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一流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启示

时间:2022-06-03 08:35:31

国外一流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启示

摘要:国外一流理工科大学十分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如何建设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吸收和借鉴国外一流理工科大学的文科发展经验,对在起步中的国内理工科大学来说大有助益。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3-0272-03

引言

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一般可以分为欧美的综合性办学模式和前苏联的单科性办学模式两大类。两种模式的区别主要在于学校的学科设置和布局是否围绕某一类学科展开。由于历史上中国采用了前苏联的单科性办学模式,致使现在国内的大学大多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单科性的特点。理工科大学则是以理学和工学学科为主导学科和强势学科的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这些学校的发展极度萎缩。为了适应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推行文理工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一流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经验,对于改革和完善中国理工科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国外一流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历程

麻省理工学院(MIT)作为一所拥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美誉的著名理工科院校,其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也有极佳的盛誉,在经济学、语言学等学科上取得了与理工科同样优秀的成绩。麻省理工学院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萌芽和初步发展阶段(1861―1949年),这一阶段MIT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主要是为理工科服务,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外,可以选修大量有关历史、经济、语言和文学等课程;第二阶段是打造一流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阶段(1949―1980年),在这一阶段内MIT开始成立独立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教育机构,如1950年成立的人文和社会研究学院,同时加大了人文、社会学科的课程教学比例,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得到迅猛发展,步入世界一流行列;第三阶段是人文社会科学与工程技术整合阶段(1980年至今),这时麻省理工学院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教育更加注重文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1]。麻省理工学院凭借独特的对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培养方式使该学院在2007年万维网的“世界大学排名”里以压倒性的胜利排名世界第一,《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公布的全球大学排行榜上总平均排名第二。

加州理工学院(CIT)是世界顶尖的科技理工类学院,在2008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名上名列第五。虽然加州理工学院的宗旨是“为教育事业、政府及工业发展需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2]。但加州理工学院十分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在建校之初就设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现在已经成立了独立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是该校设置的六个学部之一。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现在是加州理工学院的著名课程,经济学研究生专业排名第十四。在该校280人左右的专职教授中,人文学科的专职教授就到达21人[3]。加州理工学院规定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兼修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文科课程的学分要占总学分的42%才能顺利毕业。正是因为学校对人文学科的高度重视,切实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加州理工学院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的杰出人才。

巴黎理工学校是法国最重要的工程师大学,被誉为法国“公共教育事业最壮丽的学府”。1774年时建校时的目的就是适应军事上的需要,二百年来为法国培养了大量军事、科学和工业界享有世界声誉的基础人才。现代数学重要奠基人之一柯西、热力学奠基人卡诺等人都是巴黎理工学校的校友。1970年法国通过的一项法案规定这所学校是“给学生以科学的和一般的文化,使他们在经过专业化训练之后,适于在国家的民政部门和军事团体中担任科学的、技术的或经济的高级职位或责任,也可以更普遍的在全国范围的活动中担任科学的、技术的或经济的高级职位或责任。”为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学校专设了文科[4]。

有“东方MIT”之称的东京工业大学是日本著名的高等学府。二战后东京工业大学确定了新的教育目标:培养新时代的技术者,其核心在于寻求一般教育与专门教育的有机关联性。围绕新目标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之一就是在教学中引入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思想史、科学技术史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改革使东京工业大学从单纯的工科大学发展成理工文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成为战后日本理工科大学改革的典范。

在这些世界一流的理工科大学里虽然理、工学科的数量、规模和实力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在学校发展中居主导地位,但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依然得到了较强的发展,学校整体的学科结构实现了综合化。

二、国外一流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特点

(一)重视文科发展,确立发展文科的理念

MIT自建校之初就确立了发展人文教育的办学宗旨。首任校长威廉・B.罗杰斯早在1865年就表示,麻省理工学院要为学生“提供一般的教育,使其在数学、物理和自然科学、英语和其他现代语言以及心理学和政治学的基础上,为学生在毕业后能适应任何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5]。为此,MIT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除专业课程外可供选择的有关历史、语言、文学和经济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课程。

