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访”健康网站

时间:2022-06-03 04:36:33

“暗访”健康网站

网络救人

时值信息爆炸年代,互联网已无处不在;医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健康将获得最大程度的保障。互联网对医学或者说对每个人健康的影响,已经频繁见于网络和非网络媒体。在各类报道中,其大多为“救人”故事、助医案例。请看以下两则:

故事之一:

清华大学化工系92级学生朱令出现了奇怪的中毒症状:秀发脱落,面肌瘫痪,发音不清,四肢无力,被送往北京协和医院抢救。一些老专家查看朱令的病情后表示:“非常奇怪,从医50年从未见过这种病。”虽然医院尽力抢救朱令,但她终因病情严重渐渐陷入昏迷状态。媒体对这位大学生的病情非常关注,并且详细报道了她的病情。朱令的同学们将这些报道翻译成英文,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求助,进行全球医学专家会诊。仅三个小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回“信”就纷纷而至,先后共有1500多“封”,其中30%认为是铊中毒。

故事之二:

山东少女杨晓霞因手臂不明原因坏死、腐烂,到北京求治。会诊的医生一筹莫展,于是通过互联网详细描述病情,向国际上发出求救信号。数天里,200多条诊断信息从世界各个角落传到北京,病因被确诊为一种噬食肌肉的细菌作怪,这种细菌1994年夏天已在英国导致11人死亡。医生对症下药后,杨晓霞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难道这就是“互联网医学”,难道它真的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位洁白无瑕、无所不能的隐形的健康卫士?暗访“互联网”之念由此而生。

对于关心大众健康的记者来说,上网到医学健康网站探探路,或许会有几分惊喜、几分意外收获。

我打开计算机,随着调制解调器发出刺耳的声响,很快将我带入了互联网。在这片浩瀚的虚拟之地,究竟构筑着多少医学网站,它们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截获医学信息

我首先进入了一家著名的搜索网站,键入“医学”二字。几秒钟后,屏幕上显示共有2498个搜索结果,其中300个是与医学有关的网站(这只是在中文搜索范围内)。我开始随机访问其中部分内容。经过几天几夜的“明察暗访”,得出了结果:医学网站诚然多多,其中的问题一样多多。

几乎每个医学网站或多或少地在首页显要位置刊出一些医学新闻,其内容无外乎是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的一些医学发现、治疗成果,甚至是一些医学趣闻,如饮酒提高智商、白开水治疗眩晕、可缓解前列腺肥大等。其中大多数内容未注明出处,科学性无法考查。

除了这些医学新闻,不少医学网站(或自称为健康门户的网站)都提供保健类信息,如各种疾病的防治方法和日常生活中所需注意之处。对稍有医学知识的人来说,其内容不乏可推敲之处,像“癌症自愈法”、“紧急减肥大法”等。这些内容有些是来自印刷版的健康保健类杂志,有些则是网站自行编辑,更多的是出自不署名的作者之手。个别网站为了增加所谓的科学性和可信度,还自诩是在卫生部支持下建立的,但难免让人觉得蹊跷。对于缺乏医学常识的普通人来说,单纯依靠这些所谓的“保健信息”来指导自身健康的话,很难想象会有什么积极的作用。

(我带着这些疑问走访了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燕婕副主任。根据不久前颁布的《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五条,医疗卫生网站或登载医疗卫生信息的网站所提供的医疗卫生信息必须科学、准确,注明信息来源。据悉,迄今为止,卫生部从未以任何名义、形式支持或建立医疗卫生网站。浏览者切勿盲目相信。)

上网寻求健康

医学网站中,虽有部分制作者持较科学严谨的态度,但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医务人员,其他网站的内容是否“健康”,颇让人怀疑。最令人注目的是与性有关的内容占了相当比例。在“性保健”栏目的首页上,可以看见许多极具挑唆力的题目,如“激情,从酥胸开始”、“女人:我不行了!”、“玉女吹箫――女子技巧”等。点击这些题目,便可进入阅读全文。这些文章绝大多数围绕性生活展开,包括男女的姿势(还配有插图)、各种等,篇幅之多、内容之露,足以让人面红耳赤。如果说这些知识至少与医学保健还有所关联的话,下述内容出现在医学网站上就更让人觉得疑惑不解了:“美丽蝴蝶的堕落”、“在与富婆周旋的日子里”、“女游客香港变”、“出卖肉体的男人”等。这些所谓的“激情文章”,从男女的皮肉生意之道,到之初体验,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对细节的描写十分“生动”,不少还配有性的插图。给这些色情内容戴上一顶“不健康”的帽子,想必还是很宽容的。

(国务院早些时候颁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五条明文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传播含有、色情、、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内容的信息,这同样适用于医疗卫生网站。)

上网挂个专家号

网上门诊早已为各大健康网站所热衷,甚至有些还涉足“电子商务”。上网挂号便是其中首推的项目。根据屏幕上的提示,几分钟便可完成网上挂号。到医院时,只要凭网站所给的一个编号和本人身份证,就可以在本市某医院指定某专家看病了。有这么方便和高效的医疗保障吗?不妨让我先来享用一下。

