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自主学习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03 03:57:11

试析自主学习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的弊端,并且已经不能再适应教学的需要了,教师必须要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率。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就是自主学习法,这种方法不但能够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还能够促进小学数学课堂往良性的方法发展。笔者针对自主学习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做了一系列的探讨,希望对广大的相关工作者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自主学习法;小学;数学;策略;问题

正文:

小学数学奠定了学生一生的数学基础,而且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教师必须采取科学而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培养他们独立自主探索、思考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课堂现状

(一)教师队伍素质欠佳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但目前看来,我国小学教师的素质普遍偏低。据统计,在很多的小学中,数学教师的年龄都超过了40岁,30岁以下的数学教师占的比例极少。这使得教师队伍缺乏活力,没有朝气,因此也不能充分的带动学生。另外,男老师所占的比例也极少,一般情况下,一所小学只有10%左右的男老师,其他全是女老师。

(二)教师没有充分专研教材

教材是很重要的,如果教师没有将教材专研透,那么就很难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很多教师的课前准备都是临时应付性的,教案也是在现成照抄的,所以教师的课前设计也是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甚至是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既没有紧绕教材,也没有结合课堂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调整、补充。

(三)采用的教学方式单调、枯燥

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都是采用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也是消极被动的接受。比如在学习圆周率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拿出一个圆形的教具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圆的周长这一章。接着教师又继续说,圆周率是由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研究并得出的,他发现圆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3倍还多一点,后来的人们用计算机来进行计算和研究,发现祖冲之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从此人们把它叫做圆周率。接着这位数学教师再用不同直径的圆给学生做了示范和演示,并且要求学生对每次实验的结果进行计算和验证。

二、自主学习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要想改变呆板、枯燥的学习现状,教师必须充分的采用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学会主动的思考,学生通过亲自经历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一)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实验的机会

教师不能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必须要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其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构建与形成,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比如在学习《有趣的七巧板》这一章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观察七巧板中的七个图形,思考这七个图形的大小、位置,并且掌握基本的拼图要领,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制作。最先开始要让学生照着教科书上的图形来拼图,最后再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鼓励学生大胆的思考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教师不但不能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大胆的思考。比如,在学习《分数》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准备好一张正方形纸,再将这张纸折成面积和形状都一致的四份,学生的兴趣高涨,很快得出几种不同的折法以后,教师再鼓励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折法,这就激起了学生探索和思考的欲望。学生想出别的折法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在班上进行展示,在整个过程中不但提高了他们的思考能力、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没有问题问教师,那么就说明学生没有将知识理解透,因此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这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在学习《圆锥体》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做实验,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做量沙实验,在这个过程当中必须让学生提出问题。

一些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圆柱体和圆锥体不等底不等高,圆锥体也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吗?这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对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体进行体积转化,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圆锥体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一来,学生会对知识、公式了解地更加深。

(四)在合作交流中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比较难的题目,自己无法解决,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通过交流来吸取别人的想法,学习别人的思路,为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退位减法》这一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案,小猫在卖鱼,一个盆里放了10条鱼,另外一个盆里放了3条鱼,小猫说,总共有13条鱼,小狗来了,它说,我要买8条鱼,那么现在还剩下几条鱼?小猫想了很久都想不出来,同学们,你们可以帮小猫算一算吗?学生们独立思考了几分钟以后,都没有想出来该如何解决,因为这些学生都是首次接触退位减法,因此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可以说,大家分成小组进行合作,看谁最快想出办法。

这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让学生们获得了宝贵的学习经验,因此,这样的方法是可行的。

三、总结与体会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师想要真正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必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通过实验、思考、交流等方式来获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1]史履兵.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学习”实施策略[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下旬),2013(3):48-49.

[2]王国强.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探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1):8-9.

[3]江丽芬.浅谈小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J].考试:综合版,2013(1):159-159,163.

[4]陈丽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J].考试周刊,2013(10):75-75.

作者简介;孙会玲,女,河南省许昌县人,生于1978年10月,大学本科,现执教于河南省许昌县陈曹乡第一中心小学,小学一级数学教师,主要研究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对幼儿的礼貌行为重在实际行动的调查报告 下一篇:浅论汉语教学中汉文化的教学内容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