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大象的鼻子

时间:2022-06-03 10:21:23

贴大象的鼻子

“六一”节儿子幼儿园搞联欢游戏,邀请家长参加。其中有个游戏是贴大象的鼻子:在舞台正中间画一只缺了鼻子的大象,让孩子手拿一个带有粘性的纸板大象鼻子,站到一二十步远的地方,把眼睛蒙起来后走到大象面前粘贴。这个仅用来娱乐的游戏却让我感悟到了家庭教育的真谛。

在游戏中,有的孩子害羞、胆怯,红着脸匆匆地粘完,结果都贴错位置,甚至贴到大象屁股上,引来哄堂笑声。有的孩子只当作玩耍,稀里糊涂一贴,大象鼻子就被他们贴到“西天”上去了。也有的孩子很认真,来回丈量自己所在的位置和舞台上大象的距离,找好行走路线,结果还是有很大的误差,有些家长就嗔怪孩子“真笨!”还有的孩子很调皮,走到大象前面,悄悄用手把蒙住眼睛的黑纱巾往下拽了拽,然后把鼻子贴上去。这样的成绩当然不算数,但有的家长还嬉笑着说这样的孩子“多精啊!”

总之,能把大象鼻子贴对位置的孩子极少。

快轮到儿子上去贴了,他有些困惑,问我:“爸爸,我怎样才能贴好大象的鼻子呢?”

我认真琢磨了半天,贴大象鼻子前虽然可以进行观察和勘测,但孩子从远处走到近处,行进中、贴的时候,都会有偏差。而且,眼睛被蒙着看不见,没办法矫正这种偏差。

于是,我启发儿子,人被蒙住眼睛就如同盲人,盲人和正常人相比,缺陷在于眼睛看不见,但他们又有什么非同寻常的特点?

儿子回答:“他们的触觉非常敏锐,记忆力极强,听觉极好。”

我告诉儿子,世间万物都是互补的,人有缺陷之处,必有另一种机能来弥补。

儿子点了点头,似乎明白如何矫正贴大象鼻子产生的偏差了。

儿子上了台,我们都屏住呼吸,看他贴。一开始儿子贴错了,人们哈哈大笑,他就换个地方贴,不作弊,不摘纱巾,也不着急,更不敷衍了事,而是非常沉着地贴,直到最后贴对为止。

人们非常惊讶儿子如此沉稳和准确。儿子自豪地告诉大家他是怎样贴好大象鼻子的:一要仔细观察,二要不急躁,三要注意听人们的笑声,贴错了,人们就会笑,越错得远,人们笑得越厉害,越错得近,人们的笑声越小,可以根据人们的笑声来纠正和判断贴的位置……

大多数家长和孩子都对那次游戏一笑了之,而我的儿子却收获匪浅,他懂得了遇到困难该如何开动脑筋,另辟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还明白了克服困难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焦不躁,沉着,机智。从这个司空见惯的游戏中,我也发现了儿子与众不同的心智,并且有意识引导他发挥自己的优点,现在儿子各门功课优秀,担任班干部,这固然和他扎实的学业有关,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儿子遇事不慌、沉着应对的良好心理素质。

家长不应该指望由他人鉴定自家孩子是不是天才,是不是具有某方面的潜质,而是应该做自己儿女的伯乐。不要认为发现孩子有成为音乐家、歌唱家、文学家、科学家的潜能才能算是伯乐,其实,家长能够发现孩子特殊品质和才能,无论将来孩子是否能成名成家,只要沿着适合自己的正确道路前进,就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伯乐了。

上一篇:早期教育六法则之三 奖赏法则 下一篇:培养孩子的社会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