我首先进入了一家提供网上挂号的医学网站,选择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一位知名教授的门诊。的确,我只花了五六分钟,就完成了整个登记过程。之后,我得到了一长串数字,并被告知凭此号码和身份证,便可前往医院看病。美中不足的是,此次就诊需要等待十天左右。不过,对于患有慢性病的人来说,在网上能如此迅速地预约到专家门诊就医,这些许不足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没有料到的是,三天后我接到了该网站一位小姐的电话,告知该门诊的费用比普通专家门诊高出1倍,且此家医院目前与该网站已基本无业务联系。这位小姐似乎非常谙于此道,说只要我前往这家医院,肯定能挂到号。换而言之,此次网上挂号并不能保证我找到该教授看病。既然在网上挂号不能得到保证,它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最后,在我的执意要求下,这位小姐终于答应将我转至另一家市级医院。一个多星期后,我终于在网络的帮助下,完成了此次“看病”。

(网上挂号对广大病人来说,应该是方便了许多。但是,其中牵涉到许多环节,都需要由医院和网站协调,以避免病人徒劳往返延误病情。对没有条件进行此类形式服务的医院和网站,应三思而行。)

上网当回注册医生

随着网上门诊的出现,“网络医生”也紧跟着亮相。不少网站都聘请一些大医院的知名专家教授“坐堂”,解答上网者提出的相关问题,甚至可以约定时间,在聊天室内对医学问题作即时解答。这是我所理解的“网络医生”。

然而,我转了几个网站,发现这里的“网络医生”与我想象的完全不同。

我按照一家网站的要求,申请了“医生会员”,几“步”就完成了注册。再利用该网站提供的会员姓名和密码,便来到“医生会诊室”,根据分门别类,我成为一名“儿科医生”。当我第二天进入该会诊室时,发现在我的名下,出现了四个问题。我逐一打开,都是些关于儿童的医学问题,看来他们一定是把我当成真的儿科医生了。我只得一一做了婉辞,并建议他们尽快去医院接受专业医师的诊治。

原来,任何上网者只要随手在键盘上打出一个将来属于你的名字和一所医学院校的名称,再在“擅长治疗”一栏中填上你仅知的几种疾病,就能成为该网站的“注册医生”。然后,可以像真正的医生一样,解答网友提出的各类医学健康问题。我不禁想到:“网络医生”中,像我这样的“南郭先生”有多少?

接着,我进入了几个不同学科的会诊室,发现不少“网络医生”都是全科医生,样样精通,而且有不少“医生”的身份资料残缺不全,更有甚者,姓名都是英文字母。我随机摘录了十位都有很真实的中文署名的“网络医生”资料。为了考证他们的真实性,我一一向他们所工作的医院作了了解,结果是:一名所填写的医院回答查无此人,两名已从“自己医院”调走(其中一人已离开该院十几年,而他的注册时间未满一年), 还有两人未具所在医院的名称、地址。单从这份调查结果来看,合格的“网络医生”充其量只有一半。

如此医生坐诊,你还敢前往看病咨询吗?

(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四条,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只能提供医疗卫生信息咨询服务,不得从事网上诊断和治疗活动。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医疗会诊服务,属于医疗行为,必须遵守卫生部《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只能在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所以说“网络医生”为无证行医实在不算过分!)

上网购点感冒药

网上看病没保证,那么,能买到常用的药品吗?

网上商店琳琅满目,然而想要找到一家销售药品的网站,并不容易。有些网站只出售保健品(尤其是性保健品),而药品却难觅踪影;有的网站写着详细的“药品目录”,然而点击进入后却成了“药品介绍”;有些商店无法在线购买,只能通过汇款的方式邮购。欲求网上购药,难免成了纸上谈兵!

然而,在我的坚持不懈之下,终于在上海一家有名的网上药房找到了在线销售的非处方药专柜。几分钟后,我便购买了一瓶“泰诺林口服液”,留下了地址和电话。按照说明,我现在只需等货到付款了(许诺在24小时之内送货上门)。

谁料,从此便杳无音讯。第四天,我接到网站负责人的电话,说无法通过其购买任何药品,让我自己去附近的药房购买。当我问及理由时,回答是:无可奉告。幸好我只是尝试在网上购药,倘若真的病了需要依靠此药治病,岂不是白白等了四天。

至此,网上购药也算有了一次亲身经历。

(我采访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人员,得知任何从事药品销售的机构必须经过特别的审核,才能获得销售资格。目前正在加强网上药品销售的管理,截至发稿为止,已经有10家网站获得了药品销售的许可。虽然不少网上商店的药品销售名存实亡,但还是存在违规销售、交易的情况。我不由暗自庆幸,还好一无所获,不然到手的药还真不敢吃呢。)

医学网站之行确实让人徒生忧虑。幸好有法为据,严格限制医学网站的所作所为:对将来准备“上网”的医学网站必须通过严格的审查;对已有的网站必须在限定时间内上报,通过核查后才能继续经营。欣闻著名门户网站“搜狐”已呈交了有关的报告。看来,互联网上的医学站点将会有较大的改观。那时,网络与医学将紧密结合,最大程度地造福于人类健康。

上一篇:30多岁女子竟步入更年期 下一篇:大豆,为放疗“护航”