织的外部服务质量水平。1990年泽瑟摩尔(Zeithaml)提出外部服务质量测量量表SE-RVQUAL,经过一些修改后就可以测量内部服务质量。

但是相关研究发现,内部顾客与外部顾客使用不同的服务质量维度。比如,克劳福德和盖蒂(Crawford,Getty)将服务质量模型分别用于外部顾客与内部顾客,结果发现两者注重的服务质量因素并不相同,外部顾客注重气氛、实时性、可靠性、个人服务绩效、价值以及传递服务的功能,而内部顾客注重资源、明确的责任、沟通的标准、决策自主性与激励。又如,布鲁克斯(Brooks)等针对电信业的内部顾客做探索性研究,结果显示SERVQUAL量表的10个方面中有7个可作为内部服务质量因素(可靠性、反应性、胜任性、礼貌性、沟通性、移情性和信赖性),另外借用其他外部服务质量因素而增加额外的3个内部服务质量因素:预应式决策(proactivedecision making)、注意细节(attention t0 detail)和领导(leadership),并指出不同的内部顾客对内部服务质量的要求不同。

麦克德莫特和爱默生(McDermott&Emerson)探讨内部顾客的需求,得出10个因素:相对价值、充足的资源、反应性、可靠性、弹性、解决问题、清楚与充足的沟通、责任、移情与理解、人际关系技巧。

1996年哈洛威尔(Hallowell)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内部服务质量对员工满意度以及顾客满意度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他们总结归纳提出内部服务质量组成的8个维度以及19个问项的内部服务质量(Internal SERVQUAL)量表,量表由公司员工对其工作、同事及公司的实际感受来衡量,8项维度是政策、工具、群体工作、目标认同、管理支持、沟通、有效训练以及鼓励与表扬。

3 调查设计和研究方法

3,1 调查设计

如果将一些研究者提出的内部服务质量的测评因素及题项直接应用于星级饭店业,在不同的组织环境下就会有一些不妥之处,因此为了合理地设计星级饭店内部服务质量的构成因素及测评题项,采用了模拟调查和专家面谈法。

第一,为了分析星级饭店内部服务质量的构成因素,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饭店管理专家的咨询,重新组成了适合于饭店业的内部服务质量的8个维度(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团队合作、职员与职务适合性、裁量权认知、评价与奖励、职责明确性)。

第二,为了设计内部服务质量构成因素的测量问卷项目,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80人饭店员工进行模拟问卷测试与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修改并确定了39个问卷项目。

3,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006年1月25日至2月10日,对长白山及延边地区的6个四星级饭店和3个三星级饭店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49份,其中有效问卷369份,回收有效率为73.8%。

问卷采用李克特7分值量表,让饭店员工填写对39项初始测评题项的同意程度,1代表完全不同意,4代表一般,7代表完全同意。

采用SPSS13.0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 4.0分析数据,统计方法主要有:探索性因子分析(EFA),用于量表开发的探索性数据分析阶段;信度检验,采用克朗巴哈a系数,检验量表题项的内部一致性;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

4 实证分析

4,1调查对象的一般特性

所调查的饭店员工总数为369人,其中,男性为150人(40.7%),女性为219人(59.3%);年龄构成为:10~20岁的为49人(13.3%),20-30岁的为180人(48.8%),30~40岁的为93人(25.2%),40~50岁的为38人(10.3%),50~60岁的为9人(2.4%)。文化程度构成为:高中毕业的是142人 (38.5%),为最多,其次是专科大学毕业的,为102人(27.6%),初中毕业的,为78人(21.1%),大学毕业的为35人(9.5%),研究生以上的为12人(3.3%)。按工作的部门分为:客房部121人(32.8%),餐饮部114人(30.9%),人事/营销/后勤部等为134人(36.3%)。按职务级别不同分为:临时员工为39人(10.5%),正式员工201人(54.5%),为最多,69人(18.7%),科长26人(7.0%),部长22人(6.0%),经理12人(3.3%)。按酒店的等级分为:四星级酒店职员282人(76.4%),三星级酒店职员87人(23.6%)。

4,2探索性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之前,先利用巴特勒球形检验(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和KMO(Kaiser Meyer Olkin)检验法对数据的合适性进行检验(见表1)。

如表1所示,样本的KMO值为0.939,大于0.9,表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此外,巴特勒球形检验的统计量值为9063.575(自由度为741),显著性系数为0.000,小于设定的显著性水平,可以拒绝原假设,代表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以上检验表明,此次抽样的观测值数据符合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可以做进一步的分析考察。