加州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是让学生接受“均衡的教育”,即在校生不论专业兴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都要接受完备的人文教育,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因此,所有进入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的学生都要在艺术史、基础人文课程、历史、语言文学、音乐、哲学以及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等学科专业范围内修满必修的核心人文课程 [3]。学生要想顺利毕业并获得学位,在校期间就必须修满至少12门人文社会学科课程。

(二)坚持一流的建设标准

国外一流理工科大学在发展文科时并没有因为理工科的突出优势,就降低人文社会学科的建设标准,而是始终致力于建设高水平文科。如MIT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经济学系时就是“坚持了与科学和工程系同样优秀的学术标准”。

在建设过程中,首先注重延请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教师。杰出的语言学家诺亚姆・A.乔姆斯基、历史学家布鲁斯・马茨利什、文学家威廉・C.格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弗朗哥・莫地利安尼、罗伯特・索劳等人都曾在MIT任教。京都大学在人文与社科研究方面也有不少世界著名的优秀学者,如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法学家佐佐木怒、中国史专家贝爆茂树、中国文学专家吉川次朝等 [4]。其次建立了完善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课程教学体系。麻省理工学院的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下面设有人类学、比较媒体研究、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历史学、语言学、音乐戏剧艺术、哲学、政治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妇女研究、写作与人文学科等学科专业,仅以并非所有著名综合性大学都设置的人类学专业为例,近年该专业开设有“人类学导论”、“人类学理论研究”、“人种学实地考察研究”、“巫术、魔法与精神世界“医学人类学”、“战争与和平人类学”、“法律与社会”、“暴力、人权与正义”、“人种与民族同一性”、“性别、性与社会”、“种族与科学”、“文明、体现与感觉”、“文献文化”、“性别、权力与国际发展”、“环境竞争”、“、政治与文化”、“计算人类学”、“中东人类学”等总数约30门左右的课程。此外,还开设有众多定期和不定期举行的人类学专题及高级专题讲座,人类学学术研讨会以及各种各样的方法论课程[6]。除了为学生提供覆盖面广、精彩纷呈的课程外,学校还非常重视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师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播专业知识,更加注重向学生展示怎样学习知识,怎样阅读资料,怎样以批评的眼光看待当代的研究成果,以及如何通过写作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3]。最后,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不仅培养本科生,同时还承担硕士和博士生的培养任务,在CIT历史学科每年都会与其他人文学科一起提供一定数量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名额,让获得博士学位者在该校从事二至三年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

(三)以创新为切入点,鼓励学科交叉融合

这些世界一流的理工科大学在发展人文社科学科时并不墨守成规,而是非常注重创新,鼓励多学科融合的学科发展方法。在MIT特别强调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同工程技术的交叉研究以及与教学的结合。例如,MIT在管理领域取得的优势,不是传统的管理学、国际贸易等学科,而是与工业生产、工程科学紧密联系的生产运行管理、运输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和房地产管理等新兴学科[7]。

相比于设立新的院系,这些世界一流的理工科大学在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时更加注重的是创设新的研究机构。早在二战后,MIT就通过建立新的联合研究中心来鼓励文理学科的交叉融合,如语言学、心理学与通讯科学、经济学与工业管理等学科之间都曾进行了合作研究,成立了“科学技术与社会计划中心”、“城市研究联合中心”、“国际研究中心”等综合性研究机构。MIT的媒体实验室就集中了计算机、音乐、建筑、数学、心理及大众传播等方面的专家,研究范围涉及数字电视、全息成像、电脑音乐、电子出版、人工智能、电脑视觉艺术、人机对话和未来教育等多个领域。而与电子学相关的“特洛伊计划”则直接催生了政治学的研究。这些研究型的机构以文理学科的交叉和联合为平台,不但促进了各自学术领域的发展,同时又催生了许多边缘学科,成为培育新学科生长的温床 [1]。正是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激流推动着MIT的科学研究,并使其迅速成长为一所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

