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千年渔歌守护乡音传承

时间:2022-06-03 11:46:16

摘 要:口口相传,传承千年的临高渔歌“哩哩美”是临高人民创造的文化财富,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是海南省汉族民间歌谣中的典型代表,它根植于地方泥土,充分代表渔文化、区域文化和基层文化。“哩哩美”曲调优美淳朴,节奏婉转轻盈,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具有展示、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的特殊功效。如何守护、传承、发扬成为当下主要的任务。

关键词:“哩哩美渔歌”;守护;传承;发扬

临高渔歌是流传于海南临高县渔民中的一种汉族民歌种类,因其多用衬词“哩哩美”和相关传说,也称“哩哩美”或“哩哩妹”。在中国汉族民歌中非常突出,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色彩和渗透着浓郁的新盈港一带的乡土气息,他不仅是海南省汉族民间歌谣中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最具艺术魅力的首屈一指的渔歌,甚至连一些外国渔歌艺术也只能望其项背,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哩哩美”的形成

临高渔歌“哩哩美”是以它的衬词而得名,它的演唱形式为独唱,对唱,齐唱,多以对唱形式出现。对歌时,男女双方都有“领歌头”,哪一方编得妙、对得快、唱得好,即为胜者。

临高渔歌“哩哩美”自从形成至今,已在临高吟唱近千年,经久不衰。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解放后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哩哩美”的发掘整理工作,县文化主管部门组织艺术人员深入渔村,进行搜集整理,并赋予它新的内容,经常举行全县性、全镇性的渔歌大赛。人们还运用“哩哩美”曲调进行填词用于各行各业的宣传。最为显著的是六十年代临高县组建临剧团,其唱腔大半数皆由“哩哩美”曲调的改进、扩展而成,使“哩哩美”的艺术性又得到一次升华。

32年前,临高县南宝镇昆殿村村民严定春凭借一副好嗓子,打动了城里姑娘方燕花,并喜结连理,南宝镇地处丘陵地带,在这个只有1.3万多人的小镇里,流传着被人遗忘的山歌“呐×ā薄O衷谏角农民仍旧喜欢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或在牛背上,用歌声来交流感情,或一问一答,或一唱众和。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充满幽默诙谐哲理的“哩哩美”、“呐×ā北话嵘衔杼ǎ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文艺品种。从2002年到2015年根据“哩哩美”创作的作品获得国内各大文艺汇演的多种奖项。

二、“哩哩美”在民间的发展传承面临的困难余对策

临高自古渔业发达,这也就酿就了渔歌“哩哩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临高年青人开始外出谋生,到广东、广西、福建、上海、北京等地打工。越来越多的年青人接触来现代音乐、流行歌曲,对于并不专业的草根们,相对单调,熟悉的“哩哩美”失去了往昔的热度,如何更好的发扬和传承千年渔歌,对临高县政府、临高的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目前,临高“哩哩美”在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整体上看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群众对民间艺术之乡建设的重要性需要提高空间

2、“哩哩美”渔文化建设总体保护规划和方案,有待进一步完善。

3、从事文化艺术的专业工作人员和民间艺人、传承人匮乏,拥有民间技艺的人数逐年减少,或年事已高,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其中。

4、民间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一些传统民俗的关注日益淡化,口述文学、传承技艺后继乏人。

5、政府需加大重视和宣传。

6、要完善文艺普查工作、建立档案、规范管理。

7、要创新、要扶持、要打造精品。

(二)参照外省民间文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县的现有状况主要做以下做法

1、领导要重视、机制要建全。

坚持文化工作和经济工作同步考核,文化阵地建设与城乡基础建设同步推进,制定出台相应文化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方案,形成政府负责、部门配合、齐抓公管的工作机制,同时,县财政对文化建设的力度逐年加大,

2、扶持培养、壮大队伍

坚持以人为本、着重抓好文化人才队伍的扶持培养工作,把多年从事文化工作,有经验、有特长的老同志、老艺人吸纳进来,通过不定期的召开座谈会,举办创作活动等形式传承,发扬我县的传统优秀文化,同时,建立文化人才资源库。

三、建立有效的传承机制

“哩哩美”曲调优美淳朴,节奏婉转轻盈,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它根植于地方泥土,是渔文化、区域文化和基层文化,具有展示临高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的特殊功效,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传承体系。

(一)要从孩子抓起,精心改编更适合学生演唱的渔歌,让孩子们传唱、让孩子们更加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传统文化。

(二)注重演出队伍的培养和剧目的打造,组建挑选一支相对专业的演出队伍,不仅要学唱山歌,还要学习舞台表演、舞蹈形体、民俗知识等课程,通过长效系统的培训,这些演职人员参加歌剧、实景剧、文艺晚会、民俗表演等。在优秀剧目的打造上,聘请专业人员编制、指导和加盟。

(三)引进人才,多外出交流学习,通过这些平台的交流认识,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四)建立“哩哩美”陈列馆,让群众更好的了解“哩哩美”渔歌的发展史,将收集整理的图片、渔歌手稿、演唱视听材料、富有浓厚D家人民俗文物展品等珍贵素材一一展出,让参观者从视、听感官上多角度享受“哩哩美”的魅力,对传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建立“哩哩美”渔歌传承基地,在“哩哩美”发源地物色、培养,挑选一批优秀文艺爱好者,定时定点,聘请民歌专家作指导性讲座,并组织参演和交流比赛

(六)大力结合旅游观光,凭借当地有利的旅游资源,结合地方商贸活动,定期举办大型的渔歌节或民间艺术节,展示富有地方特色的渔歌表演,让更多人知晓和接受。

大力扶持优秀民间文艺团体和民间艺人,依托传统优势,突出艺术特色,通过传、帮、带、示范等措施,使我县民间文化艺术队伍不断壮大、提高。与此同时,通过加大宣传,举办培训及组织各类文化活动等方式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保护,传承优秀民间文化工作中来,通过举办赛事,举办文化活动等提高群众积极参与做意识和热情。

四、结语

渔歌留存着历史的记忆,包含了民族文化的基因。我们今天要做的工作就是怎样把4年渔歌更好地传唱下去,我们相信只要通过努力,以“哩哩美”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有效的举措保护起来,不仅可以将我们优秀文化传承下去。更能通过这些优秀文化及其包含的特有的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使临高民间艺术在祖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永放异彩。

上一篇:汽车零配件企业供应商质量管理模式探讨 下一篇:建筑结构施工中膨胀混凝土施工技术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