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旧书也能发大财

时间:2022-06-03 01:19:14

倒腾旧杂志赚第一桶金

杜国立出生在河北承德农村。1989年,初中还没毕业,他就跟着舅舅到北京工地打工。年纪小,没手艺,杜国立只能打下手、搬砖、和泥。一个月只能赚180元,这样的生活持续了1年。

和所有打工者一样,杜国立的最大目标就是挣钱,但他并不安心于卖苦力。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倒腾旧杂志是笔好买卖。

那时,菜户营有座大型废品回收站,普通杂志收购价一公斤0.8元,大概有八九本。头一回,杜国立试着进了20本杂志,带到附近的广安门火车站外,往地上一摊。每本1块钱,不到1小时便被一抢而空。

既然不愁卖,杜国立开始加大了进货量,并在广安门附近的万泉寺村租了房。在上世纪90年代初,靠着卖旧杂志,他每月能有一两千元的收入。一年后,杜国立成为了万元户,挣到的钱除了给家里寄一部分,其余的他都存在了银行。

贵人指引潘家园成福地

杜国立一直不能忘记他在广安门火车站摆摊时遇到的一位老大爷。

1992年的一天,杜国立从旧货市场拉来60多公斤线装书,总共才花了50元。当这批货在广安门火车站外遭到冷遇时,一位经常光顾的老大爷点醒了他,“去潘家园试试吧!”这是杜国立第一次听说这个地名。

次日凌晨,杜国立拉着这批旧书直奔潘家园。刚一到,这些书便被一位收藏者以4000元的价格收了。杜国立感觉像在做梦,潘家园到底是个啥地方?这么神奇!从此,他的旧书生意翻开了新的一章。

当时的潘家园市场,专卖旧书的商户只有两三家。每个周末的凌晨3点多,杜国立便蹬着三轮车从万泉寺拉着一二百斤的旧书去潘家园,每次要蹬上1个小时,寒来暑往,从未间断。每个周末下来,卖个三五千块很平常,最多的时候甚至能上万。

捡别人漏也被别人捡漏

杜国立这样解释着他在潘家园苦中作乐的原因。1995年,杜国立捡到了他入行以来最大的漏儿。

当时,他从菜户营废品回收站花100多块钱收来一摞地图,其中夹着一张2米×4米的旧画。这幅画被人以15万元的价格收走。

大漏毕竟少有,杜国立还捡了很多小漏。一次,北京某机关部委搬家,上百吨的资料信札被当成废纸处理,其中不乏名人的书信手稿,这些都被他按照废品的价格收走了。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懂得这个道理的杜国立说,这些年来,他捡了很多漏,但也被别人捡过自己的漏。

杜国立曾从旧货市场收来一幅落款是徐悲鸿的画,很多圈里人都说这是假画。一位陌生人花2000元收走了这幅画。不久后,这幅画在拍卖行拍出了20万元的高价。财富从身边溜走,杜国立并不眼红,用他的话说,别人能挣钱是别人的本事。

但说归说,从那以后,他开始钻研古籍字画方面的专业知识了。1997年,生意越做越大的杜国立买了一辆夏利,手中的传呼机也换成了大哥大。

网上开店每月卖书数千册

如今的杜国立,在潘家园拥有两个书摊。在清华大学附近,他还开了一家专卖古旧书籍的书店。尽管开了这么多店,但现在最能给杜国立带来效益的,却是他的网店。

2002年,杜国立第一次接触了网络,并在国内最大的旧书销售网络孔夫子旧书网开设了网店,目前,他有六成生意都出自这里。在杜国立的网店上,的旧书货品已有7万余册,其中包括古籍善本、名人日记本、信札以及各个时期的旧书。而到了今年年底,杜国立准备再增加3万册。杜国立说,他的网店每月能卖三四千册,买家遍及全国各地。

北五环外的那间仓库,面积500多平方米,里面像图书馆一样整齐码放着20多个大书架,上面摆满了旧书,另外,库房里还有一座厚厚的书山没来得及整理。这里就是杜国立的网购基地。

杜国立说,库房里差不多有二三十万册旧书,这些书都将上网销售。他招聘了9名员工,为图书拍照,在网上给读者回帖,邮寄图书,这条网购流水线每天都在紧张地运转着。

“拍卖是很刺激的!”负责拍卖书籍的员工说。不久前,一套线装书在网店上后,从100元的起拍价开拍,最后居然被网友以19000元买走。还有一份名人信札,同样是100元起拍,最后卖了20400元。

谈到未来,杜国立希望尽快建立属于自己的网站,把旧书买卖市场做大,方便读者购买。除此之外,也会在网站上放相关的古诗词鉴赏、拍卖流程方面的文章,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老祖宗的文化。

(责编:王灵芳)

上一篇:卖生日报凭啥销量全国第一 下一篇:他的高档盆花 如何打入世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