在SPSS 13.0中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取初始的因子分析结果,然后用正交旋转中的方差最大法对初始因子进行旋转,选择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并根据较高因子负载的变量对因子命名。对因子的评价标准为因子负载值大于0.5的变量,因子说明力(communality)大于0.5的变量。根据以上标准,删除了5个不符合标准的题项。最后得到由34个题项构成的8个因子,每个因子特征值都大于1,累计方差贡献率达64.181%。各题项在相应因子上具有较大的负荷,处于0.675~0.935之间(见表2)。

信度反映了调研问卷的可靠程度。研究采用克朗巴哈a信度系数法,克朗巴哈a值达0.7~0.8时,表示量表具有相当的信度;达0.8~0.9时,说明量表信度非常好。通过对剩余34个题项进行信度分析,发现各因子的克朗巴哈a值均大于0.7(见表2),表明量表题项设计是合理有效的。

4,3验证性因子分析

根据EFA分析结果,应用AMOS 4.0软件构建内部服务质量二阶因子模型,检验准量表的结构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拟合度检验的常用标准有:卡方与自由度的拟然比X2/df近似均方根残差RMSEA(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拟合优度指数GFI(goodness,of-fit index)、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adjusted goodness-of-fit index)、不规范拟合指数NNFI(non―normed fit index)等。一般认为,X2/df0.90、AGFI>0.90、RMSEA0.90、NNFI>0.90,则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分析结果,删除4个问项(4、6、18、29项)后,除P值、AGFI外,其他指标均达标准(见表3)。P值小于0.05,显著性未达到“不显著”的理想值,这很可能是因样本数量过多,卡方值随样本数过多引起。AGFI值大于0.8,小于0.9,未达到拟合标准,但研究表明,这些标准指标中4个或4个以上指标超出临界值,可以判断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

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证实了由8个维度30个题项组成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一定的结构效度。本研究开发的星级饭店业内部服务质量评价量表,为今后星级饭店业内部服务质量的评价提供了一个实用工具。

5 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内部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开发了测量指标后,应用于星级饭店。基于实证研究得到8个维度30个题项,不仅概括了以往内部服务质量研究文献涉及的因素,还增添了新的内容。这为星级饭店业内部服务质量的研究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星级饭店员工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出构成星级饭店业内部服务质量的8个因素,包括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职责明确性、评估与奖励、团队合作、职员/职务适合性、裁量权认知等。PZB为了测量外部服务质量而开发的3个因素修改一些题项后也可以应用于内部服务质量的评价上。(2)验证了构成内部服务质量的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实证结果显示,星级饭店员工感知的内部服务质量8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职责明确性、可靠性、评估与奖励、响应性、团队合作、有形性、职员/职务适合性、裁量权认知。(3)根据分析结果,可以提出星级饭店提高内部服务质量的对策建议。首先,管理者应该明确每个员工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包括管理人员对员工的行为提出明确的期望,员工只有知道他们应该怎么做,才有可能做好他们的工作,更有可能提高工作满意度;如果员工不清楚自己的职责,就往往会有失误,经常遭到处罚,从而导致失败感。其次,饭店在强调“顾客总是对的”的时候,也要通过组织沟通、激励等方式使员工取得心理平衡,提高员工对酒店的信赖度;同时为员工的工作尽可能创造良好的条件,尽可能地预见到各种服务问题,以帮助他们高效地完成工作;只有视员工为上帝,员工才能善待饭店的外部顾客,从而真正实现“顾客就是上帝”的宗旨。第三,倡导内部协作的组织文化,倡导团队精神和协作态度。实现酒店一线服务部门与后勤供应、管理部门之间高效、紧密协作的良好局面,提高酒店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第四,赋予员工适当的权力。员工要能提供优质的服务,必须被赋予权力,而权力范围的设计是否适当,会直接影响工作的质量,所以饭店要针对每个员工的特点和工作本身要求,适当地赋予权力。第五,工作场所跟酒店的档次有很大关系,酒店的档次不仅表现在硬件设施上,也表现在软件上,真正档次高的酒店不仅硬件设施豪华、齐全,而且管理完善,这对于员工改善自身的工作环境、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以及获得持续良好的收入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上一篇:地域文化差异对旅游者的旅游地意象感知影响 下一篇:基于聚集分形的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