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博基尼与减速带

时间:2022-06-03 04:59:18

经过几十年的辛勤积累,中国人富起来了,被压抑多年的物质拥有欲喷薄而出,我们仿佛在买进全世界。从手提袋到石油,还有许多别的东西。我清楚地记得,我所在的小城市,空气中突然有一天传来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声音:那是V型12缸发动机超过600马力的狂暴吼叫,来自一款意大利超级跑车——兰博基尼,而它属于当地一位著名的地产老板,他建造的项目是家乡的城市地标之一。之后的一段时间,常常能在家乡的街道上听到这头“大牛”粗粗的喘息声。但突然有一阵,那股让少年之心悸动的声音消失了。后来听说它被减速带蹭掉了底盘护板之类,送修去了。再后来,这辆橘红色的矮的几乎让人看不见的车停放在那个地标房产大门前的时间比在路上撺掇的时间多多了。

这是多年前的事儿了,当时家乡的高速路还不多,当然车也不多,大多数人还是搭乘公交车或骑车上下班。现在这辆“大牛”已经不会孤独了,很多它的“老乡”或“同类”已经来到这个偏远的腹地城市。当然到目前为止,国人还只是这些超跑们的买家而非东家,但即便如此,也无需气馁,因为中国多家企业已经成为比这些陆上之王速度更快的交通工具——飞机的东家。

自从国务院颁布了通航发展规划的指引性方针政策以来,中国企业就展开了一系列的海外通航资产收购。2011年,中航工业集团旗下的中航通飞收购了美国西锐飞机公司,这标志着中国企业海外通航资产购买的战略开端。随后,美国大陆发动机公司、EPIC飞机公司、德国Thielert发动机公司等业界翘楚都纷纷被中航工业收入囊中。

不仅仅是国企,对市场更为敏感的民营企业也动作不少,其中吉林瀚星集团去年收购了美国Glasair飞机公司,并正准备在中国开始为其Glastar Sportsman型飞机申请中国民航局23部适航证。瀚星集团同时还是西锐飞机、美国Vans RV-12轻型运动飞机、美国恩斯特龙直升机和巴西Seamax水陆两栖轻型运动飞机的中国总经销商。作为一家业务领域涵盖房地产、化工、汽车销售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瀚星毕竟还只是一家民营企业,其通航领域的收购规模与中航工业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的胃口还无法相提并论。但正是瀚星这样的民营企业的参与说明了中国企业现在关注海外通航资产以及国内通航市场发展前景的广度和深度。其实,2010年以前就已经有一家来自青岛的企业——海利直升机制造有限公司,收购了美国Brantly直升机公司,接着他们又收购了美国Superior发动机公司。更别提当前各地涌现的通航产业园规划中所提到的各种机型。

中国企业这么大规模的海外通航资产收购意味着什么呢?目前下结论可能为时尚早,还有待尘埃落定,但可以思考几个事实。

首先,中航工业集团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已经拥有了足够多的优良资产。自从拥有了西锐飞机公司和大陆发动机公司以后,中航工业集团可以说一夜之间在全球通航市场上从默默无闻变成了强有力的竞争者。

西锐飞机公司作为20世纪80年代美国通航市场萎缩后首家新成立并推出新机型的美国通用飞机公司,1999年开始量产销售SR20飞机后,其配备的整机降落伞、数字化航电仪表和全复合材料结构让市场为之一振,并迅速开始与赛斯纳公司争夺单发活塞飞机的头把交椅。

毋庸置疑,中航工业集团收购的海外资产的技术都较国内现有技术和产品更加先进,如何有效整合和管理这些资产成为了中航工业集团的课题。如同当年那辆兰博基尼,这个小城中那时有驾照的人还不多,估计那位房地产老板也从未开过这么高性能的汽车。开“大牛”的第一点就是得学会如何安全驾驭它,接下来才是所谓“贴地飞行”。

其次,中航工业集团旗下有数个子公司负责开展“走出去”战略。中航工业集团是一家垄断型大型国有企业,拥有近200家各类下属企业和50万员工。至少有两家子公司分别参与了海外收购:中航国际控股公司和中航通飞有限公司。其中前者收购了大陆发动机公司,后者收购了西锐飞机公司。这两家企业都是中航工业集团的下属企业,但他们彼此有明确的业务领域划分。这些负有海外收购责任的子公司之间如何互相协调做好收购工作和进一步的产品研发协同值得拭目以待。

第三,由于政策限制和缺乏各类基础设施,中国自身的通航市场仍然尚未快速发展,手握大量通航产品的中国通航企业如何推动通航政策改革,营造有利于市场发展的政策环境,同样值得关注。没有高速公路,再快的超跑都只能是摆设。没有足够数量的驾驶员,什么车都卖不出去。

第四,能否真正获得收购资产的“Know-How”至关重要。什么是“Know-How”?其实就是字面说的意思:知道怎么做一件具体的工作。图纸、知识产权、模具、厂房、零部件等实物都可以收购,甚至可以搬到国内。但对于技术密集型的通航制造业,经年积累的操作和管理经验所形成的知识所代表的“Know-How”却往往没有或无法体现在文字上,而只能存在于每个工程师、技术人员、项目经理的记忆中,也就是说,“Know-How”很多时候是无法实现真正转移的。没有真正的“Know-How”,面对一堆图纸和模具也无法复制出一模一样性能的产品。兰博基尼的所谓手工打造,其实就是因为流水线生产模式无法完全体现存在于每次拧螺丝和安排每个零部件之中的这种“Know-How”。

总而言之,中航工业集团目前坐拥足够优良的通航产品,笔者作为一名中国的飞行爱好者,当然希望看到他们发挥后发优势,在短期内成为国际通航市场上的有力竞争者。但手握兰博基尼的方向盘,在踩下油门之前,还有许多事儿要明确,许多知识要学习,路是否已经铺好7底盘能否过得去减速带?去往何方?我们的驾驶技术是否已经能足够安全驾驶它?然后,踩下油门之后,则是肩负更大的安全责任。

当然,还有很多很大的乐趣,毕竟那是坐上超跑的最初目的。期待我的家乡上空在不远的将来能听到许多新的声音:活塞航空发动机带动的螺旋桨划过空气快速前行的声音。

上一篇: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指数 下一篇:金融资本如何参与通航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