三、对中国理工科高校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启示

(一)树立正确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观念

从学科属性来看,理工科属于经验学科,研究的是客观事实,人文社会学科属于价值学科,揭示事物对人和社会的价值以及人自身存在的价值。理工科社会价值的实现要依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揭示的规律。自然科学技术的应用,要依靠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指示方向、确定维度、发现方法[8]。因此,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缺少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教育,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就没有根基。但国外一流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目的是推动人文教育和科学(工程)教育的融合,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因此中国理工科大学在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时不能简单的通过追求学科上的齐全、形式上的完备与规模上的扩张来实现学校的发展,而是要将学科发展定位于理工专业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意在丰富和扩大理工科教育的内涵,归根结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要为理工科教育服务。

(二)与强势理工科结合,培育新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生长点

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设置不是综合型大学里相同学科的简单重复,而是与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交叉、边缘学科,一般是在理工学科的人文社会学科的结合部寻找发展空间,其优势往往是许多综合性大学所不及。MIT发展文科的策略是:文科的发展不能是漫无边际的,而要“培植与工程、科学及数学直接相关的文科” [9]。在华中科技大学甚至传统的中文系也充分体现了文理交融的特色,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信息处理与计算机辅助汉语史研究”就是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10]。河南理工大学的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创办于2004年,当初就是结合河南理工大学地矿类学校的特色将公共管理和矿业工程、地理学等学科交叉所形成的特色专业,它也是中国第一个应急管理本科专业,经过六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立了河南省首个由省政府批准建设的省应急管理技术研究与培训基地。当然,在培植特色学科时要正确处理好特色和主流的关系。要始终坚持相关学科在国内或国际上的统一学术标准,并以达到学术界的一流水平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积极参与学术界重大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最终在相关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三)人文学科的成长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

从时间维度看,学科成长都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过程。一般来说,一个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从凝练第一个研究方向到拥有硕士点大约需要6.63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平均经历21.7年。而自然科学类学科则只分别需要2.23年和20.60年[11]。因此,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且相比于理工科而言,其出成果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理工科大学在建设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之初就要做好思想准备,不要因为投入了人力、物力、财力就希望人文社科学科在短时间内就产出大量的高水平成果。要科学制定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规划,即要注意到人文社科学科与理工科的协调发展,也要促进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内部的协调发展,从宏观上把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进程,以点带面,逐渐形成一个覆盖面较广的学科群,最终打造成基础与应用文科并重,传统与新兴交叉学科相匹配的学科发展格局。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多一点人文关怀,多一点包容,要有一些超越性,特别要讲学者情怀,要在政治与学术、实践与学理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理工科大学办文科,具有这些理念是特别有助于高起点的[12]。

参考文献:

[1]何振海,王树林.MIT人文教育的传统、特征及其借鉴意义[J].现代大学教育,2005,(6):70-71.

[2]百度百科网,baike.省略/view/128199.htm?fr=ala0-1-1,2010-10-20.

[3]罗家祥.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的人文学科与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8,(3): 100-104.

[4]徐警武.世界著名理工大学发展文科的经验[J].理工高教研究,2005,(2): 7-9.

[5]郜承远,刘宁.麻省理工学院[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6]麻省理工学院历史系网,http :/ / web.mit .edu/ history/www/,2007-11-28.

[7]贺芳玲.世界著名理工大学的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1999,(4):74-76.

[8]张弘,李冲.MIT与CIT文科建设的比较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5,(4):25-27.

[9]王晓阳,王佳.麻省理工学院的文科发展及对我们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0,(S1):139-142.

[10]张建华.交叉探新路,特色求发展[R].演讲稿,2006-06-22.

[11]宣勇,杨奕.大学学科组织成熟期及其表征――基于国家重点学科的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2008,(1):30-34.

[12]傅铭.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初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9): 85-89.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y in the First Class Universitie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Its Enlighten

ZHANG Yue,NIU Feng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Department,Jiaozuo 454000,China)

Abstract:The first class universitie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ole of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y in subject construction and talents training.They are also rich in experience abou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subjects of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y.Such experiences are helpful for domestic universitie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Key words:university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ubject about social science humanity;development

上一篇: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下一篇:大学公共政治课教学“脱困”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